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郑守仪

增加 8,46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郑守仪
| 图像 =
[[File:郑守仪.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casad.cas.cn/wcm/sourcedb_ad_cas/zw2/json/smkxhyxxb/200906/W020100512648897589957.jpg 原图链接][http://www.casad.cas.cn/chnl/374/index.html 来自中国科学院学部]]]
| 出生日期 = 1931年5月 广东中山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
| 职业 = 海洋原生动物学家
| 母校 = 菲律宾东方大学
| 研究领域 = <br>医学
}}
<big>'''郑守仪 '''</big><ref>[http://www.casad.cas.cn/aca/374/smkxhyxxb-200906-t20090624_1803010.html ]中国科学院 </ref>><br>* 海洋原生动物学家 女,1931年5月生,广东中山人。1954年毕业于菲律宾东方大学,1956年回国。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副主席。<br>== 人物经历<ref>[http://news.163.com/13/0128/05/8M9JQRUM00014AED.html]郑守仪院士科研成果走出深闺后</ref>><br> ==* 1931年5月20日,郑守仪出生于菲律宾的一个爱国华侨家庭。“寄人篱下”的屈辱和心酸,坚定了她回归祖国的决心。* 20岁那年郑守仪在商科学校毕业,由于成绩优异被留校任教,然而,只上了一节课她就被无情地辞退了。因为她向学生介绍了自己是中国人,下课后校长把她叫去:“很抱歉,当局有规定,外国人是不能在公立学校任教的。”* 无异于一枚尖利的钢针在她毫无防范时,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这成为她挥之不去的梦魇、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她按捺不住驿动的心,开始默默地寻找机会:“我也有自己的国家,我一定要回去报效我的祖国。”1954年大学毕业,她获得了双学位,并免试进入国立菲律宾大学研究生院,专修生物学。* 机会终于来了。1956年她听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急需人才,欢迎海外学子归来,她立即响应祖国召唤,放弃了硕士学位,毅然回到祖国怀抱。*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回国后,郑守仪被分配到坐落在青岛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事有孔虫研究。她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每天早出晚归,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公休日和节假日。她衣着朴素,剪着齐耳短发,身材虽然瘦弱,内心却无比强大。她快活地说:“能为祖国工作,是难得的享受。”* 她执着、踏实,顶着严寒,冒着酷暑,风里来,雨里去,穿行在祖国广阔的海疆,完成了中国海域1500多种现代有孔虫的分类描记,系统总结了中国海有孔虫区系和生态特征,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达320余万字。并多次获得各级自然科学奖。* 回中山市三乡镇寻根,始终是她一名归国华侨魂牵梦绕的思念。在一次堂兄回国时,他们终于结伴回到了梦中依恋和牵挂的故乡,见到了血浓于水的乡亲,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此后她在家乡举行的科普报告会加深了她与乡亲们的了解和沟通。* 郑守仪曾任青岛市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为集中精力进行科学研究,她先后请辞了这两个职务。1983年后又被推选为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郑守仪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后,人们常说,这是她爱国之心绽开的似锦繁花,报国之志结出的累累硕果。* 作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半个多世纪以来,郑守仪不仅填补了我国有孔虫研究领域的空白,还发现了1个新科、1个新亚科、24个新属、290个新种。她独树一帜,成为世界领先的有孔虫专家,其成就为世人瞩目,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其研究成果载入美国有孔虫研究的经典巨著《有孔虫属及其分类》,并广泛为世界同行所采用。* 创新,使她的研究工作始终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有孔虫是海洋单细胞动物,平均个体只有1毫米大小,研究难度较大。上世纪末开始,郑守仪独辟蹊径,亲自雕琢,尝试着将有孔虫制作成放大了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模型,迄今已完成250多种,每个足有鹅蛋或拳头般大小,有孔虫的直观性赫然在目,从而开拓了有孔虫研究的新思维、新视野。'''犹如惊鸿一瞥'''* 2000年年底,国际著名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海洋地学部主任哈克博士来青参观了郑守仪有孔虫实验室,当看到郑守仪制作的上百个有孔虫模型时,哈克博士喜出望外:“非常震撼,莫非看到了亨利·摩尔雕塑的缩影?”