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普

移除 2,636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王普
| 圖像 = [[File:王普1.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5.nipic.com/20100111/4125101_111120055643_2.jpg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核物理学家
| 出生日期 = 1902年9月9日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核裂变的缓发中子
| 知名作品 =
}}
'''王普'''({{bd|?||1957年|8月}})字'''慈生''', 贯三,男,1902年9月9日出生 '''慈僧''' 山东 [[安徽 沂南 ]][[阜阳 依汶镇 ]](今[[阜阳市]]隅首) 。核物理学家 物理教育家。早期研究用热 [[ 子轰击Al核产生的 华民国]]军事及政治 工放射性。1939年发现了核裂变的缓发中子,为核裂变反应堆的建造以及原子能的和平利用铺平了道路。还在核乳胶在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低能X射线谱分析以及宇宙线中不稳定粒子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他为山东大学的创建和恢复做出了贡献,在山东大学物理系建立了原子 理教研组和核乳胶实验室,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ref name==人物生平==1902年9月9日 出生于山东 tjzxgb>张绍祖,王普两任安徽省 沂南县依汶镇。长,天津政协公报2009年05期</ref>
1924~1928 ==生平=====皖军将领===1891 (光绪十七年)正月廿一日,另一说为1890年([[光绪]]十六年),王普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王雨人]],曾任[[正阳关]]监督。王普幼年曾读几年[[私塾]],后来考入[[保定军校]]。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参加安徽都督兼民政长[[柏文蔚]]的军队, [[卢慈普]]旅担任参谋。为与皖北的[[倪嗣冲]]战斗,卢慈普率 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伐第一军作为先锋,向淮上进军。王普随军征战,在[[阜阳]]遭到倪嗣冲军击败。王普是倪嗣冲的未婚女婿,兵败回到家中,闲居读书。不久,王普在父亲王雨人的操办下 获学士学位 与倪嗣冲之女倪道蕴(宁夫人所生育)完婚 <ref name=tjzxgb/>
1928~1929 婚后初期,王普与倪嗣冲因政见不同,故感情不和,王普经常抨击倪嗣冲在安徽的作为,倪嗣冲也不起用女婿王普,王普只好继续闲居在家。后来,经过亲友的劝说,倪嗣冲的态度开始转变,任命王普为安徽都督府副长官,后来又保送王普赴[[北京]]入陆军大学学习。王普自陆军大学结业后,回任安徽都督府副长官。王普很希望亲自带兵,便通过岳母及妻子向倪嗣冲求情。1916 ,王普被倪嗣冲 上海中央研究院地质所和物理所助理研究员 命为[[安武军]]第三路统领,自此二人的关系开始密切。王普成了倪嗣冲统治安徽的支柱之一。王普为报答倪嗣冲,亲口向妻子倪道蕴保证永不纳妾 <ref name=tjzxgb/>
1929~1930 1918年1月,倪嗣冲将自己统领的安武军改为陆军的编制,编成5个混成旅,王普任第三混成旅旅长。1920 [[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失败,第一混成旅旅长兼皖南镇守使[[马联甲]]接 山东省教育厅 安徽 军,马联甲的第一混成旅调赴[[蚌埠]],王普接任皖南镇守使,率第三混成旅驻守[[芜湖]],负责防卫皖南 <ref name=tjzxgb/>
1930~1935年 王普出 国立青岛大学(1932 皖南镇守使之后,同江苏督军[[齐燮元]]形成联盟。1924 改称国立山东大学)物理系讲师 [[江浙战争]]爆发后,马联甲命令王普率部自皖南进攻浙江,帮齐燮元攻[[浙军]]。浙军[[卢永祥]]战败后,通电下野。王普虽然出兵,但并未交战即获凯旋,在[[芜湖]]摆庆功宴,并向[[北洋政府|北京政府]]写了一份战功报告,要求北京政府补助军需100多万元,报江苏督军[[齐燮元]]转呈北京政府。齐燮元接报告后,为作顺水人情,写了许多溢美之词,报告转至北京政府后,获得批准。因王普是皖南镇守使,军费由安徽省转拨,北京政府乃将批文下达安徽督军马联甲。马联甲扣下一半拨款,王普只得到另一半。王普将这50多万元迅速送至天津,交妻子倪道蕴保管。<ref name=tjzxgb/>1924年9月,王普获授[[北洋政府将军府将军列表|将军府通威将军]]
