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3
次編輯
變更
萤火虫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山矾叶九节</big> ''' |- | File:360截图20200622144126949.jpg…”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山矾叶九节</big> '''
|-
|
[[File:360截图20200622144126949.jpg|缩略图|居中|[http://img1.iplant.cn/image2/b/2885751.jpg 原图链接][http://ppbc.iplant.cn 来自 中国植物图像库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萤火虫
别称
火炎虫、夜火虫、火金姑
二名法
尾灯
界
动物界
亚门
有颚亚门
纲
昆虫纲
亚纲
有翅亚纲
目
鞘翅目
亚目
多食亚目
科
萤科
种
小型甲虫
|}
萤火虫,(英文:firefly)属鞘翅目萤科,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故名为萤火虫。这种尾部能发光的昆虫,是萤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夜间要发光,可分为水生类和陆生类两种。体型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我国较常见的有黑萤、姬红萤、窗胸萤等几种。
5
本词条 名片文字过长,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萤火虫
别称
火炎虫、夜火虫、火金姑
二名法
尾灯
界
动物界
亚门
有颚亚门
纲
昆虫纲
亚纲
有翅亚纲
目
鞘翅目
亚目
多食亚目
科
萤科
种
小型甲虫
分布区域
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种类
黑萤、姬红萤、窗胸萤
英文名称
Firefly、Glowworm
目录
1昆虫介绍
2种类详情
3生活习性
4昆虫种类
5分布范围
6发光原理
7消失原因
8教育意义
9人工复育
10相关内容
折叠编辑本段昆虫介绍
萤火虫
萤火虫
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右,身形扁平细长,头较小,体壁和鞘翅较柔软,头部被较大的前胸盖板盖住。雄虫触角较长,有11节,呈扁平丝或锯齿状;腹部可见腹板6~7节,末端有发光器,可发出荧光;雄虫大多有翅。雌虫无翅,身体比雄虫大,不能飞翔,但荧光比雄虫亮。
成虫仅进食一些露水或花粉和蜗牛肉。当萤火虫要生产时就会找蜗牛壳寄居在里面,并且以毫无防御能力的蜗牛为食。科学研究表明,也有一种萤火虫,是要靠吃掉雄性萤火虫来繁衍并且保护后代生存的。这种“致命情人”目前还没有在中国发现,它们大多生活在北美。它们不像中国的萤火虫成虫那样,一生不取食,或者仅仅食用花粉及露水等,它们是标准的捕食昆虫。这种萤火虫可通过模仿其他种类萤火虫的雌性闪光来“引诱”雄性,当雄性萤火虫以为自己的求爱得到应答后,过来约会时,就会被对方吃掉。
折叠编辑本段种类详情
萤火虫
萤火虫
全世界萤火虫有两千多种,大多于夏季在河边,池边,农田出现,活动范围一般不会离开水源。正式来说Glow-worm萤火虫是指它的幼虫,而Firefly萤火蝇才是指闪亮成虫,雄性萤火虫较为活跃,主动四处飞来吸引异性;雌性停在叶上等候发出讯号.在萤火虫体内有一种磷化物---发光质,经发光酵素作用,会引起一连串化学反应,它发出的能量只有约1成多转为热能,其余多变作光能,其光称为冷光。常见萤火虫的光色有黄色和绿色。有时也为红光或橙红色,颜色不同是因为荧光素酶的立体构造不同,与发光体结合紧密就发绿光,反之则是红色或橙红色的荧光。雄萤腹部有2节发光,雌只有1节。亮灯是耗能活动,不会整晚发亮,一般只维持2至3小时。成虫寿命一般只有5天至2星期,这段时间主要为交尾繁殖下一代。在日落后1小时后萤火虫非常活跃,争取时间互相追求。雄虫会在二十秒中或快或慢闪动亮光,等二十秒,再次发出讯号,耐心等待雌虫的一次强光回应,当没有反应,雄虫会飞往别处。
