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胡朴安

增加 55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胡朴安
| 外文名 = puanhu
| 图像 = [[File:47 39210 1425771ea630afc (1)6.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hszqw.com.cn/bbs/attachment/Mon_1606/47_39210_1425771ea630afc.jpg 原图链接]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page=e&skinco=wind&tid=14468 来自胡氏宗亲网]]]
| 图像说明 = 胡朴安 |center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 1878|01|01}} (月日不详)
| 出生地点 = 中国安徽泾县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 1947|01|01|1878|01|01}} (月日不详)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号朴安、半边翁
'''<big>胡朴安</big>''',胡朴安(1878~1947),南社诗人,近现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本名有忭,学名韫玉,字仲明、仲民、颂明,号朴安、半边翁;以号行世。安徽泾县榔桥镇溪头村人。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持志大学、国民大学和群治大学等。
== 少时经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 胡朴安的祖上世代为儒,家乡安徽泾县东乡丹溪,南有香涧水,东有横亘百里的黄兑山是万山丛中一平地,。胡朴安的父亲爱亭公,在清同治年间曾在上海大东门经营丝线业,后弃商为儒,在南昌处馆授徒。然而家境贫寒,胡朴安先生每日必须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减轻父母重担。 <p style="text-indent:2em;"> 胡朴安自幼勤勉好学,涉猎广博,孜孜不倦。他说:"我于经仅读《诗经》、《书经》、《左传》三种;于史仅读《史记》一种;于子仅读《荀子》、《庄子》二种;于文喜读韩退之、欧阳修;于诗喜读李太白、白居易;于算学喜读李善兰、华衡芳之书。又喜读徐光启之《农政全书》;戚继光之《纪效新书》。有时也喜读段玉裁之《说文解字注》,朱子之《近思录》"。(摘自《六十年前的我》) <p style="text-indent:2em;"> 胡朴安七次应试,六次无果,最后一次院试,首场报考算术,入场得题"算论"一篇,因恨主试人之昏,敷衍成章,交卷出场。次考"经义策论",又草草成篇,纳卷出场,竟然获取。1904年去当涂黄池镇,在同乡翟晏如家为家塾教师,经常往芜湖购报刊新书,如《民约论》、《自由原理》、《天演论》,以及其它鼓吹革命的文章,读后颇受启迪,思想得到解放,自誓不再应试,并与翟晏如共商"领垦"计划,后响应革命。
== 革命经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领垦"计划实施,种田间隙,研读政治法律、革命书籍及唐宋诗文,后结识安徽公学陈独秀、李光、刘师培、汪孟邹、江丹候、洪泽丞等进步知识分子,过从甚密。 <p style="text-indent:2em;">1906年,他来到上海,原想参加反清活动,但未果,后加入国学会。朴安便进入《国粹学报》担任编辑工作。胡朴安在《国粹学报》时,也曾编辑过《吾炙集小传》一种,并为之撰写跋文。 <p style="text-indent:2em;">1910年,胡朴安人南社,南社是由陈去病、高天梅、柳亚子发起组织的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有一千多社员,在当时以充满激情的诗文,鼓吹推翻腐朽的满清王朝,与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发出的以反清为宗旨的言论相呼应。 <p style="text-indent:2em;"> 胡朴安还与诗人柳亚子、弘一法师等创办"文美会"。不久胡朴安又参加了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辛亥革命,但他主要是通过办报纸写社论,着力点在革命舆论的宣传方面。
辛亥革命前,受聘《太平洋报》专撰社论,同时为《中华民报》撰写社论并兼评议员。后去《民国新闻》、《民权报》主持笔政,在上海新闻界颇有影响。胡朴安进入《民立报》,常搜集明遗民之事迹与言论作为文章内容,写成笔记小品,见诸报端。又编《汉人不服满人表》一种,二者皆收入胡寄尘所编之《清代野史》一书中。他还创作小说《沌泽国》,描写清政府之腐败。1912年,胡朴安进叶楚伦任总编辑的《太平洋报》。之后,胡朴安又在邓孟硕任总编辑的《中华民报》任评论员,并先后在《民权报》、《民国日报》、《民国新闻》、《天铎报》、《新闻报》等报纸任过职。胡朴安通过办报写文章,揭露袁世凯对历史之倒退,捍卫孙中山所创建的"民国"与"共和"。
胡朴安因为与报界有着广泛的联系,其中如弘一法师李叔同,在《太平洋报》共事时,朝夕与共,情谊日笃,后李叔同出家并寄居杭州玉泉,胡朴安每到杭州,必前去看望他,深敬这位高僧持律之精严,道行之高尚,音乐、书画艺术之精湛。他曾写了《灵隐寺寻弘一和尚》一诗,其中有这样几句:"弘一精佛理,禅房欣良规。谁知菩提身,本是文章伯。静中忽然悟,逃世入幽僻。为我说禅宗,天花落几席。坐久松风寒,楼外山沈碧。"
  <p style="text-indent:2em;">1912年秋,他应黄兴之邀,到位于吴淞的中国公学教文字学课,并在专为纪念秋瑾烈士而办的竞雄女学任教。 <p style="text-indent:2em;">1913年,宋教仁被袁世凯派来的凶手枪杀于沪宁车站,胡朴安以记者的身份多次实地采访,他以"朴庵"笔名在《中华民报》上发表数十篇文章,有力地揭露了袁世凯妄图实行独裁的险恶用心与卑劣会俩 <p style="text-indent:2em;">1916年他去北京交通部任秘书职。1919年他与汪子实上海发起组织南社之分支"鸥社",朴安曾为鸥社赋诗道:"蜩螳莫问今何世,大雅沉沦尚有诗。寂莫荒江成小集,苍茫尘海几相知。水云无际鸥飘泊,杯酒能生光陆离。千古兴亡空雪涕,年来赢得鬓如丝。" <p style="text-indent:2em;">1926年他出任《民国日报》社社长。1930年又应叶楚伦之邀,出任江苏省民政厅长之职。后辞职返回上海,继续任教于大夏、复旦、东吴、暨南、上海、持志等大学。 <p style="text-indent:2em;">1937年抗战爆发后,胡朴安受命任上海《正论社》社长之职。1940年4月,他患脑溢血半身不遂病废家居,撰《病废闭门记》,刊诸《大众杂志》,又撰回忆录《六十年以前的我》,对于自己数十年来所走过的学术研究道路与学术思想多有谈及。 <p style="text-indent:2em;"> 抗战胜利后,《民国日报》在沪复刊,他任馆长,并继任上海通志馆馆长之职,后任通志馆改组的文献委员会主任,至逝世为止。 <p style="text-indent:2em;"> 晚年因患脑溢血,不幸得半身不遂之症,遂自号称自己为"半边翁"。
= 学术贡献 ==
他藏书甚多,以经部古籍为多,小学类的图书比较系统完备,有450多种;清本和清代诗文集有千数百种,胡氏家族著述100余种,晚年刊其生平所著和家族未刊之稿,为《朴学斋丛书》,收书20余种。藏书处有"朴学斋",藏书有10多万卷,后全部捐献给上海合众图书馆,该馆编撰有《泾县胡氏朴学斋藏书目录》6卷(油印本),著录图书300余种。编著目录学著述有《周秦诸子书目》、《研究诗经学之书目》、《文字学研究书目》等。
99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