1935~1938年 在德国柏林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战败。王普乃通电反[[吴佩孚|昊]]拥[[段祺瑞|段]],请段祺瑞主持北京政局。王普与倪嗣冲旧部的第二混成旅旅长[[李培基]]、第四混成旅旅长[[高世读]]、新任第一混成旅旅长[[倪朝芝]]等人共同制造舆论,反对马联甲督皖。为驱逐马联甲,王普等人还授意马联甲手下团长[[吴 学学习 鹤]] 获科学博士学位 以武力驱逐了马联甲 <ref name=tjzxgb/>
1938~1939年 马联甲被驱逐后,王普又着意驱逐第五混成旅旅长[[石忠玉]](河南人,原安武军将领)。王普授意蚌埠警备司令[[程香圃]]设鸿门宴,迫使石忠玉让位。1925年1月24日,段祺瑞在[[北京]]就 [[中华民 卡内基学院客座研究员 临时政府 (段祺瑞)|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执政,1月28日段祺瑞发表临时执政令,“任[[王揖唐]]为安徽省省长兼督办军务善后事宜”。王普仍然担任皖南镇守使兼第三混成旅旅长,且一度代理省长之职 <ref name=tjzxgb/>
1939~1946 ===从五省联军到国民革命军===1925 ,[[奉系]][[张作霖]]率奉军入[[山海关]]后,沿[[津浦铁路]]南下,前锋[[姜登选]]所部占领[[宿州]]、[[蚌埠]]。10月7日,皖赣苏闽浙五省代表在[[杭州]]召开会议,决定五省联盟,推举[[孙传芳]] 北平辅仁大学教授。1945~1946年兼 总司令,树起了“拥段反奉”的旗帜。10月18日,以王普为首的皖军响应孙传芳“通电讨奉”。10月2日,王普被孙传芳 北平 命为皖军副总指挥。王普联合皖军将领[[倪朝荣]]、[[高世读]]、[[华疏庵]]等人率部自[[ 淮关]]、[[寿县]]、[[颖上县]]等地出法,进军蚌埠,解除驻扎蚌埠的奉军[[姜登选]]部的武装。皖军接连 胜,先后占领蚌埠、宿州、符离集。10月27日,王普被孙传芳任命为第十二军军长,皖军配合“五省联军”在徐州以南、蚌埠以 大分校物理系主 对奉军发起总攻。奉军全线溃退,五省联军进入徐州。12月1日,孙传芳 命[[陈调元]]为五省联军皖军司令,王普为安徽省省长 <ref name=tjzxgb/><ref>刘寿林等编,民国职官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ref>
1946~1947年 1926年2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在两湖地区击败[[吴佩孚]]之后,又进攻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孙传芳将五省联军编为五个方面军, 山东大学物理系教授 命陈调元为五个方面军的总指挥。王普随陈调元入驻[[九江]] [[武穴]]地区,沿[[长江]]布防,防御北伐军。10月初,北伐军 力发动对五省联军的总攻。10月底,王普率部与北伐军激战三个昼夜,皖军败走。王普在此期间因患病而咯血,卧床数日。1927年2月,北伐军进入安徽,王普随陈调元宣布脱离五省联军,改投国民革命军。[[蒋介石]] 、代教务 命陈调元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军军长兼北路军总指挥,任命王普为第二十七军副军 ,邵华任政治部主任,命王普率部北上。1927年北伐时,[[邵华 (民国)|邵华]]担任王普与蒋介石之间的联系人 <ref name=tjzxgb/>
1947~1950年 任美国国 孙传芳失败后,撤退到[[山东]],在山东督办[[张宗昌]]的支持下,重整军队,南下讨伐蒋介石。王普因曾投孙传芳,故不愿意同孙传芳正面作战,乃采取观望姿态。陈调元希望独占安徽省,于是在蒋介石面前说了王普的坏话。此时,王普所部集结于淮北,一度驻王普的 标准局辐射物理研究员 乡阜阳。1928年初,蒋介石命令调第二十七军驻防江南,王普自思处境凶险,乃将蒋介石拨给第二十七军的全部军饷扣押,将部队交给参谋长[[杨亚东]]率领南下。第二十七军刚渡过长江便被蒋介石的亲信部队缴械。王普自此决定脱离军政界,携带积攒多年的300万元来到天津 <ref name=tjzxgb/>
1950~1951 ===天津生活===王普在[[天津英租界]][[怡丰道]](即34号路)54号(今[[湖北路]]55号)兴建了一座英式花园住宅。其中,前部建于1928年;后部扩建于1934 任美 ,乃为其儿子王传纲结婚而扩建。此外,王普还投资裕元纱厂、寿丰面粉厂、丹凤火柴厂、[[金城银行]]等等。王普将另一部分现金存进外 杜克大学访问教授 银行,支取利息 <ref name=tjzxgb/>
1951~1956年8 1940年3 ,[[汪精卫政权]](南京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王普被列入汪精卫政权中央政府人员名单中, 美国凡德比尔特 为安徽省省长。但汪精卫两度派[[齐燮元]]赴天津的王普寓所游说,均被王普拒绝。该名单出台后,曾在[[重庆]]流传,并且还一度误传王普已经到安徽就任安徽省省长。这一谣传给当时在重庆的王普家族人士造成了很 学副教授。1956年上半年兼任美国通用汽车学院教授 压力 <ref name=tjzxgb/>
1956~1969 1945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北平市首 山东 市长[[熊斌]]是王普早年在陆军 大学 物理 时的同学,关 教授。1956~1958 甚好。1946年,蒋介石视察北平,自[[熊斌]]处得知王普住在天津,乃于1946年8月派一位少将到天津探望王普。1947年至1948 兼任 ,王普在[[立法委员]]选举 科院物理所研究 被提名为候选人之一,当选候补立法委 员。<ref name=tjzxgb/>
