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社會捐助

增加 10,31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社會捐贈'''(社會捐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會團體出於愛心,自願無償地向公益性社會團體、公益性非營利單位、某個群體或個人捐贈財產進行救助的活動。
*目前,社會捐贈不僅被列為民政部門的一項日常性工作,而且也是街道、居委會等基層組織工作的重要內容,並逐步擴展為政府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各類學校、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熱心群眾積極響應的一種奉獻愛心的公益活動。
*在一般民眾的心理,「商人」多被當作是一群孳孳營利的人。事實上,也有些生意人在努力開闢另一種印象;他們從鼓鼓的荷包中,掏出一部份的錢,投入慈善或社會福利的工作。
 
至今,各個公司每年捐款的數額還被視為一項秘密,因此對於「各營利事業參與福利工作的趨勢為何﹖」這樣的問題,也仍然是一個問號。
 
 
更深更廣
 
 
但是從觀察中可以發現,一些企業老板的目標,逐漸走出了提供獎學金、幫助貧苦人家及孤兒院的純慈善活動,而轉移到參與「錢拿出來還要煩惱」的更深更廣的各種社教計劃中。
 
獅子會、扶輪社及嘉新水泥公司提供學校清寒獎學金的活動,還持續著。但許多公司已把焦點放在其他的事務上。
 
像是長榮海運公司為培育海事人才所做的貢獻、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在報上刊登廣告勸大家不要賭博、信誼基金會成立學前兒童教育研究發展中心、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推出第一張民歌唱片,以及浩然基金會贊助介紹中國近代文學一書的編纂。
 
此外,國華廣告公司發起愛心活動,以及素來香食品公司獨家贊助漢聲雜誌社推動的台北古城尋根活動等,都已陸續在社會中出現。
 
廣告
 
談到企業老板參與福利工作的心態,素來香食品公司業務經理張錦將說,有的是出於自然的惻隱之心,有的則是認為「把稅繳給政府,不如做得漂亮點。」
 
 
做好事心理
 
 
「多數的老板都抱著『做好事』的心理,」國華廣告公司企劃處處長沈呂百說。
 
行業不同,關心的範圍不同,參與慈善工作的企業老板動機也就各異了。
 
企業界最為大家熟知的捐助活動,應屬長榮海運公司董事長張榮發對海事教育所作的貢獻。去年十一月初,他獲得由教育部代表總統頒贈的「熱心教育」扁額一座。
 
談到捐獻的動機,張榮發說:「台灣四面都是海,海運發展是很重要的……我們缺乏海運人才……政府沒有這個觀念,只好一切由自己出錢來做。」
 
廣告
 
他本想開辦一所海事學校,但是發現有很多事自己能力做不到。身兼淡江大學董事的張榮發,召集策劃,首先在淡大成立了海事教育中最重要的航海、輪機兩系。並且耗資一千萬元,為淡大興建了一座外形似船的商船學館。
 
除了提供獎助學金和教材外,長榮海運還聘請公司中資深的船長和輪機長做授課的老師。為了鼓勵這批有實務經驗的船長、輪機長下船授課,他們不但留職留薪,同時還可支領學校的薪水。
 
「長榮」還特地購買了一艘原跑近海的日本客貨兩用輪,改裝成「長練輪」,作為淡大及中華海事職業學校畢業班學生海上實習船。購船與改裝的費用達三千六百餘萬元。
 
 
沒有義務
 
 
「學生畢業後不必對長榮公司負有什麼義務……訓練出來的人才,是要讓社會、海運界的人用,」張榮發說。
 
廣告
 
至於國華廣告公司發起愛心活動,卻有另一種動機。
 
「公司發起社會活動,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提高廣告人的地位,」國華廣告公司副總經理陳和協說。他認為,在台灣,廣告人都被當做是賺佣金的人;但是在國外,廣告人被視為一種專業,地位很高。
 
「我們要讓人瞭解,廣告公司除了經手廣告業務外,還能做些什麼事,」負責活動進行的企劃處處長沈呂百說。
 
國華廣告公司這種構想,是得自日本電通公司的啟發。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廣告公司」所作的世界博覽會的規劃,以及協助日本政府爭取民眾支持核能發展的種種社會活動,留給國華廣告公司深刻的印象。
 
 
販賣觀念
 
 
「在這些活動中,我們販賣的是觀念,所以愈多人知道,活動就愈成功,」企劃處處長沈呂百說。
 
廣告
 
懷抱著對社會反哺、回報心理而成立的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原本成立的目的就不在做慈善救濟。「基金會的重點,是在以積極主動的精神,來發覺社會上所缺少的活動,」館長簡靜惠說。
 
