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杨怀定

增加 425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杨怀定(外文名称Yang Huaiding)| 圖像 = [[File:杨怀定1.jpg|缩略图|右|[http://img1.gtimg.com/finance/pics/hv1/184/160/629/40941709.jpg原图链接]]]| 出生日期 = | 國籍 = 中国|出生地 =| 職業 = 投资人| 知名原因 = 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也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知名作品 = 《杨百万证券决策系统》</br>《要做股市赢家》</br></br></br></br></br>}}'''[[杨怀定]]''' <ref>[https://baike.so.com/doc/5873950-6086813.html 个人简历网]</ref> 杨怀定 ,汉族 ,人称"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原上海铁合金厂职工,在1988年从事被市场忽略的国库券买卖赚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随后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市场上炽手可热的风云人物,当时与其同时代的那批大户们现在只剩下杨百万一人还活跃于证券市场。杨百万具有江浙上海人特有的精明与金融意识,从而成为中国证券历史上不可不提的一个人物,后来其故事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 、《新闻周刊》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并在1998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新中国逐步开放证券交易。1988年春,国库券转让从7座城市开始试点,逐步增加到在61座城市放开,还出现了异地差价。这一年的4月21日,也就是国库券开放交易第一天,杨怀定用东拼西凑的2万元人民币,赢得了"第一桶金"--800元。"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最早参与者,实践者和见证者,杨百万在证券市场拥有许多"第一":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也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 [[File: 杨怀定.jpg|缩略图|右|[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d8e6df48599291cb.jpg原图链接]]] 外文名称Yang Huaiding 别名杨百万 国籍 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职业投资人 信仰无神论 == 主要成就==
股票投资、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
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 代表作品杨百万证券决 个人 系统略 ==
目录
1个人策略
2特殊经历
3个人经历
4第一桶金
5经典语录
6发展旅程
7公益讲座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策略
杨怀定
杨怀定
杨百万能够笑傲风云变幻的中国股市数十年而不倒,不仅源于他对政策的正确把握、面对风险时平和的心态,更源于他过人的智慧和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的实战经验与技巧无疑是值得现在投资者借鉴的。
开发一套体现自己十几年炒股心得的独特软件,以服务更多的散户投资者,帮助他们实现财富之梦,这一直是杨百万的宿愿。现在,在杭州及时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紧密合作下,杨百万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杨百万证券决策系统"在广大股民的企盼中诞生了!
== 折叠编辑本段 特殊经历== 折叠 在工厂
祖籍江苏镇江的杨怀定,是"文革"之前的初中毕业生,曾在上海铁合金厂当过工人,后来又当了仓库保管员。当时由于生活不富裕,他就和妻子悄悄地干起了第二职业。
他的妻子承包了浙江上虞一家乡镇企业的销售业务,他自己也在业余干点推销活儿。由于第二职业收入不错,慢慢竟然积攒起了2.9万
杨怀定杨怀定
元余款,这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可是个不小的数额。
这一天,是1988年4月21日。
== 折叠 抓住商机==
"置于死地而后生"--没退路了,怎么办?