1969 1948年,中国国民党天津市党部主任委员邵华建议王普随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撤往[[台湾]],但王普坚持留在天津。1949 年1月15日 受迫害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天津,此后王普依然 济南逝世 家闲居 <ref name=tjzxgb/>
1928 1950 王普的老师丁西林介绍他去上海“ 中央 研究院”工作。在物理所跟丁西林 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同时在地质所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创始人[[ 四光作助理研究员 济深]]来信召王普赴北京叙旧 [[李济深]]在1920 后,到济南担 以前曾 山东省 陆军大学 育厅督学。1930 官,为王普当 的老师 二人且有私交。不久,经[[李济深]]介绍,王普在天津加入[[中国 立青岛大学(1932年改名山东大学)聘他去创办物理系 民党革命委员会]],成为天津民革的成员 当时该系只有 并应邀出任天津市新华区第 位教师和一位实验技师 届政协委员 <ref name=tjzxgb/>
为实现“科学救国”的夙愿,他于1935 1950 秋考取山东省公费生 代初 赴德国柏林大学(Friedrich-Wilhelm )留学 王普出售了湖北路的房产 随导师K.菲利浦(philips)在威廉皇家科学院(Die kaiser Wilhelm-Gesellschaft zur Fo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购买了附近[[郑州道]]38号(今26号 )的 达莱姆化学研究所研究核物理学。1938年获得科学博士学位,时年36岁。同年得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资助,转赴美国华盛顿卡内基学院,担任客 研究员一年,仍从事核物理学的研究 欧洲式小洋楼 <ref name=tjzxgb/>
1939年秋回 1957年8月,王普病逝。政协两度派员 北平(今北京),在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1939~1946年)当教授, 间曾兼任北平临时大学北大分校物理系主任(1945年~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大学于1946年在青岛复校,他于1946年重返该校,任物理系主任,代教务长 家中吊唁 <ref name=tjzxgb/>
由于当时在青岛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发生暂时困难, ==家庭==*子: 普于1947年秋应聘到美国国家标准局担任辐射物理学研究员(1947~1950年) 传纲 研究X射线物理学和核物理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他即写信表示了回国的愿望。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国处于反动的麦卡锡 自[[天 义统治时期,许多留美的中国人受到了迫害,王普也不得不离开那个研究所而去几所 教辅仁 大学 教书。他先后在杜克大 ]]毕业,喜爱文 (Duke University)任访问教授(1950~1951 。1966 ),在凡德比尔特 [[文化 学(Vanderbilt University)任副教授(1951~1956年8月),并兼任通用汽车学院(General Motors Institute)的教授。他除了教书以外,还利用核乳胶方法进行了高能粒子、特别是宇宙线中不稳定粒子的探索和研究 革命]]前夕逝世 <ref name=tjzxgb/>
1956年8月王普借赴欧洲参加学术会议的名义,在我国驻荷兰使馆的协助下绕道前苏联回到祖国。到北京后,他立即受到高等教育部李云扬司长、山东大学晁哲甫校长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钱三强所长等接待和欢迎。根据他本人的意愿,随即到山东大学物理系任教,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1958年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研究员。他在山东大学物理系开设了近代物理课程,并着手建立了核乳胶实验室。1957年以后,他患高血压和心脏病,长期在青岛等地住院疗养。“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于1968年秋冬之际,在身患严重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情况下受到隔离审查,于1969年1月15日被迫害致死,享年67岁。
 
