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关陇集团

增加 12,62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 “关陇集团” ''' 是部分学者提出的一个说法,将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或称为六盘山)周围的门阀军事势力称之为“关陇集团”。<br> * 北魏为了保障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的安全,在沿边地区也就是河北北部、内蒙古南部建立了六个军镇,合称六镇(武川镇就是其中之一)。初期六镇将士大部分是鲜卑贵族,还有一部分是汉人豪强,但后期汉人逐步成为主体。 <br>* 公元533年(永熙二年),关中大行台 [[ 贺拔岳 ]] 接受了北魏孝武帝的密令,开始对抗 [[ 高欢 ]] ,并率部整合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这批军事贵族以贺拔岳旧部为班底,定居关中,胡汉杂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 到西魏时,完善了 [[ 府兵制 ]] ,在府兵的顶端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在当时战火纷飞的状态下,西魏是军政合一的,这 [[ 八柱国 ]] 、十二大将军都是出将入相,不光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还是当时关中地区最显赫的二十大家族,各方面都处于社会的顶端。 <br>* 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曾是八柱国之一,而隋朝的始祖曾是十二大将军之一。==基本信息 =={|[[File:2019051720 5d348dd2201a4173869f858e6aaa0edb 0722.jpg|缩略图|右|[http://05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90517/2019051720_5d348dd2201a4173869f858e6aaa0edb_0722.jpg 原图链接] [http://dzh.mop.com/a/190517204938173906784.html?qid=sohu 来自猫扑网]]]|-| 中文名   关陇集团  ---------------------------------------------------------------------------------|-| 特征   入则为相出则为将无文武分途之事  ---------------------------------------------------------------------------------|-| 起始时间  533年(永熙二年)    ---------------------------------------------------------------------------------|-| 主要贵族  北方六镇武将和关陇豪族      ---------------------------------------------------------------------------------|-| 主要人物  八柱国、十二将军---------------------------------------------------------------------------------|} == 背景 ==* 《[[后汉书]]·[[公孙述]]传》:“令汉帝释关陇之忧,专精东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是光武帝解除了对函谷关以西和陇地的忧虑,专心向东征伐,占有天下的四分之三)<ref>许嘉璐,安平秋.《二十四史全译.后汉书》第1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495</ref> * 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魏六镇爆发军民起义,得到关陇地区人民响应。[[尔朱荣]]派遣[[尓朱天光]]、[[贺拔岳]]、[[侯莫陈悦]]征讨。关陇既定之后,尓朱氏家族却被消灭,北魏大权又尽归[[高欢]],贺拔岳已掌握关陇地区军事实权。贺拔岳团结了一批武川军人以及关陇本土的士族大姓。但贺拔岳不久便为亲高欢的侯莫陈悦杀害。贺拔岳旧部对[[宇文泰]]并非心悦诚服。在军事力量的对比上,宇文泰远逊于关东的高欢和江南的[[萧梁]]。高欢的军队曾多次深入关陇腹地进行劫掠。关陇地区在汉魏以来,一直是汉族传统文化只渊薮所在,特别是自晋末丧乱以来,许多文人志士多避难于此,宇文泰军团成员主要是六镇鲜卑,人数亦较少,不论是扩充军事力量还是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他都必须而且首先要在文化上与关陇地区的地主阶级取得认同,必须同他们建立起牢固的政治军事同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了所谓的关陇集团。