十餘年來基金會參與了不少活動。對於這些活動,每年都會做計劃與檢討。
 
曾經推出第一張民歌的唱片,但是在民歌流行後,基金會就收手。辦了九年的書評書目,也在檢討聲中戛然而止。
 
「我們發覺投下的人力、財力多,但是回響不普遍,所以停止了這個刊物,」簡靜惠說,「這樣可以把精神及人力轉到其他方面。」
 
諾貝爾經濟學家傅利曼主張,「給公司帶來的邊際效益大於邊際成本」的捐款活動才可以參加。
 
 
無形利益更好
 
 
但是簡靜惠認為,很多無形的利益比有形的利益更好。
 
廣告
 
「洪董事長曾說,基金會為他花錢,國際牌為他賺錢,將來不知是洪建全基金會還是國際牌比較有名﹖」簡靜惠說。
 
三尚傢俱的負責人林麗娟也認為,做慈善工作本來就是基於一種愛屋及烏的心理,若是帶到商業行為,就失去意義。
 
「捐款若是對自己有好處,別人就不心存感激之心,」林麗娟說。
 
有心人士指出,對於公司參與社會福利工作的活動,「社會的誤解大過瞭解」。
 
只要提到那家公司捐出了一筆錢,一般人就會認為:這些錢一定是用來逃稅的。
 
「說逃稅是不正確的。事實上只是廠商捐出的錢不如表面的數字那麼大,」一位會計師事務所的副理說。
 
他解釋說,對於營利事業,會計科目上就有「捐贈」這個項目。一般的處理方式是,將公司稅前盈餘減掉捐款數額後的純利潤(正式名稱是「課稅所得額」)再加以課稅。
 
因此,若以一般生產事業二五%的稅率計算,公司提出一百萬的捐款,表示它實際只負擔了七十五萬,而另外二十五萬本來是應當繳給政府充實國庫用的。
 
依據所得稅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各營利事業對於國防建設及勞軍捐款,數額不受限制。但是對於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和團體的捐贈,最高只能達課稅所得額的一五%。
 
 
刺激作用
 
 
財政部賦稅署副署長卜正明認為,這種在賦稅上相當的優惠,促成了各個公司投入公益事業。
 
行為科學家陳怡安認為,「每個人都有關懷的靈魂」,就是企業老板也不例外。他主張,大眾媒介及社會對各個投入慈善活動的公司,應該給與的是溫暖、是鼓勵,而不是指責。
 
「就是由於社會鼓掌,所以做得起勁,」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館長簡靜惠承認說。
 
但是素來香食品公司董事長楊德勝卻持另一種看法。「大眾媒介對公司作『宣傳』是很好,但沒有也無妨,」他說。
 
篤信佛教的楊德勝牢記的是:隱姓埋名做好事,可以積陰德。
 
信誼基金會學前兒童教育研究發展中心負責人張杏如認為:「從事福利工作必須『覺悟』,認識到這是一條很長的路。」
 
她認為,自己能為那群處於「一生發展最重要階段」的學前兒童做一些事,就是一種福氣。雖然所做的事不是廣為人知,但是從工作中所得到的訓練和自我實現,這種回饋就是一種幸福。
 
對長榮海運董事長張榮發來說,以良心做好事,是不需要旁人說好或說壞。「我有心做這件事,有什麼了不起呢﹖」他說。
 
張榮發對海事教育的貢獻,大眾媒介做過許多報導。去年在教育部頒扁額給他的典禮,也是在耀眼的鎂光燈及照相機卡擦聲中完成。對於這些反應,張榮發苦笑地說:「我都搖頭」。
 
他是不希望自己出名,但是希望所作所為能夠鼓勵其他廠商投入社會福利工作。
 
 
做得不夠
 
 
儘管有許多實例,對於公司參與慈善工作的情形,許多人認為還是「做得不夠」。
 
「企業界對於福利工作,做得不太實際也不夠積極,」簡靜惠說,「目標還多是擺在提供獎學金和救濟方面。」
 
行為科學家陳怡安也指出,上軌道的外國公司比本國公司較有社會責任概念。
 
原因之一是,開發中國家的企業,第一個考慮到的是自己的福利。「此外,企業界依賴心理重,主動性少,認為社會福利工作應由政府來作,」他解釋說。
 
對於由民間部門來投入各種活動,台大經濟系教授林振國認為「值得鼓勵」。「每個企業家都有主觀上認為應倡導的活動,這些活動可能是政府所忽略的,」他說。
 
財政部賦稅署副署長卜正明也認為,政府做事往往考慮全面,無法隨心所欲。他說,由企業界投入社會福利工作,可以使活動多元化。
 
 
應照顧別人
 
 
成立三年的浩然基金會負責人殷張蘭熙主張,公司應照顧自己人,但若是有餘力,就應該照顧別的人。
 
「我們的老板應先把企業經營好,」行為科學家陳怡安也同意,「然後再延伸企業的社會生命。」
 
#企業
#社會參與
#社會福利
你可能有興趣
賣不出去的衣服,都跑去哪裡了?
產業
賣不出去的衣服,都跑去哪裡了?
《富比世》亞洲慈善家,戴勝益、許文龍入列
國際
《富比世》亞洲慈善家,戴勝益、許文龍入列
陳敏慧:被當狗遛的幸福感
管理
陳敏慧:被當狗遛的幸福感
億萬富翁盼死前破產,如今他得償所願
人物
億萬富翁盼死前破產,如今他得償所願
連做公益,都挑最難的!誰是台灣「不一樣」的慈善企業家?
調查排行
連做公益,都挑最難的!誰是台灣「不一樣」的慈善企業家?
總是瘦不下來?4種心理不滿足讓你多吃變胖
推薦
總是瘦不下來?4種心理不滿足讓你多吃變胖
廣編企劃|創新驅動競爭,設計要怎麼革新產業的命?|經濟部工業局局長 呂正華|2020台灣設計展線上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
 
 
 
 
 
 
 
 
 
 
免費訂閱電子報
[[Category:500 社會科學總論]]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