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8
次編輯
變更
陈和生
,無編輯摘要
| 出生日期 = 1946年8月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
| 籍贯 = 福建省福州市
| 职业 = 粒子物理学家
<big><big>'''陈和生'''</big><ref>[http://www.casad.cas.cn/aca/371/sxwlxb-200906-t20090624_1792082.html 陈和生] 中国科学院</ref><br>
粒子物理学家 1946年生于湖北省武汉市 的一个中医家庭 ,籍贯福建省福州市 。1964年以湖北省高考物理状元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 。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84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2005 。<br>200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理事长、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委员、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主席等职。
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研究。在参加Mark-J实验中系统地发展了簇射计数器的刻度方法,提高了位置和能量分辨率,从而提高了能流测量精度,为三喷注事例的发现做出了贡献。参加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L3实验物理方案制定和探测器设计,负责过强子量化器程序包的重建工作,开展了有关?物理结果分析、L3上检验标准模型、测定电弱参数和中微子代数等工作。作为阿尔法磁谱仪大型永磁体系统研制的技术负责人,领导和协调合作组工作,在系统总体方案、运用高能物理蒙特卡洛方法设计、优化探测器和空间环境模拟试验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方案设计、可行性论证和一些预研工作。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br>
== 人物生平 ==
== 研究方向 ==
== 科研成果 ==
1983年起参加欧洲核子研究中心L3实验物理方案制定和探测器设计,负责强子量能器设计、模拟和重建程序工作,主持tau物理分析组工作,对精确检验标准模型、测定电弱参数和中微子代数等作出重要贡献。1995至1997年主持阿尔法磁谱仪(AMS)大型永磁体系统的研制,在北京成功研制了人类送入太空的第一个大型磁体,该磁体于1998年搭载航天飞机进行了首次飞行,并于2011年送到国际空间站长期运行,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提出BEPC发展的科学目标和方案,担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经理,按计划完成工程建设,达到设计指标。该项目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 主要奖项及荣誉==
* 1999年,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13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 2016年,领导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 2017年, 获 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2018年,CCTV2017 得CCTV2017 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 代表论著 ==
{{Reflist}}
== 外部链接 ==
*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8-01/22/content_7698671.htm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院士获颁“CCTV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主持建设国家级大科学装置 每年将吸引上千名科学家来莞] 南方日报
* [http://gd.qq.com/a/20180202/023600.htm 最强科普!陈和生院士第一视角解密中国散裂中子源] 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