于是,他钻进了最有名的上海图书馆,去念报纸,看看报上有什么致富信息。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他的2万余元也在一天天地减少--毕竟是坐吃山空啊!但他还是坚持天天去看报、学习。突然有一天,他眼前一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的一个讲话赫然映入眼帘:经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地内的公民可以自由买卖国库券--国库券可以由死钱变活钱了,可以流通了!他立即想到了很多很多……
在南京路邮局买下了当天的《 [[ 人民日报 ]] 》之后,他又兴冲冲地跑到上海一家大银行的金融研究所,一位西装笔挺、戴眼镜的研究员接待了他。当杨怀定问他"什么时候真正可以买卖国库券"时,研究员怔住了,"不行!买卖国库券是非法的!"杨百万笑杨怀定杨怀定
了,心想:"别看您西装革履的,却原来是位不读书不看报的。"他显得很老实地从口袋里拿出《人民日报》,研究员一看又怔住了,"啊!我们还没接到红头文件呢!"杨怀定于是托他打听:什么时候可以买卖,全国哪些城市可以买卖。研究员十分客气谦虚地答应了。几天后,杨怀定就弄明白了,全国有6个城市可以买卖,除上海外,最近的是安徽合肥市。怎样才能用最快的时间知道那儿的国库券价格呢?老杨又去查《安徽日报》(他多次讲:我的事业是从看报纸开始,报纸里边有黄金!),他发现,在上海100元面值的国库券卖102--103元(因为已过了一段时间了),而《安徽日报》上介绍合肥的同种国库券只卖100元(说明当地人民急于兑现,等活钱用)。杨百万眼睛一亮,心里豁然开朗。当天,他和妻子商议后,从银行里取出了全部存款2万元,并又从亲友处借了9万元。第二天,老杨换上一身旧衣服,夹着一个旧黑包,买了张夜班去合肥的火车票,一坐就是13个小时,赶到合肥去买国库券。当时,合肥市工商银行接到上级通知,不得不买进10.65万元的国库券,正发愁这笔死钱怎么用活。杨怀定一来,就说:"全买下。"女业务员一听吓一跳,赶紧请了银行经理。经理说:"我们有10万元,不是1万元,你听清楚啦?"杨怀定笑了,将10捆1万元一扎的钱放到了桌上,说:"点钱吧。"这样一来,银行乐了,《安徽日报》的记者也赶来采访了。杨怀定只是讲了一通国券利息高的一般道理,并请他们继续按国家规定收购国债券;然后留下一句以后我还会来的就走了。
从此以后他晚上坐车再也不敢打盹了。这一来他的身体也就更累了,可是杨怀定心里却是温暖的、亮亮堂堂的,因为他知道他正在艰苦而又明明白白地奔向一个大金矿啊!就这样,杨怀定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默默无闻来回于上海与合肥之间,说心里话,他从此对铁路、对安徽都有了感情。正是通过这种理智的异地证券交易,通过这种钱生钱的特殊的长途跋涉,杨怀定皮包里的货币不久就以6--7位数计算了。
杨怀定杨怀定
但是有了钱,杨怀定心里还是不安,这么做合法吗?起先,他怕秘密泄露出去,只敢悄悄地干,但后来,他发现国库券买卖的市场非常大,就是有10--20个杨怀定也不会影响两地的价格。于是,他主不怕泄露地去求教于律师事务所。专门研究经济法的律师听了一怔,说:"异地交易国库券?没听说过,待我们研究一下再回答你。"
研究的结果,完全合法。律师们说,国家和地方政府,一般总以为是当地买卖,但细细一想,两地买卖亦完全正当、合法,而且这还有利于全国性国债市场的形成。说实在的,今天中国的股票市场、国库券市场如此四通八达,遍及全国400多个城市,其渊源,其实质,和杨怀定当时辛辛苦苦地带着钱奔波于两省市间是完全一样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真成了中国第一个异地证券交易的勇敢的吃螃蟹者--功劳大大的!