* 唐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 溪月明关陇,戎云聚塞垣。”关陇和河东等地豪强地主的力量,在东、西魏的争夺战中,这些豪强地主都归附了宇文泰。 * 关陇集团是以宇文家族为首的西魏北周上层统治者组成的政治集团,集团的成员是“融冶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其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徒之事”。== 产生 ==* 武川镇本是北魏前期在首都平城以北设置,用以防备[[柔然]]入侵的六镇之一。六镇,一般是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之外,又有御夷等镇。大部位于北魏的北方边境,即今内蒙古境内。六镇是北魏的军事要塞,历史上曾一度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北魏原来一直以平城为国都,为了防御北边的柔然南下,[[拓跋焘]]设此六镇,以拱卫都城。当时,六镇将领,乃至一般士兵,身份都是比较高贵的,在六镇作兵是光荣的。<ref>白寿彝.中国通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30</ref>* 然而,在北魏迁都洛阳之后,平城不复为国都,六镇也失去军事上的意义,将兵地位一落千丈。他们远在漠北,少有接触汉文化的可能,与南迁的鲜卑贵族在文化上形成差距,心理上形成隔膜,经济地位上也处于劣势。氏族部落成员当兵是义务也是权利,拓跋氏封建化后,兵户身份低人一等。加上汉化后的北魏政府受到汉制度的影响,常常把犯罪的人发配六镇为兵,更使六镇兵民的处境不佳。六镇将兵中,不满情绪逐渐增长。起义终于在六镇首先爆发了。北魏全国陷入严重动荡。虽然动乱由尔朱荣平息,却造成军阀割据。公元528年,[[万俟丑奴]]在关中作乱称帝,不断攻伐北魏王朝。一支仅有一千人的北魏军队是在贺拔岳统领下,前来参与对万俟丑奴的征讨,最终入定关陇。尔朱家族覆灭后,高欢以大丞相的身份控制朝政,政局依旧昏乱。* 公元533年(永熙二年),北魏孝武帝密令贺拔岳对抗高欢,并刺破自己心口前的皮肉,取出鲜血,派使者送给贺拔岳,任命贺拔岳为都督二雍二华二岐豳四梁三益巴二夏蔚宁泾二十州诸军事、大都督。贺拔岳开始率部整合关陇地区的各方力量。<ref>《周书·卷十四·列传第六》:岳自诣北境,安置边防。率众趣平凉西界,布营数十里,托以牧马于原州,为自安之计。先是,费也头万俟受洛干、铁勒斛律沙门、解拔弥俄突、纥豆陵伊利等,并拥众自守,至是皆款附。秦、南秦、河、渭四州刺史又会平凉,受岳节度。</ref> * 在贺拔岳遇害后,贺拔岳旧部拥立宇文泰继任首领,继续立足关陇,与高欢分庭抗礼。此后,有怀朔镇出身的高欢和武川镇出身的宇文泰,两人各自拥立皇帝,使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宇文泰将武川人编成一军,复以武川人统领此军,使西魏政权牢牢握在武川人手中。而由于西魏统辖关中(今陕西省)、陇西(今甘肃省东南)地区,所以又名关陇集团。宇文泰为了对抗东魏,创设了府兵制,以十二大将军、八柱国为其将领,这些人都是武川出身,成为西魏以及后来北周的统治层。* 八柱国中赵贵有拥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战立名,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正是由于这些人各显其才于,才铸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辉煌。* 北周武帝攻灭北齐,统一了华北,却在统一全国前病逝。其子北周宣帝行事奇异,继位后不久即禅让予幼子北周静帝,自诩为太上皇而耽于游乐,政事全交给天元皇后[[杨丽华]]的父亲,外戚[[杨坚]](即之后的隋文帝)。== 组成 ===== 特征 ===* 关陇集团是一个政治统治集团亦称关陇六镇集团、六镇胡汉关陇集团或武川镇军阀。武川镇军阀之名来自清代考据学史家[[赵翼]]所著的廿二史箚记卷十五,其中提到“北周隋唐皆出自武川”。[[陈寅恪]]再提出新学说,用以阐释西魏、北周、隋、唐三代政权的特点。关陇集团一词为陈寅恪命名,关陇集团是一个政治统治集团,最早源自宇文泰的八柱国,由北魏六镇武将、代北武川镇的鲜卑贵族和关陇地区豪族如京兆[[韦缜]]、河东[[柳泽]]、太原[[郭彦]]、武功[[苏椿]]、河内[[司马裔]]、敦煌[[令狐整]]等所组成。* 以隋、唐为例:杨坚本身便是关陇集团的一员。杨坚建国,关陇集团的支持功不可没。汉人如[[郑译]]、[[刘昉]]、[[高颎]]等名臣有助推动国策。至于唐朝,李唐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以西凉李暠的嫡裔自居,但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以及《李唐氏族推测》等三文,认为李唐冒称陇西,实为赵郡李氏的一支。