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帕提農神廟

增加 2,085 位元組, 5 年前
設計與建造
這棟新建築取代了另座神廟:俗稱舊帕德嫩的赫卡托巴恩(Hekatompedon,意思是千座牆基,奉祀[[雅典娜·波麗亞斯]]),新神廟可能就蓋在舊神廟旁邊(詳細請閱[[舊帕德嫩神廟]]的獨立條目)。公元前5世紀中葉,雅典衛城成為[[提洛同盟]]的核心,雅典更是當時最大的文化重鎮,[[伯里克利]]開始著手一個很有野心的建築計劃,時程幾乎涵蓋公元前5世紀的後半之多,現代在雅典衛城所能看到最重要的建築物如帕德嫩神廟、山門(Propylaia)、[[厄瑞克忒翁神庙]]、雅典娜-[[尼刻]]的神殿都是興建於那個時期。帕德嫩由[[菲迪亞斯]]監造且負責彫刻裝潢,[[建築師]][[伊克蒂諾斯]]和[[卡利克拉提斯]]從公元前447年開始動工,廟體大約在公元前432年完成,不過裝潢至少到公元前431年才完工。有一些帕德嫩的財政帳簿留存至今,從中可知最大的單一營建成本,是將石頭從距雅典約16公里遠的[[彭特利庫斯山]]運到衛城。這些資金部份提撥自提洛同盟的金庫,在公元前454年從[[提洛島]]送到衛城。
===設計===
雖然鄰近的[[赫淮斯托斯神廟]]是現存最完整的[[多立克柱式]]典範,然而當年帕德嫩才是公認為最出色的。英國歷史學家[[John Julius Cooper, 2nd Viscount Norwich|John Julius Norwich]]曾如此描述神廟:「欣賞這最完美的多立克神廟,就算是古老的遺跡,其建築學上的高尚富有傳奇性,特別是[[柱基]]的曲度、逐漸向內成錐形的[[內殿]]牆壁,以及圓柱的收分曲線[[圓柱收分曲線|''entasis'']]之間微妙的一致性。」<ref>John Julius Norwich, ''Great Architecture of the World'', 2001, p.63</ref><!-- If we must have this quote let's at least get it right. -->柱基是安置柱子的平台,就像其他經典的希臘神廟,它有微妙向上傾斜的曲度,下雨時利於排水。這些柱子看似向外傾斜,實際上卻是微向內傾,而且高度一致的從外層柱座邊緣彎向天花板。「柱上的微凸線」(Entasis)指的是柱子往上延伸微凸出來的地方,雖然帕德嫩神廟如此的視覺效果被認為比早期神廟的雪茄形柱微妙,但這些視覺上的精細公認不是一種刻意效果,反而常被認定比舊式大型建築直線、直角缺乏曲線的手法更活潑化。
 
測量上,帕德嫩的地基大小為69.5公尺×30.9公尺(228.0×101.4呎),內殿為29.8公尺長×19.2公尺寬(97.8×63.0呎),由其內部兩列的多立克式柱為主結構撐起屋頂。從外量,柱的直徑為1.9公尺(6.2呎)、高度為10.4公尺(34.1呎),角柱的直徑稍微大一些。樑柱部份,帕德嫩外有46根內有19根。柱基在東、西的末端向上彎向中央60毫米(2.36英寸)以及側邊110毫米(4.33英寸)。屋頂是以[[板瓦]]大理石磁磚鋪蓋而成。
 
一些對衛城的研究指出,包含帕德嫩在內的建物,其比例近似[[黃金比例]],神廟的外牆包含其他外觀附屬品可以外接於一個黄金矩形。至於當時是不是就真的已懂用黃金比例進行設計,到目前為止學界還有很多爭議。
==參考文獻==
{{reflist}}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