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蒲牢

增加 9,384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蒲牢1.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3710752090&di=ca6e54d0bc3d252479e13032ca511829&imgtype=0&src=htt…”
[[File:蒲牢1.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3710752090&di=ca6e54d0bc3d252479e13032ca511829&imgtype=0&src=http%3A%2F%2Fn.sinaimg.cn%2Fsinacn14%2F280%2Fw640h440%2F20180623%2F0928-heirxye5037101.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6%D1%C0%CE&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1111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蒲牢'''(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的第四子)

蒲牢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为龙九子之一,排行第四,平生好音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当鲸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

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的形状。敲钟时,让鲸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中文名:蒲牢
来 源:中国神话传说
特 点:善吼
九子排名:老四
代表形象:吉祥兽
==历史起源==
[[File:蒲牢3.jpg|缩略图|左|[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3710870660&di=02ae57ae42f76f10f3f91a886d37dce4&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0919%2Fe70efa09d45e47979103287317b7ec3c.jpe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6%D1%C0%CE&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111111 图片来压源于网络]]]
===神话传说===
传说龙生九子老四是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文选]]》中汉班孟坚(固)的《东都赋》曰:“于是发鲸鱼,铿华钟”。《注》:“(三国)薛淙《[[西京赋·注]]》曰: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为鲸鱼。”后因以蒲牢为钟的别名。《[[全唐诗]]》六一六皮日休《寺钟暝》:“重击蒲牢唅山日,冥冥烟树睹栖禽。”古时钟上多作兽头。
==外貌形态==
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史书记载==
《文选》汉班孟坚(固)《[[东都赋]]》:“于是发鲸鱼,铿华钟”。

《注》:“(三国)薛淙《西京赋·注》曰: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为鲸鱼。”后因以蒲牢为钟的别名。

《[[全唐诗]]》六一六皮日休《[[寺钟暝]]》:“重击蒲牢唅山日,冥冥烟树睹栖禽。”古时钟上多作兽头。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525850/3897x-QX2O8ALQ6S5TgvmNqTHbalL50QEfAkaIr0oagUi0sN4vN3LhhEuCzT8zJE1_yZABy1wiCLGQxvv9zAZ-DLd8YSf-etQAucV9B4 蒲牢 .龙之九子,引用日期2015-02-08] </ref>

与蒲牢有关的文字,最早出现在东汉班固《[[东都赋]]》:“于是发鲸鱼,铿华钟”。三国时期薛淙在《[[西京赋·注]]》记载得更为详细:“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为鲸鱼。”后人由此以蒲牢为钟的别名。

唐代诗人皮日休的《[[寺钟暝]]》写道:“重击蒲牢唅山日,冥冥烟树睹栖禽。”而到了明代,文人陈仁锡在《潜确类书》中,又将蒲牢明确为龙子:“龙生九子,(皆)不成龙,各有所好。一曰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是其遗像。”
==后世影响==
[[File:蒲牢4.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3710971917&di=cafe51f401f13c90f4ce10e0c90489c3&imgtype=0&src=http%3A%2F%2Fwww.jadergun.net%2Fpicture%2FRace%2FSS%2F115.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6%D1%C0%CE&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1111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建筑装饰===
吉祥兽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吉祥兽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是九个小兽。

重脊的顶端为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鸱吻(音吃吻,龙的九子 之一)、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重脊前为什么用仙人骑凤传说:齐国国君齐王,一次作战中失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投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齐王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

为什么要选用这些小兽安放在古建筑上呢?
[[File:蒲牢5.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3711071928&di=fdaf8e9287ccd8c3919fb9dc2847874d&imgtype=0&src=http%3A%2F%2Fp.store.itangyuan.com%2Fp%2Fchapter%2Fattachment%2FEt6TeBIT4A%2FEgfvEgETEtEUE_EtE_EteluEIVEW4g9sJbige6ST41LmGH9P6gmw9Uj.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6%D1%C0%CE&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1111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1、鸱吻(音吃吻,龙的九子 之一),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屋檐上。

2、凤,比喻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这里充分反映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

3、狮子,代表勇猛、威严。《[[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

4、天马、海马,我国古代神话中也是吉祥的化身。

5、狻猊(音酸泥),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

6、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7、獬豸,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异物志]]》中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不触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8、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龙,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嫡[虫旁]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它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雨镇物。

9、行什。
把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古人把建筑装饰上这些走兽,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
===中国缘===
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以龙为祖先。龙的历史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遍及南北。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三星他拉村于1971年发现了玉雕的猪龙,据专家考证大约距今6000—7000年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的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有陶壶龙纹;远隔千里之外的江苏省苏州市吴县良渚文化出土的器物上,刻有一种似蛇非蛇的勾连花纹,即是古越人的龙图腾崇拜的象征。这说明,至少在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了关于龙的图腾崇拜。龙的形成起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的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脱离自然界中的具体动物形象,成为集诸种动物灵性与特长于一身的特殊动物。

到唐代,龙成了天子的专利。龙纹只能用于皇帝的衣服器物,龙成为皇权的象征。宋之后,关于龙的历史与家族有了更多的传说。龙在其形象形成过程中,曾海纳百川的汇集了多种怪异的兽形象。到后来,这些怪异兽像在龙形象发展的同时糅合了龙的某一种特征,形成了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的说法。但龙之九子为何物,究竟谁排老大谁排老二,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民间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同。据说一次明孝宗朱佑樘曾经心血来潮,问以饱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后七拼八凑,拉出了一张清单。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趴蝮、嘲风、睚眥、赑屃、椒图、[[螭吻]]、[[蒲牢]]、[[狻猊]]、[[囚牛]]。不过神话传说中的龙子却远远不止这几个,[[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传说是龙的儿子。
==参考文献==
{{Reflist}}
42,5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