他走近有孔虫模型展架仔细地端详着,感慨万千,心悦诚服地说:“太好了,这是对世界有孔虫研究和应用的真正贡献!”* 2003年,郑守仪当之无愧地荣获了国际大奖库什曼有孔虫研究突出成就奖。* 青岛市委市政府资助的一百万元专项科研经费使郑守仪的科研工作如鱼得水。她用这笔经费监制了40多个按照原模放大而成的大型石雕,用以普及科学知识,供人们鉴赏游览。* 闻讯赶来的三乡镇领导,恳切希望这些独具特色的大型石雕能成为家乡的自然景观。在郑守仪的主导策划下,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中山市三乡镇政府很快达成协议,共建有孔虫雕塑园。* 2009年12月5日,拥有114座大型石雕的有孔虫雕塑园及博物馆在郑守仪的家乡、中山市三乡镇举行了隆重的开园仪式。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这114座雕塑是由大理石、花岗石和砂岩雕刻而成的,是郑守仪院士从古生代到现代不同种类的有孔虫里精选出来的。巨大的雕塑群形态各异,线条流畅,浑然天成,美轮美奂,体现着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然而,其中6座郑守仪最喜爱的大型石雕,里面却隐藏着惊世骇俗的秘密。* 原来,在筹建有孔虫雕塑园期间,郑守仪亲自到三乡附近的建筑工地上,从钻探的岩心里采集了一些砂样,从中意外地发现了6种一万年前后第4纪的有孔虫化石标本。根据这些化石的记录,郑守仪居然揭开了三乡镇隐秘的前世今生,人们不会想到,一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有孔虫虽小,科学价值却很大。它是优越的“环境指标生物”,其遗骸即使成为化石,它身上也仍然背负着当年所处环境的信息,成为地层对比、岩相识别、恢复古环境的生物指标。对石油等沉积矿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难怪科学家称有孔虫为“大海里的小巨人”。科学家能断定珠穆朗玛峰曾经是一片汪洋,其重要依据就是在那里发现了有孔虫化石。*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一重要发现使郑守仪彻夜难眠,她要尽快地让家乡一万年前的 “小巨人”浮出水面,与乡亲们见面,当即决定增加这6种有孔虫的大型石雕。为了提醒人们,这6种大型石雕被安置在有孔虫雕塑园入口赫然醒目的位置。* 有孔虫雕塑园及博物馆落成那天,哈克博士不远万里,从大洋彼岸如期而至。他紧紧地握着郑守仪院士的手说:“祝贺你,你为你的祖国赢得了一个新的世界第一。”美国的《科学》杂志、法国的《研究》杂志等都及时地进行了报道。==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 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现代有孔虫研究。60年代,合作完成浮游有孔虫分类与生态研究。70年代以来,进行底栖有孔虫研究,已描记1500余种,约占世界已知现代种类1/4。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中国海有孔虫区系和生态特征,作为环境参数,为海洋生态学、生物地层学等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为了使微小的有孔虫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科研、科普教具,开创了有专利权的有孔虫属种宏观模型制作项目。== 主要奖项 ==* 1979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3年获美国“库什曼有孔虫研究杰出人才奖”。*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 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 参考资料 =={{Reflist}}
== 开创和发展了 外部链接 ==* [http://ren.bytravel.cn/history/2/zhengshouyi.html 郑守仪( 中国 科学院院士)_中山市当 人物专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4ae340102xzil.html 一 虫研究。60年代,合作完成浮游 一 世 界——初识 有孔虫 分类 专家郑守仪院士]* [http://www.zsgszx.net/detail.php?id=5926 87岁院士郑守仪走进桂山 生态研究。70年代以来,进行底栖有孔虫研究,已描记1500余种,约占世界已知现代种类1同学们亲切互动]* [http://news.163.com/12/1126/05/8H7DL43V00014AED_mobile.html 网易新闻]* [http://www.qdio.cas.cn/xwzx/zhxw/201703/4。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中国海有孔虫区系和生态特征,作为环境参数,为 t20170310_4757454.html 胡敦欣、郑守仪院士获“终身奉献 海洋 生态学、生物地层学等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为了使微小的有孔虫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 ”纪念奖章 ]*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3/371634.shtm?id=371634 中 研、 院郑守仪院士实验室落户青岛39中]* [http://epaper.qingdaonews.com/html/qdwb/20150606/qdwb872568.html 郑守仪院士捧青岛 普教具,开创了有专利权的有孔虫属种宏观模型制作项目。技最高奖]
2,2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