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社會捐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社會捐助
原圖鏈接

社會捐贈(社會捐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會團體出於愛心,自願無償地向公益性社會團體、公益性非營利單位、某個群體或個人捐贈財產進行救助的活動。

  • 目前,社會捐贈不僅被列為民政部門的一項日常性工作,而且也是街道、居委會等基層組織工作的重要內容,並逐步擴展為政府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各類學校、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熱心群眾積極響應的一種奉獻愛心的公益活動。
  • 在一般民眾的心理,「商人」多被當作是一群孳孳營利的人。事實上,也有些生意人在努力開闢另一種印象;他們從鼓鼓的荷包中,掏出一部份的錢,投入慈善或社會福利的工作。
  • 社會捐贈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會團體出於愛心,自願無償地向公益性社會團體、公益性非營利單位、某個群體或個人捐贈財產進行救助的活動。

企業參與的社會捐助

  • 至今各個公司每年捐款的數額還被視為一項秘密,因此對於「各營利事業參與福利工作的趨勢為何﹖」這樣的問題,也仍然是一個問號。
  • 從觀察中可以發現,一些企業老闆的目標,逐漸走出了提供獎學金、幫助貧苦人家及孤兒院的純慈善活動,而轉移到參與「錢拿出來還要煩惱」的更深更廣的各種社教計劃中。
  • 獅子會、扶輪社及嘉新水泥公司提供學校清寒獎學金的活動,還持續著。但許多公司已把焦點放在其他的事務上。
  • 長榮海運公司為培育海事人才所做的貢獻、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在報上刊登廣告勸大家不要賭博、信誼基金會成立學前兒童教育研究發展中心、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推出第一張民歌唱片,以及浩然基金會贊助介紹中國近代文學一書的編纂。
  • 國華廣告公司發起愛心活動,以及素來香食品公司獨家贊助漢聲雜誌社推動的台北古城尋根活動等,都已陸續在社會中出現。
  • 談到企業老闆參與福利工作的心態,素來香食品公司業務經理張錦將說,有的是出於自然的惻隱之心,有的則是認為「把稅繳給政府,不如做得漂亮點。」
  • 「多數的老闆都抱著『做好事』的心理,」國華廣告公司企劃處處長沈呂百說。
  • 行業不同,關心的範圍不同,參與慈善工作的企業老闆動機也就各異了。
  • 企業界最為大家熟知的捐助活動,應屬長榮海運公司董事長張榮發對海事教育所作的貢獻。
    • 去年十一月初,他獲得由教育部代表總統頒贈的「熱心教育」扁額一座。
    • 身兼淡江大學董事的張榮發,召集策劃,首先在淡大成立了海事教育中最重要的航海、輪機兩系。並且耗資一千萬元,為淡大興建了一座外形似船的商船學館。
  • 諾貝爾經濟學家傅利曼主張,「給公司帶來的邊際效益大於邊際成本」的捐款活動才可以參加。
  • 三尚傢俱的負責人林麗娟也認為,做慈善工作本來就是基於一種愛屋及烏的心理,若是帶到商業行為,就失去意義。
  • 「說逃稅是不正確的。事實上只是廠商捐出的錢不如表面的數字那麼大,」一位會計師事務所的副理說。
  • 營利事業,會計科目上就有「捐贈」這個項目。一般的處理方式是,將公司稅前盈餘減掉捐款數額後的純利潤(正式名稱是「課稅所得額」)再加以課稅。
  • 若以一般生產事業二五%的稅率計算,公司提出一百萬的捐款,表示它實際只負擔了七十五萬,而另外二十五萬本來是應當繳給政府充實國庫用的。
  • 對於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和團體的捐贈,最高只能達課稅所得額的一五%。[1]

武漢病毒對社會捐助的影響

  • 新興疾病大流行,不僅危及人類生命安危,更考驗社會扶助體系的完整性。
    • 尤其在看不見的角落,社福團體正面臨著金融海嘯後最大的危機考驗。
  • 新冠狀病毒肆虐至今,全球已有550萬以上人口被感染;但在這個驚人數字背後,更可怕的是「大封鎖」之下接連而來的經濟衰退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估全球GDP衰退3%;
    • 高盛也預估世界大國美國的失業率可能高達25%,遠比金融海嘯時期更糟。
  • 隨著本土新增病例持續歸零,疫情獲得有效控制,各項民生娛樂活動也正逐步解封,社會已由全民防疫進入振興經濟的「後疫情時代」,但社福團體的振興之路卻是遙遙無期。
  • 儘管政府針對社福團體提供紓困方案,對象卻僅限於曾接受政府委託業務之營運性質單位,對於主要收入來自民間小額捐款的團體來說,多半是「看得到、吃不到」,仍需倚賴社會的愛心支持。
  • 遠見雜誌與31年來協助上百家公益團體虛實整合倡議的統一超商合作進行「2020社福團體疫情影響大調查」,於疫情趨緩的五月中旬,回收在地近50 間社福團體之問卷回覆。
    • 「缺錢」與「缺關注」是公益團體最刻不容緩的危機,亟待社會在逐步恢復的過程中,以實際的行動展開救援。[2]

參考來源

  1. 陳以瑚. 企業的社會參與. 天下雜誌. 1982-02-01 [2020-09-26] (中文). 
  2. 劉子寧. 後疫時代經濟逐步解封,慈善捐款仍慘不忍睹!社福團體大調查:紓困倚賴民間小額捐款. 遠見雜誌. 2020-06-02 [2020-09-26]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