折叠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萤火虫
萤火虫
萤火虫依其生活环境区分为陆栖和水栖两大类,前者占大多数。陆栖萤火虫多栖于遮蔽度高,植被茂盛,相对湿度高的地方,水栖萤火虫则对环境要求更高,水不能被污染,不能灯光污染。
萤火虫幼虫分为水生和陆生.幼虫一般需要6次蜕变后才进入蛹阶段。幼虫喜吃螺类和甲壳类动物,捕捉猎物后会先麻醉再将消化液注入其身体,将肉分解。
在草丛常发现尾部两点发光的是陆生的山窗萤幼虫,和全身发光黑白双间的双色垂须萤幼虫,这两品种的成长雌虫翅膀退化,与幼虫形状没有太大分别,雄虫才可以飞行。
初春时段,水中生活的萤火虫幼虫会爬上岸钻进土。这时由鳃呼吸改为气孔呼吸,腹部两侧会发光,约50天时间才变蛹成虫,平均只有5天的生命,进食成长都变得次要,在日落后的1小时萤火虫非常活跃,争取时间互相追求,雄虫会在二十秒中闪动亮光,等二十秒后,再次发出讯号,耐心等待雌虫的一次强光回应,当没有反应时,雄虫才会飞往别处,萤火虫在天黑时才开始发光。
它们可以通过"灯(萤火虫的光)语"来"交流",互相传递,沟通信息.同一种萤火虫,雄虫和雌虫之间能互相用"灯语"联络,完成求偶过程.雌性萤火虫会以很精确的时间间隔,向雄虫发出"亮,灭,亮,灭的信号,这种时间间隔虽然很短,对于人来讲很难分辨,但萤火虫却能毫不费劲地准确判断对方的意思.当雄虫收到雌虫的"灯语"信号后,就会立刻发出相应的信号来回答.于是,它们就互相用这种特定的光信号进行交流,最后飞到一起,结成配偶.由此可见,萤火虫所发出的光对于它们的繁殖具有特殊的意义。
折叠编辑本段昆虫种类
折叠水生萤火虫
如:黄缘萤,条背萤,雷氏黄萤等
折叠陆生萤火虫
如:山窗萤,窗胸萤等
折叠半水生萤火虫
如:鹿野氏红翅萤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世界上已知萤火虫有2000多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中国约54种,各地皆有分布,尤以南部和东南沿海各省居多。[1]
折叠编辑本段发光原理
萤火虫
萤火虫
萤火虫是一种躯体翅鞘柔软、完全变态的甲虫,一生历经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时期。全世界约有2000多种萤火虫。目前已知的萤火虫种类,其幼虫都会发光,一般幼虫的发光器位于第八腹节的两侧,在夜间活动时发光。至于成虫会不会发光,则要视种类而定;例如弩萤属(Drilaster)的萤火虫,虽然幼虫会发光,但是雌雄成虫都不会发光。[2]
萤火虫的发光,简单来说,是荧光素(luciferin)在催化下发生的一连串复杂生化反应;而光即是这个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由于不同种类的萤火虫,发光的型式不同,因此在种类之间自然形成隔离。萤火虫中绝大多数的种类是雄虫有发光器,而雌虫无发光器或发光器较不发达。虽然我们印象中的萤火虫大多是雄虫有两节发光器、雌虫一节发光器,但这种情况仅出现于熠萤亚科中的熠萤属(Luciola)及脉翅萤属(Curtos)。因为像台湾窗萤(Pyrocoelia analis),雌雄都有两节发光器,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雌虫为短翅型,而雄虫则为长翅型。
萤火虫的发光器是由发光细胞、反射层细胞、神经与表皮等所组成。如果将发光器的构造比喻成汽车的车灯,发光细胞就有如车灯的灯泡,而反射层细胞就有如车灯的灯罩,会将发光细胞所发出的光集中反射出去。所以虽然只是小小的光芒,在黑暗中却让人觉得相当明亮。 而萤火虫的发光器会发光,起始于传至发光细胞的神经冲动,使得原本处于抑制状态的荧光素被解除抑制。而萤火虫的发光细胞内有一种含磷的化学物质,称为荧光素,在荧光素的催化下氧化,伴随产生的能量便以光的形式释出。由于反应所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用来发光,只有2~10%的能量转为热能,所以当萤火虫停在我们的手上时,我们不会被萤火虫的光给烫到,所以有些人称萤火虫发出来的光为“冷光”。
