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
次編輯
變更
李济生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李济生| 图像 = [[File:李济生.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casad.cas.cn/wcm/sourcedb_ad_cas/zw2/json/jskxb/200906/W020100512642613652840.jpg 原图链接][http://www.casad.cas.cn/aca/371/jskxb-200906-t20090624_1808330.html 来自中国科学院学部网]]]| 图像说明 = '''<big>李济生</big>'''|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43|05|31}}| 国籍 = 中国| 民族 = 汉| 籍贯 = 山东省济南市| 职业 = 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和卫星测控专家| 母校 = 南京大学天文学系| 研究领域 = <br>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 <big>'''李济生'''</big><ref>[http://www.casad.cas.cn/aca/371/jskxb-200906-t20090624_1808330.html] 中国科学院学部网</ref><br>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和卫星测控专家。1943年5月31日生于山东济南。196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技术部总工程师、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人造 现任西安 卫星 轨道动力 测控中心总工程师,西安交通大学和国防科技大 学 研究方面 兼职教授,总装备部科技委常任委员 , 中国宇航学会第四届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顾问。 发现了低轨道三轴稳定卫星姿控动力对卫星轨道的摄动并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 提高了定轨精度。 建立了我国卫星测控精密定轨系统,满足了我国各型号卫星对定轨精度的要求。 对卫星测控软件系统提出了“模块化自动调度”设计思想,并完成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测控调度软件和测控计划生成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教育背景 ==# 196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力学 专 著《 业# 1984~1986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进修== 人物生平 == == 研究方向 ==李济生是 人造卫星 精密 轨道 确 动力学和卫星测控专家。他作为我国第一代航天科技工作者,与同事们一道,经过不懈努力,开拓了我国的航天测控技术领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卫星轨道动力学方面,他开发的“以交点周期为步长进行积分的轨道计算方法”解决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轨道计算中的“临界倾角”问题;他根据我国低轨卫星姿态控制机制,建立的“三轴稳 定 》 卫星姿控动力 对 其轨道的摄动”填补了 我国 该项动力学模型的空白; 他主持开发的 人造卫星 精密定 轨 道动力学 系统,满足了我国新型卫星对定轨精度 的 研究起 要求,使我国卫星定轨精度达 到 推动作用 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各类航天器测控任务中基本的定轨手段 。 * 在 卫星 航天 测控 工程 技术 方面 , ,1978年他 对卫星测控 应用 软件 系统 开发 提出了“模块化自动调度” 的 设计思想,并完成了 近地卫星自动调度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提高了卫星测控软件的标准化、通用化和自动化水平,使 我国 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 卫星 测控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革;1984年他开发了 “东方红二号” 测控 卫星自动 调度软件和测控计划生成软件 ,弥补了当时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计算机设备性能 的 设计与开发 不足,保障了“东方红二号”卫星测控工程的顺利完成。== 主要奖项 ==李济生从事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研究和卫星测控工作30多年,曾荣立一等功2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部委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编著出版了《人造卫星精密轨道确定》专著和《航天器轨道确定》等教材 。<small>{| class="wikitable"|-! 时间 !! 奖项|-|1992年 || 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 || 获首届中国航天基金奖|-|1997年 || 人选中科院院士|-|2000年 || 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small>== 参考资料 =={{Reflist}}== 外部链接 ==* [http://www.wenming.cn/xj_pd/sdxf/2000nzj/201412/t20141221_2358332.shtml 李济生院士:"牧星"九天之上] <small>中国文明网</s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