== 折叠 与股票结缘==
杨怀定仍是心里不定,他想到了国家,想到了交税。我这么赚钱,该向国家交税啊!可是查遍《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却没有关于国库券交易要征税的规定。他仍不放心,又怯生生地来到上海市税务局,找到领导同志。领导同志问:"您是来补税的吗?""不,我是来问问题的。""您做什么工作啊?一般都得交税的。""但我做的事是买卖国库券,税法上没讲要交税。"领导同志先是一怔,继而又惊喜地说:"你是杨怀定吧?早听说你买卖国库券发了财。"他们赶快打开《税法》一一细查,果然,没提这事。杨怀定问:"是不是上边忘了?""好,我们请示一下上级再答复您。"几天后,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回电:为了促进国库券发行、流通,方便群众,国库券买卖不征税。杨怀定知道后,这才完全定了心。上海市税务局的有关领导很高兴,专门在《新闻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公民的纳税意识》的文章表扬他,说:"正当不少人千方百计地逃税、漏税的时候,一位不必纳税的同志,却主动来请示税务局,是否要交税,这位同志--就是杨怀定。"从此,杨怀定的大名就在上海的干部、群众传开了。人们纷纷猜测他有多少钱,有的估计有几十万,有的估计有上百万,于是都称呼他"杨百万"--和成都市帐子大王的名字一模一样。杨怀定听到后乐了,他觉得这名字挺响亮的,既然这样,那就叫"杨百万"吧。于是,他在自己的名片上也公然印上这个名字。久而久之,人们反倒把他的真名都给忘了。
杨怀定杨怀定
杨百万从此开始变得引入注目起来,但他真正的更高速度的发财,还是从1989年7月14他买股票开始的。当时,鉴于1988年开始的宏观经济中的治理整顿已取得了成效,而市场上的不少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卖不出去,出现了不少工厂停工,工人拿70%工资在家下岗,市场疲软的情况--这意味着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太少了--国家决定再资进行宏观调控:放松银根,将银行的贷款利率降下来--中央电视台一天三次不停地播送这条消息,这就是说:国家在告诉人民,现在你们不必将全部钱存银行了,该去买东西啦,该去搞投资啦。
杨百万看着电视,心里想开了:银行利率下降了,流向社会的钱就会多起来,物价就会上涨,钱就会贬值,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保值呢?他想了很久,猛然心里一动,银行利率降了,说明国家鼓励居民这段时间多消费,从而不也就是鼓励工厂多生产商品、多投资吗?这么一来,股票--这种投资证券,不也就会涨了吗?想了一宿,次日早上,他和妻子一商量,说干就干了起来。上午九点不到,他就来到上海唯一的两间门面的静安证券门市部。不少人一见他,就围了上来,"老杨,多日不见了,今天卖什么?国库券吗?"他笑而不答,排起了队。营业开始,轮到他时,营业员见是杨百万以为他又要买卖国库券了。不料,杨百万一语惊人:"现在还有多少种股票,多少数量待售的?"这一下,门市部轰动了。杨百万听到回答后说:"按它们的卖出价计算,我全要了。"他买了面值100元的真空电子股票2000股(相当于现在的20万股)就走了。也不知是杨百万的举动提醒了人们,还是杨百万看得准,过了不多日子,股票就只有委托买进,而没有卖出的了;半年以后,股市开始猛涨,一下子就摆脱了在100多点徘徊2年多的历史,从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涨阶段。--看,100元的"真空电子"涨到2200元,50元的"飞乐音响"涨到400、600元……这一样,杨百万可真发了!
== 折叠 及时变通==
但是潮涨总有潮落时,当股市猛涨,大家都在欢天喜地地炒"延中"、炒"二纺机"时,当上证指数达到1400点时,杨百万看到了乐极生悲,股市炒得太高的危险性,不久,就悄悄地抛掉股票又买回了国库券。
--这也正应了那句股谚:"股市无专家"。但是股价狂跌到人人都绝望的时候,往往也就光明即将到来的时候。上海市证交所、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直至国务院领导都亲自出面,召开上市公司座谈会,希望新上市公司能够拿出1/10的以股票募集的资金来托一下市,并要求股份制公司千方百计搞好内部管理,提高效益,给股民较多的汇报……国务院领导一再表示,希望上海股市要稳定……此时,杨百万也正在关注着、思考着这一切,他不是神,他是人,虽然他无法估计股市会跌到多少点,但是他意识到已经跌得很低了,至少离底部已经不远了。
== 折叠 重返股市杨怀定杨怀定==