王普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
==核能应用==
王普研究中子物理的工作始于德国柏林大学和皇家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当时,该研究所的所长是著名放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O.哈恩(Hahn),副所长兼物理部主任是奥地利女物理学家和放射化学家L.迈特纳(Meitner)。物理部主要研究核化学,该部有“化学研究所的‘喧宾’”之称,其学术力量很强。1934年,F.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夫妇用α粒子轰击原子核发现了人工放射性,而E.费米(Fermi)等人用中子轰击一系列元素得到了多种人工β放射性元素。在这些重大成就的带动下,王普进行了热中子同Al核之间的作用的研究,并在1938年夏发表了研究结果,证实了热中子可导致半衰期为2.3分的28Al的β发射体的生成;测定了热中子在Al中的吸收系数和相应的截面;还证实了Al在热中子能区中不存在共振能级。
 
1939年1月,华盛顿卡内基学院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在华盛顿联合主办了第五届国际理论物理学讨会,当时王普在卡内基学院作客座研究员,是我国参加这次历史性盛会的惟一学者。这次会议原定的议题是讨论低温的获得和低温下物质的性质,由于N.玻尔(Bohr)在会上宣布了铀核裂变的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竟把会议议题临时改变成核裂变讨论。卡内基学院的R.B.罗伯茨(Roberts)和王普等人立即于1月28日会议闭幕的当晚进行实验证实。由此,核裂变研究成了1939年整个物理学界的热门课题。
 
王普和罗伯茨等人合作,于会后3个月内在美国的《物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4篇短文。其中2篇涉及了铀和钍在裂变中发射缓发中子的研究,这是非常重要的结果。王普等为了区分入射的中子和裂变中放出的中子,在轰击停止以后,观察是否有缓发中子产生。他们发现,在中子对铀、钍的轰击停止以后的一段短时间内,继续有中子放出,其强度按指数规律衰减,半衰期为12.5±3秒,并伴有半衰期相同的γ射线。他们还进行了几种实验,排除了铀以外的其他中子来源。热中子和快中子都产生缓发中子,但中能中子却不能,这同裂变本身是相似的。他们还发现了其他几种半衰期较长的γ射线。
 