萤火虫
萤火虫
至于萤火虫发光的目的,早期学者提出的假设有求偶、沟通、照明、警示、展示及调节族群等功能;但是除了求偶、沟通之外,其它功能只是科学家观察的结果,或只是臆测。直到近几年,才有学者验证了警示说:1999年,学者奈特等人发现,误食萤火虫成虫的蜥蜴会死亡,证实成虫的发光除了找寻配偶之外,还有警告其它生物的作用;学者安德伍德等人在1997年以老鼠做的试验,证实幼虫的发光对于老鼠具警示作用。
萤火虫于夜晚的发光行为,以黑翅萤(Luciola cerata)为例,就目前的研究发现,多是在日落后,雄虫开始在栖地上边飞边亮;在雄虫开始活动不久后,雌虫便开始出现于栖地周围的高处(雌虫也会发光,但只有发光器一节,雄虫则有两节发光器),从晚上7点一直到11点半左右,在其栖地可以见到成百成千的萤火虫发光,但差不多在晚上11点半过后,成虫便逐渐停止发光。而且雄虫发光的频率也有变化,并非整晚的发光频率都一样。[3]
新西兰的发光蕈蝇集体栖息岩洞中成为当地观光点。
台湾有种"萤光蕈"在黑夜中发出萤光。
白蜡虫(Lantern fly)体内有寄生发光虫,故在夜间亦可发光。
折叠编辑本段消失原因
萤火虫
萤火虫
近年来都市化及土地开发对萤火虫的栖地及生态都造成相当大的冲击;久而久之,萤火虫的数量因而逐渐下降,而造成萤火虫逐渐消失的原因不外乎下列因素:
1.栖地遭到破坏,栖地环境的稳定是萤火虫赖以生存的根本。
2.人类大量开发土地,改变或破坏原本萤火虫所栖息的环境,使得萤火虫的族群大大的减少。
3.农药、化学药剂污染
4.人类把大量的生活废水排入江河中。[4]
折叠编辑本段教育意义
1.熠熠光辉挂着绿灯笼的萤火虫可以充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感受大自然精灵的魅力。
2.萤火虫是反映生态环境的重要生物指标,通过引导从而让孩子知道现如今萤火虫逐渐消失的原因,认知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到萤火虫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
折叠编辑本段人工复育
萤火虫
萤火虫
由于城市进程的加快,环境的污染,萤火虫这种美丽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昆虫离人们渐行渐远,即便是乡下也难觅它的踪影,为了让萤火虫再次飞舞起来,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均出现了不少的保育培育萤火虫的机构,这样不仅带动了以萤火虫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产业,也让往昔逐渐消失的萤火虫又频频出线在人们的视野中了。在中国近几年也陆续出现了以爱琴海萤火虫培育中心为代表的民间萤火虫培育团体,通过人工饲养的方式,培育出常见的陆生水生品种,爱琴海萤火虫的温室反季养殖技术更是大大缩短了萤火虫幼虫的生长周期,让其在冬天也能成长,冬天也能看到熠熠生辉的萤火虫幼虫和成虫哦。萤火虫的人工饲养让更多的大小朋友能零距离接触到大自然久违的精灵!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内容
折叠相关典故
在晋朝时,有家贫学子车胤,他酷爱学习。每到夏天,为了省下点灯的油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多孔的囊内,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蜡烛。他利用萤火虫光刻苦学习.最后官拜吏部尚书,成为了一位有大学问的人。
