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48
次編輯
變更
內閣
,無編輯摘要
*內閣的中文詞源來自[[明朝]]。而內閣這一名稱可以上溯至唐朝。按唐制,群臣平日于宣政殿(又叫衙)覲見皇帝,叫做常參。每月朔日、望日則在紫宸殿(又叫閣)覲見皇帝,因紫宸殿在宣政殿后,所以叫做入閣。
**但作為現代國家機構的用法則源自英國。(英文的Cabinet)一詞在政治上指的是政府高級官員代表政府各部門商議政策的行政機構。所以明清的內閣並非完全等同於西方之「Cabinet」。
*在英國歷史上,內閣是秘密議會的繼承者。現在內閣的理念一般相信源自英國國王 [[ 喬治一世 ]] 和 [[ 喬治二世 ]] ;喬治一世來自德意志,故英文不甚流利,於是敕令以輝格黨黨魁華波爾爵士統領內閣,為國王主持軍政會議,也成為了內閣首相制度的濫觴。
**現在大部份國家都採用了這種制度,就算是非英語使用者,對英國政治陌生的政權,也因而非常依賴這種顧問團體。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執政期間,因丞相胡惟庸相權權力過大而架空君權,在殺胡惟庸後廢除丞相制,禁止再設,之後明成祖設內閣置大學士作為秘書兼顧問組織代之,本意為將其權力降低,事實上由於皇帝的信任,居首位的大學士(首輔)權力可以與宰相相比,於明憲宗成化(1464年—1487年)首輔制臻至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