于是,他亲自出马,将国库券大笔大笔地变卖成现钱。在股市一片黑暗之际,他驱车来到上海当时最大的也是人最多的交易场所--文化广场,这里有全国各地几十家证券公司的分部,每天都有几万股民进进出出。他魁伟的身材一离开小车,就立即被人们发现了,不少股民跑过来征求他的意见:"老杨,还会跌吗?"他笑而不答,保安人员围了上来说:"老杨,你有什么事就来个电话,何必亲自来呢?看围了多少人!"杨百万边笑边往广场的舞台上走,大群大群的股民围着他,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被套了几个月的工人、干部、退休工人、市民,他们几个月来食不甘、眠不安,做梦都会哭起来,有的亏了几万,有的亏了几千--其中大部分都是平时省吃俭用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工薪钱!这时,他们都在密切关注着杨百万--这位最著名的平民投资者、平民金融家的一举一动。杨百万走上舞台,当众请工作人员以市价打进1万股"轻工机械"(当时仅4.5元/股)。立时,人群轰动了,"杨百万买了1万股'轻工',杨百万开始买股票!"--当时,股市天天跌,即便是再大胆的人也只敢几百股几百股地买。事后,他对人说:当时,不能号召大家买,万一再跌下去,不是害了人吗?所以,只好"身教重于言教--以自己的行动去告诉人们,这差不多接近底部了。"
== 折叠 勇者的收获==
杨百万是很有悟性的,他的智商很高,又懂得体贴人,懂得人的心理,他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国务院、上海市领导、深圳市领导的关心、努力下,在各大券商及上市公司的配合下,也许是在杨百万的带动下,上海财政证券公司及一批勇敢的人在股市黑暗之际,大胆地用自己的钱大笔大笔地买进股票。11月,"氯碱"股上市,5.4元的溢价竟跌到4.9元,绩优股"联农"竟跌到7.2元,……"氯碱"公司及深圳来的股民与上海股民一起奋不顾身地大胆吃进廉价股票……"世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严寒之后是春天"--就在杨怀定买进"轻工机械"的一周后,上海、深圳股市在经历了五个多月的下跌后开始上涨了,上海股市像是报复性地以一天50点、100点井喷式的速度迅速上冲,一浪一浪地上涨,"轻工机械"七天后涨到9元多,并且一涨就涨了三个月----杨百万的收入又翻了个倍!!
杨百万平时非常注意学习,爱看报,看书。有了钱,干什么?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买书,订报。他不仅买股市操作的书,买国库券交易的书,而用最多时还订了大大小小118份报纸,他说:"我的事业,就是从报纸开始的。"我曾经问他:"118份报纸怎么来得及看?""我从来不看花边新闻,只看经济要闻"--看,这就是辩证法,凡事要抓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有了钱,他买了五套房子,这儿住住,那儿住住,因为找他的记者、朋友太多,而他则想安静地学习。时间是宝贵的,为了赶时间,他买了辆夏利小汽车。他致富不忘他人,当听说一位叫罗淑珍的妇女因受丈夫虐待而致残,濒临绝境时,即给她捐款,请了终身保姆。对此,《 [[ 文汇报 ]] 》、《 [[ 新民晚报 ]] 》、《 [[ 上海法制报 ]] 》都作了报道。
== 折叠编辑本段 个人经历==
1994年,沈阳财经学院聘请他做金融学教授,每个月给他160元工资,他高兴又自信地接受了聘请(但这160元工资他又委托学院捐赠给了希望工程)--该把自己来自实践和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同学们了。第一次讲课是在沈阳一个大剧院里,课未开始,小贩们就炒起票来,一张20元的门票炒到80元。他问小贩:"为什么这么贵?"小贩们严肃地说:"大名鼎鼎的杨百万来讲课,一字千金啊!再说,票子很少啊!"他们哪里知道,站在他们面前的就是杨百万!杨百万的事迹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传开后,外国通讯社中的很多记者都采访了他,其中就有美国VOA、日本NHK和英国BBC等的报道;他们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住处报道一个传奇人物,他们从容不迫儿看到了社会主义中国改革的希望。
他实在是太忙了,一年到底不停地奔波于北京、烟台、青岛、汕头……,在全国进行讲学,但他心里却是快乐的--他希望能将自己的金融知识传播给予全国千千万万的工人、农民、干部。他要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在人类即将进入的21世纪的高科技时代,金融意识必须强化起来;金融业与工业、农业不同,它不是必须经历一个"资金+生产+销售=新资金"的过程,而是一个从"资金-新资金"的过程,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民金融意识强,那里的金融业发达,那时的人民就一定富得快--就是21世纪,进入WTO前中国市场经济的新一课!