折叠相关诗句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残萤栖玉露, 早雁拂金河。(许浑《早秋》)
折叠相关文章
《萤火一万年》迟子建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山矾叶九节</big> '''
|-
|
[[File:360截图20200622144126949.jpg|缩略图|居中|[http://img1.iplant.cn/image2/b/2885751.jpg 原图链接][http://ppbc.iplant.cn 来自 中国植物图像库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萤火虫
别称
火炎虫、夜火虫、火金姑
二名法
尾灯
界
动物界
亚门
有颚亚门
纲
昆虫纲
亚纲
有翅亚纲
目
鞘翅目
亚目
多食亚目
科
萤科
种
小型甲虫
|}
萤火虫,(英文:firefly)属鞘翅目萤科,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故名为萤火虫。这种尾部能发光的昆虫,是萤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夜间要发光,可分为水生类和陆生类两种。体型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我国较常见的有黑萤、姬红萤、窗胸萤等几种。
5
本词条 名片文字过长,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萤火虫
别称
火炎虫、夜火虫、火金姑
二名法
尾灯
界
动物界
亚门
有颚亚门
纲
昆虫纲
亚纲
有翅亚纲
目
鞘翅目
亚目
多食亚目
科
萤科
种
小型甲虫
分布区域
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种类
黑萤、姬红萤、窗胸萤
英文名称
Firefly、Glowworm
目录
1昆虫介绍
2种类详情
3生活习性
4昆虫种类
5分布范围
6发光原理
7消失原因
8教育意义
9人工复育
10相关内容
折叠编辑本段昆虫介绍
萤火虫
萤火虫
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右,身形扁平细长,头较小,体壁和鞘翅较柔软,头部被较大的前胸盖板盖住。雄虫触角较长,有11节,呈扁平丝或锯齿状;腹部可见腹板6~7节,末端有发光器,可发出荧光;雄虫大多有翅。雌虫无翅,身体比雄虫大,不能飞翔,但荧光比雄虫亮。
成虫仅进食一些露水或花粉和蜗牛肉。当萤火虫要生产时就会找蜗牛壳寄居在里面,并且以毫无防御能力的蜗牛为食。科学研究表明,也有一种萤火虫,是要靠吃掉雄性萤火虫来繁衍并且保护后代生存的。这种“致命情人”目前还没有在中国发现,它们大多生活在北美。它们不像中国的萤火虫成虫那样,一生不取食,或者仅仅食用花粉及露水等,它们是标准的捕食昆虫。这种萤火虫可通过模仿其他种类萤火虫的雌性闪光来“引诱”雄性,当雄性萤火虫以为自己的求爱得到应答后,过来约会时,就会被对方吃掉。
折叠编辑本段种类详情
萤火虫
萤火虫
全世界萤火虫有两千多种,大多于夏季在河边,池边,农田出现,活动范围一般不会离开水源。正式来说Glow-worm萤火虫是指它的幼虫,而Firefly萤火蝇才是指闪亮成虫,雄性萤火虫较为活跃,主动四处飞来吸引异性;雌性停在叶上等候发出讯号.在萤火虫体内有一种磷化物---发光质,经发光酵素作用,会引起一连串化学反应,它发出的能量只有约1成多转为热能,其余多变作光能,其光称为冷光。常见萤火虫的光色有黄色和绿色。有时也为红光或橙红色,颜色不同是因为荧光素酶的立体构造不同,与发光体结合紧密就发绿光,反之则是红色或橙红色的荧光。雄萤腹部有2节发光,雌只有1节。亮灯是耗能活动,不会整晚发亮,一般只维持2至3小时。成虫寿命一般只有5天至2星期,这段时间主要为交尾繁殖下一代。在日落后1小时后萤火虫非常活跃,争取时间互相追求。雄虫会在二十秒中或快或慢闪动亮光,等二十秒,再次发出讯号,耐心等待雌虫的一次强光回应,当没有反应,雄虫会飞往别处。
