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伊斯兰

增加 6,769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伊斯兰国家指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和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和地区共计57个国家和2个地区(西撒哈拉和科索沃)。 ==基本…”

伊斯兰国家指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和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和地区共计57个国家和2个地区(西撒哈拉和科索沃)。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伊斯兰国家

特点:伊斯兰教作为国教或多数居民信奉

包含:共计57个国家和两个地区

道路通行:靠右行驶(巴基斯坦除外)

区域分布:中东、阿拉伯半岛等

信仰来源:《古兰经》和圣训

==伊斯兰==
伊斯兰国家是指国民主要是伊斯兰教信徒(穆斯林)的国家。

有些国家实行政教合一政策,但大多被认为是"政教合一"政权(家族式统治是伊斯兰法律所反对的)对伊斯兰法律都只是依据其政治利益选择性地执行,所以伊斯兰法律被局限于民事诉讼上。伊斯兰教国家主要分布在中东、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亚洲的其他一些区域。如伊朗、阿富汗、也门、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这些国家的法律一般都只是参考《古兰经》和圣训而不会全面地执行。

==伊斯兰共和国==
==历史==
巴基斯坦(当时包括东巴基斯坦,后独立为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从英帝国独立后,于1956年3月23日颁布宪法,改自治领为共和国,国号"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毛里塔尼亚于1958年11月28日建国号为"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但当时仍未完全独立,是法兰西共同体内的一个"半自治共和国"。

伊朗于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推翻巴列维国王后,同年4月1日成立伊斯兰共和政府,改国号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阿富汗在塔利班政权(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于2001年倒台后先后成立临时政府和过渡政府,2004年1月26日过渡政府总统卡尔扎伊签署颁布新宪法,定国号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

==含义==

"伊斯兰共和国"一词有多种不同含义,有些含义甚至与其他含义相矛盾。理论上对于很多宗教领袖来说,伊斯兰共和国是一种独特的神权政体,它被西亚和北非的一些穆斯林宗教领袖些所倡导。它被视为纯正伊斯兰政教合一的哈里发国家与民族主义和共和主义世俗政权的妥协产物。在这些宗教领袖的伊斯兰共和国构想中,国家的刑事法典是与沙里亚法相一致的,国家政体不是像如今的许多中东国家那样是君主制,而是共和制。而在其他情况下,伊斯兰共和国只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象征,比如巴基斯坦1956年通过宪法改国号的情况。事实上,很多人认为,伊斯兰共和国是介于完全的世俗政府与完全的神权(正统伊斯兰教)政府之间的中间道路。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伊斯兰共和制可以和半世俗的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相对比,在伊朗,伊斯兰法高于国家的法律,尽管在现实中伊朗的教士统治集团对于两者的态度是含糊的。

巴基斯坦是第一个(1956年)在世俗宪法中写入"伊斯兰共和国"国号的国家。有趣的是,尽管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国号在1956年已经制定,但一直到1973年一部更民主却少一点世俗的新宪法颁布才确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巴基斯坦只会在其公民的护照和签证上使用"伊斯兰共和国"字样,所有政府公文都只用"巴基斯坦政府"字样。尽管如此,1973年宪法特别提到了"伊斯兰共和国"一词。根据如今的《巴基斯坦宪法》第四章第227款,所有现行法律都必须与《古兰经》和《圣训》中的伊斯兰教训谕保持一致,所有与这些训谕相抵触的法律都不能颁布。

==主要组织==

伊斯兰会议组织(英语:Organization of the Islamic Conference;阿拉伯语:منظمة المؤتمر الإسلامي‎;土耳其语:İslam Konferansı Örgütü或İslam Konferansı Teşkilatı;法语:Organisation de la Conférence Islamique;波斯语:سازمان کنفرانس اسلامی‎)是由伊斯兰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为联合国常驻机构;该组织由遍及中东、中亚、西非、北非和印度次大陆的57个国家组成(2004年3月止),覆盖的人口约为13亿。秘书处设在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吉达市;现任秘书长是土耳其人伊赫萨·诺格鲁(Ekmeleddin Ihsanoglu,任职四年,从2005年1月开始)。

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各成员国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等方面的合作;努力消除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反对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权利和重返家园的斗争;支持穆斯林保障其尊严、独立和民族权利的斗争。

现代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国际组织是"伊斯兰会议组织",简称是OIC,1969年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举行的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上决定成立,1979年5月正式宣布成立。这个组织有正式成员国家57个,非洲伊斯兰国家最多,在53个非洲国家中有27个是伊斯兰会议组织的会员国,伊斯兰国家。其次是14个西亚和中亚国家,7个东南亚国家。南美洲有两个会员国:圭亚那和苏里南;欧洲只有一个正式会员国阿尔巴尼亚。

该组织宗旨是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团结,加强各国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等方面的合作,努力消除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反对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其民族权利和重返家园的斗争;支持所有穆斯林人民为保障其尊严、独立和民族权利的斗争。

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和常设秘书处是伊斯兰会议组织的主要机构。首脑会议是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每3年举行一次,必要时可举行特别首脑会议。自1969年以来,伊斯兰国家先后举行过10次首脑会议(不包括特别首脑会议)。外长会议每年在成员国间轮流举行一次。秘书处设在沙特阿拉伯吉达市,现任秘书长为土耳其人埃克梅勒丁·伊赫桑奥卢。伊斯兰会议组织还设有伊斯兰开发银行、耶路撒冷委员会、阿富汗问题委员会、伊斯兰和平委员会、伊斯兰法庭、伊斯兰发展基金会和伊斯兰经贸常设委员会等重要机构。1972年通过的伊斯兰会议组织宪章对该组织的目标、原则、组织机构、成员国资格等作出规定。2008年3月,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的第11次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对该宪章中有关成员国资格和民族自决等重要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审定,被誉为"伊斯兰会议组织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截至2008年3月,共有57个成员国,遍及亚洲、非洲和欧洲,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和70%的油气资源。
10,7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