*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曾言:“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并多次引用《庾子山集》,证明关陇士人与鲜卑胡姓的关系。* 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此集团有两大特征:# “融治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例如八柱国家族成员);<ref name="MYT">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41-42</ref> # 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ref name=MYT/>=== 成员 ===* 柱国,为春秋战国时楚国所设立,意为军队的高级统帅,两汉时取消,宇文泰再兴西魏时又重新设立。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共封给八个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当时号称“八柱国家”<ref>《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三》:初,魏敬宗以尔朱荣为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荣败,此官遂废。大统三年,文帝复以丞相泰为之。其后功参佐命,望实俱重者,亦居此官,凡八人,曰安定公宇文泰,广陵王欣,赵郡公李弼,陇西公李虎,河内公独孤信,南阳公赵贵,常山公于谨,彭城公侯莫陈崇,谓之八柱国。</ref>,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而从西魏到北周、隋、唐,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而这些家族后来的盛况,都源于在南北朝最后的乱世中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 十二大将军具体为[[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皆世之名将。其中杨忠即为隋文帝杨坚之父。== 终结 ==* 历史学家[[雷依群]]的《论关陇集团》指出,隋文帝时关陇集团已经退出历史舞台。<ref>雷依群.《论关陇集团》《史学月刊》:《史学月刊》编辑部,河南大学,河南省历史学会,1999:36</ref> * 由于宇文泰的善于抚循,关陇集团在其生前尚能精诚团结,一致对外,其间虽有矛盾和摩擦,但彼此间的融洽合作尚居于主导地位。但宇文泰死后,矛盾便开始发生,先后有赵贵、独孤信谋袭宇文护事,司会李植、军司马孙恒、宫伯乙弗凤发动的宫廷政变未遂事件,卫王宇文直之乱等事件。这些事件暗示了在关陇军事政治集团内部已产生了危机。而杨坚势力的崛起,则直接导致了关陇集团的衰落与灭亡。杨坚代周,其政权中人物已摆脱了“关中本位”之限制,关陇集团在杨坚禅周之后已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ref>雷依群.《论关陇集团》《史学月刊》:《史学月刊》编辑部,河南大学,河南省历史学会,1999:32-36</ref> * 杨坚受禅于静帝建立了隋朝。黄永年认为关陇集团只是存在于西魏、北周和隋朝初期,关陇集团到唐初已不复存在。唐高祖时期的功臣和宰相出身关陇的不及半数,并不能称之为一个集团。无论从太原元谋立功名单或高祖朝宰相名单,都看不出当时仍在执行“关中本位政策”组建关陇集团。在太宗朝的功臣实封差第名单、宰相名单、图画凌烟阁名单中,关陇集团人物寡少,只占少数,唐太宗仍然不执行“关中本位政策”,关陇集团之在唐初消失,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ref>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ref> *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兵役徭役急征暴敛,人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于是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使隋朝统治崩溃,名存实亡。之后,八柱国之一的后裔[[李渊]]起义。* [[岑仲勉]]反对说:“况随宇文泰入关之北族,虽暂改河南郡望为京兆,但至唐时已大都恢复其河南郡望,唐室如真出自赵郡,又何爱于陇西而坚持不改?陈氏之说,殊未可信。” <ref>岑仲勉.《隋唐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90</ref> “陈氏必要把僧孺、令狐楚排出于西魏以来关陇集团之外,无非歪曲史实以迁就其臆见。”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歷史事件]][[Category:政府組織]]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