折叠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萤火虫
萤火虫
萤火虫依其生活环境区分为陆栖和水栖两大类,前者占大多数。陆栖萤火虫多栖于遮蔽度高,植被茂盛,相对湿度高的地方,水栖萤火虫则对环境要求更高,水不能被污染,不能灯光污染。
萤火虫幼虫分为水生和陆生.幼虫一般需要6次蜕变后才进入蛹阶段。幼虫喜吃螺类和甲壳类动物,捕捉猎物后会先麻醉再将消化液注入其身体,将肉分解。
在草丛常发现尾部两点发光的是陆生的山窗萤幼虫,和全身发光黑白双间的双色垂须萤幼虫,这两品种的成长雌虫翅膀退化,与幼虫形状没有太大分别,雄虫才可以飞行。
初春时段,水中生活的萤火虫幼虫会爬上岸钻进土。这时由鳃呼吸改为气孔呼吸,腹部两侧会发光,约50天时间才变蛹成虫,平均只有5天的生命,进食成长都变得次要,在日落后的1小时萤火虫非常活跃,争取时间互相追求,雄虫会在二十秒中闪动亮光,等二十秒后,再次发出讯号,耐心等待雌虫的一次强光回应,当没有反应时,雄虫才会飞往别处,萤火虫在天黑时才开始发光。
它们可以通过"灯(萤火虫的光)语"来"交流",互相传递,沟通信息.同一种萤火虫,雄虫和雌虫之间能互相用"灯语"联络,完成求偶过程.雌性萤火虫会以很精确的时间间隔,向雄虫发出"亮,灭,亮,灭的信号,这种时间间隔虽然很短,对于人来讲很难分辨,但萤火虫却能毫不费劲地准确判断对方的意思.当雄虫收到雌虫的"灯语"信号后,就会立刻发出相应的信号来回答.于是,它们就互相用这种特定的光信号进行交流,最后飞到一起,结成配偶.由此可见,萤火虫所发出的光对于它们的繁殖具有特殊的意义。
折叠编辑本段昆虫种类
折叠水生萤火虫
如:黄缘萤,条背萤,雷氏黄萤等
折叠陆生萤火虫
如:山窗萤,窗胸萤等
折叠半水生萤火虫
如:鹿野氏红翅萤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世界上已知萤火虫有2000多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中国约54种,各地皆有分布,尤以南部和东南沿海各省居多。[1]
折叠编辑本段发光原理
萤火虫
萤火虫
萤火虫是一种躯体翅鞘柔软、完全变态的甲虫,一生历经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时期。全世界约有2000多种萤火虫。目前已知的萤火虫种类,其幼虫都会发光,一般幼虫的发光器位于第八腹节的两侧,在夜间活动时发光。至于成虫会不会发光,则要视种类而定;例如弩萤属(Drilaster)的萤火虫,虽然幼虫会发光,但是雌雄成虫都不会发光。[2]
萤火虫的发光,简单来说,是荧光素(luciferin)在催化下发生的一连串复杂生化反应;而光即是这个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由于不同种类的萤火虫,发光的型式不同,因此在种类之间自然形成隔离。萤火虫中绝大多数的种类是雄虫有发光器,而雌虫无发光器或发光器较不发达。虽然我们印象中的萤火虫大多是雄虫有两节发光器、雌虫一节发光器,但这种情况仅出现于熠萤亚科中的熠萤属(Luciola)及脉翅萤属(Curtos)。因为像台湾窗萤(Pyrocoelia analis),雌雄都有两节发光器,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雌虫为短翅型,而雄虫则为长翅型。
萤火虫的发光器是由发光细胞、反射层细胞、神经与表皮等所组成。如果将发光器的构造比喻成汽车的车灯,发光细胞就有如车灯的灯泡,而反射层细胞就有如车灯的灯罩,会将发光细胞所发出的光集中反射出去。所以虽然只是小小的光芒,在黑暗中却让人觉得相当明亮。 而萤火虫的发光器会发光,起始于传至发光细胞的神经冲动,使得原本处于抑制状态的荧光素被解除抑制。而萤火虫的发光细胞内有一种含磷的化学物质,称为荧光素,在荧光素的催化下氧化,伴随产生的能量便以光的形式释出。由于反应所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用来发光,只有2~10%的能量转为热能,所以当萤火虫停在我们的手上时,我们不会被萤火虫的光给烫到,所以有些人称萤火虫发出来的光为“冷光”。
