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谢澹

移除 30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谢澹'''[dàn]({{bd|371年||425年|6月25日|}}),字景恒,陈郡阳夏人,晋宋之际大臣。太保[[谢安]]之孙,琅琊王友[[谢瑶]]之子。 [1] <ref name="MY1">《晋书·卷七十九·列传第四十九》:安有二子:瑶、琰。瑶袭爵,官至琅邪王友,早卒。子该嗣,终东阳太守。无子,弟光禄勋模以子承伯嗣,有罪,国除。刘裕以安勋德济世,特更封该弟澹为柴桑侯,邑千户,奉安祀。澹少历显位,桓玄篡位,以澹兼太尉,与王谧俱赍册到姑孰。元熙中,为光禄大夫,复兼太保,持节奉册禅宋。 </ref><br>
* 义熙八年(412),荆州刺史[[刘毅]]将要谋取[[刘裕]],而谢澹堂弟[[谢混]]与他走得太近,结果被刘裕赐死。谢澹因与谢混疏远而免受牵连。
|}
==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谢澹放任旷达,任性而为,不求在世上闻名,与范泰是世外之交。谢澹年轻时就官居显要的职位,历任尚书。 [2] [ 桓玄 ]] 篡夺东晋皇位时,任命谢澹兼任太尉,与王谧一起带着文册到姑孰去宣达旨意。 [1] <ref name=MY1/><br> === 明哲保身===* 桓玄篡位,刘毅与刘裕等共同起义兵,后消灭桓玄、拥戴晋安帝复位,刘毅、刘裕俩的功勋相当。刘毅颇涉猎诗文,而刘裕素来不怎么读书,因此谢混(谢澹堂弟)等有名望的士人都喜欢去结交、依附刘毅。义熙八年(412),刘毅出任荆州刺史,都督六州诸军事,擅自树立亲信、扩充武备,暗中图谋刘裕。谢澹常常担心谢混会因此受到株连,于是逐渐疏远谢混,又对弟弟谢璞、堂侄谢瞻说:“谢益寿这样的性格,迟早会家破人亡的。” [3-4] * 同年九月,刘裕以刘藩、谢混与刘毅图谋不轨,将刘藩、谢混赐死。朝廷鉴于谢澹之前所说的话,没有株连谢澹。 [4-5] 义熙十年(414),有关部门上奏太常谢澹派了四个人回谢家种植葱和菜,因此被免官。 [6] 其后又被召回京城担任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兼太保。 [7] 奉册禅 <ref>《南史·卷一· 元熙二年(420),刘裕将要接受晋恭帝禅让的时候,有关部门建议派侍中刘睿进献玉玺,刘裕认为应该选择有人望的官员,于是就让谢澹代理。 [8] 六月甲子(420年7月5日),晋恭帝派 本纪上第一》:又遣 使持节、兼太保、散骑常侍、光禄大夫谢澹 与兼太尉、尚书刘宣范向刘裕 …… 玺书, 转交 皇帝 。 [9] 谢澹曾和刘裕一起饮宴 谢澹痛饮之后大声说话,目中无人,郑鲜 受终 想止住他 刘裕认为谢澹是世俗之外的人士,不应该以规矩限制他,但是刘裕也对此感到不高兴,从此不再让谢澹处理政务。后来谢澹再度和刘裕饮宴,醉着对刘裕说:“陛下用的群臣,必须是曲意迁就,不违背命令的人才能富贵,汲黯 类的人是没有用的。”刘裕大笑。谢澹的侄子谢承伯因为犯罪,被革除了庐陵郡公的爵位。刘裕认为谢安的功勋德行惠及当世,因此封谢澹为柴桑侯,食邑一千户,负责祭祀谢安。 [1] 讽谏谢晦景平年间,谢澹累次升迁至光禄大夫。谢澹的堂侄谢晦将前往荆州担任刺史,赴任之前谢晦去与谢澹道别,谢晦的脸上有自负的神色,谢澹问谢晦的岁数,回答说是三十五岁。谢澹笑着说:“当初荀羡二十九岁就做了北府都督,你已经比他老了。”谢晦非常惭愧。 [10-11] 谢澹逝世元嘉年间,谢澹担任侍中 如唐虞 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元嘉二年五月戊寅(425年6月25日),谢澹去世。 [12] 历史评价编辑《南史》:”景恒、景仁以德素传美“。 [13] 孙元晏《宋·谢澹云霞友》:仗气凌人岂可亲,只将范泰是知闻。缘何唤作云霞友,却恐云霞未似君 汉魏故事 </ref><br>
人物生平编辑早年经历谢澹放任旷达,任性而为,不求在世上闻名,与范泰是世外之交。谢澹年轻时就官居显要的职位,历任尚书。 [2] 桓玄篡夺东晋皇位时,任命谢澹兼任太尉,与王谧一起带着文册到姑孰去宣达旨意。 [1] 明哲保身桓玄篡位,刘毅与刘裕等共同起义兵,后消灭桓玄、拥戴晋安帝复位,刘毅、刘裕俩的功勋相当。刘毅颇涉猎诗文,而刘裕素来不怎么读书,因此谢混(谢澹堂弟)等有名望的士人都喜欢去结交、依附刘毅。义熙八年(412),刘毅出任荆州刺史,都督六州诸军事,擅自树立亲信、扩充武备,暗中图谋刘裕。谢澹常常担心谢混会因此受到株连,于是逐渐疏远谢混,又对弟弟谢璞、堂侄谢瞻说:“谢益寿这样的性格,迟早会家破人亡的。” [3-4] 同年九月,刘裕以刘藩、谢混与刘毅图谋不轨,将刘藩、谢混赐死。朝廷鉴于谢澹之前所说的话,没有株连谢澹。 [4-5] 义熙十年(414),有关部门上奏太常谢澹派了四个人回谢家种植葱和菜,因此被免官。 [6] 其后又被召回京城担任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兼太保。 [7] === 奉册禅宋===* 元熙二年(420),刘裕将要接受晋恭帝禅让的时候,有关部门建议派侍中刘睿进献玉玺,刘裕认为应该选择有人望的官员,于是就让谢澹代理。 [8] 六月甲子(420年7月5日),晋恭帝派使持节、兼太保、散骑常侍、光禄大夫谢澹与兼太尉、尚书刘宣范向刘裕奉上玺书,转交皇帝玉玺。 [9] <ref>《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又遣使持节、兼太保、散骑常侍、光禄大夫谢澹,兼太尉、尚书刘宣范奉玺书,归皇帝玺绶,受终之礼,一如唐虞、汉魏故事。 </ref> 谢澹曾和刘裕一起饮宴,谢澹痛饮之后大声说话,目中无人,郑鲜之想止住他,刘裕认为谢澹是世俗之外的人士,不应该以规矩限制他,但是刘裕也对此感到不高兴,从此不再让谢澹处理政务。后来谢澹再度和刘裕饮宴,醉着对刘裕说:“陛下用的群臣,必须是曲意迁就,不违背命令的人才能富贵,汲黯一类的人是没有用的。”刘裕大笑。* 谢澹的侄子谢承伯因为犯罪,被革除了庐陵郡公的爵位。刘裕认为谢安的功勋德行惠及当世,因此封谢澹为柴桑侯,食邑一千户,负责祭祀谢安。 [1] 讽谏谢晦景平年间,谢澹累次升迁至光禄大夫。谢澹的堂侄谢晦将前往荆州担任刺史,赴任之前谢晦去与谢澹道别,谢晦的脸上有自负的神色,谢澹问谢晦的岁数,回答说是三十五岁。谢澹笑着说:“当初荀羡二十九岁就做了北府都督,你已经比他老了。”谢晦非常惭愧。 [10-11] 谢澹逝世元嘉年间,谢澹担任侍中、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元嘉二年五月戊寅(425年6月25日),谢澹去世。 [12] <ref name=MY1/><br>
== = 讽谏谢晦 ===* 景平年间,谢澹累次升迁至光禄大夫。谢澹的堂侄谢晦将前往荆州担任刺史,赴任之前谢晦去与谢澹道别,谢晦的脸上有自负的神色,谢澹问谢晦的岁数,回答说是三十五岁。谢澹笑着说:“当初荀羡二十九岁就做了北府都督,你已经比他老了。”谢晦非常惭愧。<ref>《南史·卷十九·列传第九》:景平中,累迁光禄大夫。从子晦为荆州,将之镇,诣澹别。晦色自矜,澹问晦年,答曰三十五。澹笑曰:“昔荀中郎年二十九为北府都督,卿比之已为老矣。”晦色甚愧。</ref><ref>《宋书·卷四十四·列传第四》:初为荆州,甚有自矜之色,将之镇,诣从叔光禄大夫澹别。澹问晦年,晦答曰:“三十五。”澹笑曰:“昔荀中郎年二十七为北府都督,卿比之,己为老矣。”晦有愧色。</ref> <br> === 谢澹逝世 === * 元嘉年间,谢澹担任侍中、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元嘉二年五月戊寅(425年6月25日),谢澹去世。 <ref>《宋书·卷五·本纪第五》:夏五月戊寅,特进谢澹卒。</ref><br> 人物评价 ==编辑* 《南史》:”景恒、景仁以德素传美“。 <ref name="M13"> [13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ns/018.htm 南史·卷十九·列传第九.国学导航.2014-10-02] </ref> * 孙元晏《宋·谢澹云霞友》:仗气凌人岂可亲,只将范泰是知闻。缘何唤作云霞友,却恐云霞未似君。 == 史籍记载 ==* 《宋书·卷五·本纪第五》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93908/3465HsB2S73l64JsYJLCSMGk0OlHrUaWEiH7WylYcDwWvFpU31ReqVp8kaDcn0ZEsY-M6zy_bP1hfa6URsZnNZUh1z5dAdOj0JmAK4EO722W8w 宋书·卷五·本纪第五.国学网.2014-10-02]</ref> * 《南史·卷十九·列传第九》 <ref name=M13/>*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93908/e8a7zmDr7qHIntH2CWR6111SYClsB1Lcb_ls1C7dicSrDUGSwBDKaOXa0hQzb7bX8vLAeflb-7Jvb_f9cYT6CDIxlxHjqyn0QQWerYRodfDTZQ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国学网.2014-10-03]</ref>* 《太平御览·卷九百七十七·菜茄部二》<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93908/d848xIdoQ4cJv00Vsx2SOqshoWrYJPmYM8qmuYf4YGuHgpF28LEaj_zUiQaR5IEtRwnGWCfS-EulEF9gGvBBlS0FGkdYA6-ZmPtzxGRa4bo 太平御览·卷九百七十七·菜茄部二.国学导航.2014-10-06]</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