缓发中子在链式反应的控制中极为重要。这种中子约占全部裂变中子的1%,它使链式反应获得一定的“惯性”,当链式反应的有效增殖因子略大于1时,缓发中子使中子密度只能缓慢地增长,从而便于实现控制。这是裂变反应堆与和平利用核能的一个关键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就给核能的应用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值得指出的是,王普是最早参加中子和裂变物理学研究并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国物理学家,他在我国核物理学界的先驱者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1939年,中国《科学》杂志的编者介绍说:“王普博士除参加此次核子分崩表演成绩优异外,近期发现迟发中子及原子能之实际利用理论……蜚声国际,为国增光,难能可贵。”
==教学研究==
王普在讲授《近代物理》时,不为教本的体系和内容所限,而是“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以近代物理的发展为线索,既讲实验上的发现,也讲概念上的发展和理论上的探索。对近代物理上的重大突破的背景,发展中的矛盾,问题的关键和转折,以及最后的解决,都阐述得原原本本,头头是道。有时,他还穿插一些名人轶事,这就更使得讲课生色不少。这样的讲授,给于学生的是活的知识而不是死的教条,使近代物理学中那些因和经典物理学冲突而显得难懂的新概念变得十分自然,容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了。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的知识,也使他们了解到这些知识是怎样得到的,使其可以逐渐学会研究和发展物理学的途径和方法。
 
王普很重视《普通物理》的教学,他认为应配备最好的教授去教这门课,不能把普通物理学看成“无足轻重”,更不能只以讲授高年级的专门科目课程为荣。他对教课书的选择总是再三斟酌。他备课一丝不苟,讲课时注重基本概念的论述,强调对问题实质的理解,而不是烦琐的罗列。他常重视课堂实验演示,不事空洞的叙述。他认为我国学生“以环境关系,对于科学上之见闻,不及欧美儿童自幼之耳濡目染。故授物理须特别注意表演”。务使学生对“所授之对象,有彻底之了解与清晰之印象”。他讲话风趣,引人入胜,要求学生搞清基本概念,学会独立思考,反对死记硬背。他对学生打分数不仅看解答是否正确,而且要看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是否有新的方法。
 
王普在教学上还有一个很突出的观点,那就是强调物理学要和生产实际相联系。他提醒人们:“学过应用电学者,不知‘电表’之构造;名无线电家教出的学生,不认识真空管,这是极普遍的事实。”他认为这是“极不合理而必须改正的事实”。他强调“各科目之与应用有关者,对于应用部分,须认真教授”。他多次提到德国柏林大学物理系门前放着一辆旧汽车,学生们可以随时观察、拆装和操作。物理学虽然是一门基础科学,但放一辆汽车在那里,就是让学生不要忘记它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正是本着这种精神,他在讲授原子核物理时,总是指出它的应用之可能和前景,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原子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国内能够有这样的见解并作出这样预言的人,还是不多见的。
 
王普还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以他特有的流畅文笔,翻译了《原子物理学入门》、《核子物理学入门》和《近代物理学入门》三种大学教学的补充读物。他不但开出物理系的多门基础课和专业课,还开设科学德文课,为此选编了《德文读本注解》。还翻译了《老米梦游物理世界》,以满足当时知识青年的渴求。还撰写了一些科普文章,向人民大众传播了物理知识。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人们迫切想知道原子弹的威力为什么会那么大,于是他就在北京《正报》的“自然科学”专栏上,连续发表了介绍原子能知识的文章。
 
王普对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问题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教授应以“教授”为本,不应轻视教学而专事“研究”,至少“教学与研究须相辅进行,未可偏废”,在“妊育时期,似宜侧重教学”。他建议当时国内四五十岁的物理学家应一面为“后起开创研究环境,更须一面努力于教学。”
==参考文献==
{{reflist}}
136,2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