萤火虫
萤火虫
至于萤火虫发光的目的,早期学者提出的假设有求偶、沟通、照明、警示、展示及调节族群等功能;但是除了求偶、沟通之外,其它功能只是科学家观察的结果,或只是臆测。直到近几年,才有学者验证了警示说:1999年,学者奈特等人发现,误食萤火虫成虫的蜥蜴会死亡,证实成虫的发光除了找寻配偶之外,还有警告其它生物的作用;学者安德伍德等人在1997年以老鼠做的试验,证实幼虫的发光对于老鼠具警示作用。
萤火虫于夜晚的发光行为,以黑翅萤(Luciola cerata)为例,就目前的研究发现,多是在日落后,雄虫开始在栖地上边飞边亮;在雄虫开始活动不久后,雌虫便开始出现于栖地周围的高处(雌虫也会发光,但只有发光器一节,雄虫则有两节发光器),从晚上7点一直到11点半左右,在其栖地可以见到成百成千的萤火虫发光,但差不多在晚上11点半过后,成虫便逐渐停止发光。而且雄虫发光的频率也有变化,并非整晚的发光频率都一样。[3]
新西兰的发光蕈蝇集体栖息岩洞中成为当地观光点。
台湾有种"萤光蕈"在黑夜中发出萤光。
白蜡虫(Lantern fly)体内有寄生发光虫,故在夜间亦可发光。
折叠编辑本段消失原因
萤火虫
萤火虫
近年来都市化及土地开发对萤火虫的栖地及生态都造成相当大的冲击;久而久之,萤火虫的数量因而逐渐下降,而造成萤火虫逐渐消失的原因不外乎下列因素:
1.栖地遭到破坏,栖地环境的稳定是萤火虫赖以生存的根本。
2.人类大量开发土地,改变或破坏原本萤火虫所栖息的环境,使得萤火虫的族群大大的减少。
3.农药、化学药剂污染
4.人类把大量的生活废水排入江河中。[4]
折叠编辑本段教育意义
1.熠熠光辉挂着绿灯笼的萤火虫可以充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感受大自然精灵的魅力。
2.萤火虫是反映生态环境的重要生物指标,通过引导从而让孩子知道现如今萤火虫逐渐消失的原因,认知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到萤火虫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
折叠编辑本段人工复育
萤火虫
萤火虫
由于城市进程的加快,环境的污染,萤火虫这种美丽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昆虫离人们渐行渐远,即便是乡下也难觅它的踪影,为了让萤火虫再次飞舞起来,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均出现了不少的保育培育萤火虫的机构,这样不仅带动了以萤火虫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产业,也让往昔逐渐消失的萤火虫又频频出线在人们的视野中了。在中国近几年也陆续出现了以爱琴海萤火虫培育中心为代表的民间萤火虫培育团体,通过人工饲养的方式,培育出常见的陆生水生品种,爱琴海萤火虫的温室反季养殖技术更是大大缩短了萤火虫幼虫的生长周期,让其在冬天也能成长,冬天也能看到熠熠生辉的萤火虫幼虫和成虫哦。萤火虫的人工饲养让更多的大小朋友能零距离接触到大自然久违的精灵!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内容
折叠相关典故
在晋朝时,有家贫学子车胤,他酷爱学习。每到夏天,为了省下点灯的油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多孔的囊内,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蜡烛。他利用萤火虫光刻苦学习.最后官拜吏部尚书,成为了一位有大学问的人。
折叠相关诗句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残萤栖玉露, 早雁拂金河。(许浑《早秋》)
折叠相关文章
《萤火一万年》迟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