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梁克家

增加 6,82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20181001102840 c2755576ccf4f559f7f1d7bc9b9ae84e 1.jpg|缩略图|居中|[http://07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81001/20181001102840_c2755576ccf4f559f7f1d7bc9b9ae84e_1.jpeg 原图链接] [http://mini.eastday.com/a/181001102840189.html 来自东方资讯]]]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small>''' 东晋末年将领南宋名臣、学者'''</small>
|-
| align= light|
'''字 号''' :字 无忌叔子
''' ''' : 东海郡郯县 汉族
'''官 职''' : 江州刺史、广武将军 右丞相
''' ''' : 侍中、司空 郑国公
''' ''' : 忠肃 少师
''' 出 生 地谥 号''' : 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 文靖
'''出 时间''' 不详泉州晋江
''' 去世 出生 时间''' :410年5月9 :1127年3月17
'''去世时间''' :1187年7月24日  '''主要作品''' :淳熙三山志、中兴会要 '''主要成就''' : 编撰福建地理志|}<br> == 人物生平 == === 早年读书 ===* 关于梁克家的祖籍地问题,地方史界说法不一,有晋江说和南安说;而晋江说所指具体地区,又有今石狮市蚶江石湖(蚶江古属晋江县。《晋江历史人物传》、《泉南掌故札记》等均持此说)、晋江市(古属晋江县)、泉州市区(古晋江县城和泉州郡城)三说。* 梁克家曾在石湖金钗山六胜塔(今位于石狮蚶江镇)下的魁星堂内读书。《闽书·卷7·方域志》:“金钗山,地名石湖,又名日湖,日所出处也。旧浯屿水寨,今移于此。东西两山,延袤若两钗股。其凹处有石塔,号六胜。宋·政和初,僧祖慧、宗什等,以其地类明州育王山,募缘为石塔,其壮丽不减城中开元寺塔也。宋·梁文靖(梁克家)尝读书塔下,有堂名魁星,久废。皇朝(明)·万历(1573年-1620年)中,寨帅臧京构新之……”(《泉州史迹·六胜塔》)* 由于经历几个朝代的战火,蚶江石湖金钗山上的魁星堂早已无存,其遗址的具体方位也不可考。 === 青年游学 ===* 青年时代,梁克家为诸生,曾就读于泉州学宫。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2·古迹志坊宅附·城中古迹·瑞莲堂》:“瑞莲堂,在州学讲堂之右,为梁克家肄业所。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秋,堂下池产双莲,守辛次膺以诗纪瑞。是年,公(即克家)首选。明年,廷策第一。不十年,至宰相。乾道七年(1171年),林教授岊建斯堂,额曰‘瑞莲’。嘉定十六年(1223年),立文靖公祠其中,教授张叔椿为记。淳祐九年(1249年),陈教授伯圭重饰。今废。”*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梁克家游学至潮州府揭阳县京岗。揭阳县原县令孙乙之子孙白,见梁克家谈吐风雅,才学渊深,便重金聘请他至家中担任塾师,为孙家子侄教授经史诗文。梁克家与孙白,宾主互敬,历时七年之久。* 今京冈犹存“隐相祠”和“梦龙涤爪处”。“隐相祠”即孙氏家庙,是孙氏先祖为祭祀有恩于京冈孙家的宰相梁克家而建。“梦龙涤爪处”碑则更加传奇,说是孙白梦见一条黄龙降于宅前小溪,龙爪在水中屈伸翻腾。第二天,适逢身穿黄麻布衫的梁克家蹲于小溪前洗手,孙白便将这位梁先生认定为“应梦的黄龙”。孙家后来为此立下这块“梦龙涤爪处”碑。 [3] * 梁克家素与朱熹交好,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七月至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七月朱熹任同安县主簿期间,朱熹应梁克家之邀,游历潮州。庆元间(1195年-1200年),[[朱熹]]还特地为孙家书斋撰写一篇《隐相堂序》。 === 状元及第 ===*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梁克家从揭阳回泉州参加福建乡试,获首魁(即解元)。* 绍兴三十年(1160年),梁克家上京城临安(今杭州)参加会试,位列一甲之选,不久殿试时更由宋高宗钦点状元及第。《宋史·列传143·梁克家》载:“绍兴三十年(1160年),廷试第一,授平江签判(治所在今江苏省吴县)。 === 崭露头角 ===*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兵南侵,在采石(今安徽当涂县西北)为宋军所败,[[完颜亮]]在败途中为部下所杀。金都督府派人到镇江与南宋朝廷议和,淮南金兵北撤。南宋满朝文武皆议要乘机进取,唯独平江签判梁克家致书兵部侍郎[[陈俊卿]]试图阻止贸然进兵。《宋史·列传143·梁克家》载:时金主亮死(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率兵南侵,在采石[今安徽当涂县西北]为宋军所败,完颜亮在败退途中为部下所杀,金都督府派人到镇江 南宋朝廷议和,淮南金兵北撤。),众皆言可乘机进取,克家移书(兵部侍郎)陈俊卿,谓:‘敌虽退,吾兵力未振,不量力而动,将有后悔。’俊卿归以白丞相[[ 刘裕陈康伯]] ,叹其远虑。” * 隆兴元年,孝宗即位,陈俊卿马上廷荐梁克家。后梁克家被召为秘书省正字,迁著作佐郎。 * 梁克家在临安任职时,朝廷举行郊祀却逢雷震之变,“灾异数见”。克家于是上疏请求“下诏求言”,让侍从、台谏、卿监、郎官、馆职 各部门“自查自纠”。克家自己也条陈“六事”:克家条六事:一正心术,二立纪纲,三救风俗,四谨威柄,五定庙算,六结人心。内容覆盖极广,力求祛弊革新,意义非凡。特别是在“庙算”(即军事决策)上,他把与北方金国的边界关系总结为“将、 、财”三说。 * 不久,梁克家累迁中书舍人,出使金国。金人在得知梁克家是状元出身时,对他十分尊敬,在宾馆中设宴招待他。席间宴射为乐,梁克家接连数十发中的,更令金人刮目相看。克家返朝不久,金廷派人前来临安祝贺会庆节(即皇帝生日)。为严肃朝仪,克家请旨让金使由南门入朝,南宋百官则由北门进,其余侍从统统只能在殿门外守候。后来,此举成为南宋法定礼仪。 * 乾道三年(1167年),梁克家迁任给事中,史载其“多执奏无隐”,也就是说他做事坦荡,从不藏着掖着。宋孝宗曾命克家分析当时存在的风气弊病,梁克家直言不讳地列四条曰:“欺罔、苟且、循默、奔竞。” [3] <br> === 屡议大政 ===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兼知院事。进入南宋, “异论相搅”的表现变为和战之争,高宗朝其影响还并不大,而在孝宗朝则已成型。张浚北 失败后,孝宗任用的宰相,一主和一主战,以主和的汤思退为左丞相,主战的张浚为右丞相,让主和派重掌大权,他们趁机大肆破坏张浚辛苦经营的江淮防线,最后迫使孝宗屈辱求和。乾道年间,孝宗再谋北伐。他先是任命叶颙为左丞相,魏杞为右丞相,前者素来主张恢复,后者却始终反战主和。一年后,孝宗就觉得他们意见分歧,很难成事,罢去了他们的相 但是,孝宗并没有改变任用一主和一主战之人为丞相的用人方法。乾道八年(1172年),在他任用主战的虞允文为左丞相的同时,又将坚决反对用兵 [[桓玄]] 梁克家(梁克家办事稳重,有人称之为“抗金的稳健派”)升为右丞相,结果使虞允文心存顾虑,迟迟不肯从四川出兵,直至虞允文郁郁而终。人物评价|}* 《宋史·列传143·梁克家》载:“梁克家,字叔子,泉州晋江人。幼聪敏绝人,书过目成诵。”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