== 折叠编辑本段 第一桶金==
"杨百万"绝对是中国股市最醒目的"传奇"之一。跟很多日后有了成就的"名人"一样,杨百万只是因为"穷则思变",开始了他"从没想到过的"人生,那时他不曾想到,有一天自己的故事会广为流传。
1989年,赚到了"第一桶金"的杨怀定,转身投入炒股。杨怀定的第一只股票是"电真空"。半年后,股票大涨,杨怀定在800元以上价位抛掉,净赚150多万元,"杨百万"的外号,就此不胫而走。一年后,"电真空"跌到了375元,他又买了回来。在股市行情低迷时,杨百万的"绝招"就是全部卖光,远离熊市,"2001年开始的国有股减持的四年大熊,我一直远离,直到2005年1月份,虽然四年的时间我每天还要去股市上班。"
== 折叠编辑本段 经典语录==
"股市不相信眼泪,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股市中,不要惧怕被石头绊倒,但一定不要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 折叠编辑本段 发展旅程== 折叠 回忆过去 近日,素有"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杨怀定坐在自家"大户室"里,追忆其股海沉浮二十年传奇。一九八八年七月一日,已从上海铁合金厂辞职的工人杨怀定,斗胆取出自己国库券投资收益中的一万元人民币,购买了一百股真空电子,赚到了股市"第一桶金"。二十年来,杨怀定的名号"杨百万",名扬海外,如今他有千万人民币在股市,坦言自己就是小平所说的"先富起来的人"。
他曾是中国股市的一个传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仓库保管员,变成在股市呼风唤雨的超级大户,甚至因此获得了"中国第一股民"的称号。
他就是人称"杨百万"的杨怀定。他以第一批参与者的身份,见证了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成为直接受益者。可以说,"杨百万"的传奇折射着中国股民群体的成长历程。
'''"杨百万" ''' 的幸福生活
一间并不大的办公室,桌上并排放着三台台式电脑和一台笔记本电脑。电脑屏幕上闪烁着沪深股市的实时行情,"杨百万决策操作系统"清楚地显示着买入或者卖出的标识。
"对于我来说,炒股已经不是一种生存需要,不是职业。"年近花甲的杨怀定说,他至今仍没有退休的打算,因为他已经将股市投资作为"一生的事业"。 "股市,永远没有毕业生"
在《 [[ 要做股市赢家 ]] 》一书的序言中,杨怀定写道:"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永远没有毕业生。"
20年间,杨怀定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孜孜不倦地苦读,尝尽了酸甜苦辣。这让他面对火热时多了一份冷静,面对低迷时多了一份淡然。
无论是一年前的"见顶",还是如今的"筑底",杨怀定对大势的判断都换来了许多股民的嘲笑,甚至是"骗子"的骂名。对此,他一笑置之。
== 折叠 自我总结==
"20年中,我从为了挣钱而进入股市的投机者,成了一个理智的投资者。"杨百万说,作为股市的实践者、推动者、受益者,"现在,我愿意怀着对改革开放的感恩之心,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维护者。"
"投资者永远是不成熟的。不经过几轮熊市的洗礼,他们不会领略到股市投资的真谛。"杨怀定说,他希望和充满潜力的中国股市一起成长,和数以亿计的中国股民一起成熟。
== 视频 ==
股市滑头杨怀定全国低价收购国库券倒卖上海赚杨百万如何炒股入门
{{#ev:youku|XMTY4OTk4Mjg0NA|alignment=left}}
== 参考资料 ==
{{reflist}}
5,3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