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卢铸之

增加 7,70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卢铸之 | 图像 编辑= [[File:卢铸之.jpg|缩略图|center|[http://d.hiphotos.baidu.com/baike/w%3D268/sign=8abf224635d3d539c13d08c50286e927/8c1001e93901213ffb5b4c6457e736d12f2e9519.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8D%A2%E9%93%B8%E4%B9%8B&step_word=&hs=0&pn=0&spn=0&di=16171323333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738219440%2C235148749&os=2048033027%2C4107204832&simid=3332097226%2C254136748&adpicid=0&lpn=0&ln=250&fr=&fmq=1545318293008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d.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w%3D268%2Fsign%3D8abf224635d3d539c13d08c50286e927%2F8c1001e93901213ffb5b4c6457e736d12f2e9519.jpg&fromurl=ippr_z2C%片%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etjoAzdH3Fcd8a00b_z%26e3Bip4%3Fu6%3Dwsw11tg&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 来自百度图片]]]| 图像说明 = 卢铸之(| 出生日期 = 1876 一1963),名禹臣,晚号金寿老人、 | 出生地点 = 中国 四川省德阳市 人。著名 | 逝世日期 = 1963 | 国籍 = 医。| 卢铸之 字 = 金寿老人 | 出生地 职业 = 著名中医《| 德阳市 出生时间 1876 去世时间 1963 主要 知名 作品 = 《卢氏医学心法》 信 仰 道家思想 职 称 教授目录}}  '''卢铸之'''(1876一1963),名禹臣,晚号金寿老人、四川省德阳市人。著名中医。 1 生平2 学术思想本 名 卢铸之 字 号 金寿老人 平编辑地 德阳市 身于中医 生时间 1876 去 家。少年 先随其姑父清代德阳著名儒 间 1963 主要作品 《卢氏 颜龙臣 文学医,曾与光绪末 心法》 信 仰  道家思想 职 称 教授  == 生平 == 出身于中医世家。少年时先随其姑父清代德阳著名儒医颜龙臣学文学医,曾与光绪末 年四川状元骆元骤为学馆师兄弟。卢铸之   曾中秀才,经史子集根底深厚,因见八股文不能济世,加之体弱多病,故弃举子业而发奋学医。卢氏资质聪颖,好学深思,为   开扩其视野,使之学有所成,其师颜龙臣于清光绪中叶,又亲率卢氏赴成都拜清代名医郑钦安先生为师。其后,卢氏随郑钦安   学医达11年之久。 业成,乃遵师命游历四方,足迹遍及全国20余省,一面用其师所授之法为患者除疾,一面考察各地人体体质状况、生活习惯、   水土气候,研究各种药物的栽培、炮炙、性味、功用及其相互关系,历时3年。返回成都后,始于光绪末年开设“养正医   馆”而悬壶成都。 ''' 卢铸之 ''' 从医70余年,医术精湛,中医临床各科学验俱丰,治病疗效卓著、数愈危急、岁无虚日。尤其值得称颂的是,他   继承祖辈和郑师医德遗风,患者无论贫富,均一视同仁,悉心诊治。尤为可贵之处,还在于卢氏能毫无保留地将其一生的宝贵   经验献之于民。 ''' 卢铸之 ''' 治学严谨,一生致力经典著作和颜、郑二师学术理论和学术思想的研究。他兼收并蓄,锐意图强,敢于创新。他   强调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擅长运用姜(生、干姜)、桂(桂枝、肉桂)、附(生、熟附子)等辛温扶阳   重剂,从而在学术上自成一家,在医林中独树一帜。他30余岁就被时人尊称为“卢火神”而钦誉巴蜀内外。齐白石曾为之镌   刻“金寿老人”名章馈赠。解放后。卢氏曾被提名调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任职,但他因年高力衰,而恳辞未任。1958年他受聘   于四川省委党校医院,定为卫级一级。 ''' 卢铸之 ''' 学识渊博,寝馈于《周易》、《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及仲景、钦安立法处方之旨趣,旁及诸家之   学,兼取所长,又颇多新的见解,熔古今于一炉,积数十年之识见,著有《郑钦安先生医书集注》、《金匾要略恒解》、《卢   氏医学心法》、《卢氏临证实验录》、《本经药性配合阐述》等著作,并撰有《卢氏治疗肿疥的理论方法》、《卢氏对症痕痞   块的理论研讨》、《子宫瘤癌论治》、《心脏病论治》、《水肿论治》、《感冒论治》、《附片之用法》等百篇论文。今就其   学术思想概述如下   == 学术思想 == '''崇尚《周易》强调“阳主阴从”'''《周易》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源泉,深受历代医家的重视。如唐·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卢铸之亦十分 重视《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他说:“医者,易也。医之阴阳至理,本于易也。” 在对待阴阳关系上,卢氏深受其师郑钦安的影响。他还密切结合自身临床实践,根据《周易》“夭尊地卑”之说,竭力强 调“阳主阴从”之说。如他说:“《易》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点’。夫乾者为天,坤者为地。乾者阳也。坤者阴也。天包乎 地,地承乎天,故乾坤位于上下。上为阳,下为阴。其阳者,宛如三公九卿百官也。其阴者,宛如三妃九殡百腾也。阳动阴 随,阳主阴从也。”(《卢氏医学心法·医易说)))又说:“人之生成.纯在天地之中,阴阳之内,五行之间,一切动静都随阳而 转。业医者须识得《周易》所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内经))所言‘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者,若天与 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等奥义……实为养生治病之一大纲领也”(《卢氏医学心法.阴阳变动往来说》)。在阴阳相互为用 的关系中,强调阳为主,阴为从,尊阳而卑阴便是卢氏学术思想中的鲜明特征。卢氏正是从这一基点出发,来认识人体生理、 病理、指导诊断和治疗。 '''阐释生理 重视坎中之阳''' 明确人体阴阳在生理活动中的关系,对分析和认识病理,确定正确的诊疗法则是十分重要的。卢氏认为,人之生理不离乎阴 阳,而阴阳二者则始终处于阳为主而阴为从的状态。如此,才能保持人体“阴平阳秘”,保证人体健康无病。 卢氏在阐释对人体生理的上述观点时,主要运用了《周易》八卦理论。在运用这一理论时,他特别强调坎中之阳的重要作用。 他说:“失乾坤者,阴阳之灵也,气也。本天地之清真。故曰大父大母。仰坎离者,阴阳之精也,象也.得乾坤之中气,故曰中 男中女……故乾坤之六子,唯坎离为至贵。以其得气之中,而为天地之真精,实阴阳之英华也”。又说:“坎中之阳,火也二 离中之阴,水也。水火互为其根,其实皆在坎中一阳也,为人生立命之根也(《卢氏医学心法、医易说》)。 卢氏指出,离、坎二卦皆有火,离火虽属阳,但察坤之质,须赖坎中之阳发动,始能二火相照,发揖其功能.他说:“坎离两卦 虽皆有火,但有真火、凡火之别。而真火与君火本同一气,真火旺则君火始能旺。真火衰则君火亦即衰,所谓心肾相交,二火 相照,水火既济,人能保持体魄健壮,其实皆源于坎中一阳之火也”。此言“真火”,即指“坎中一阳之火”,此言“君 火”,则指察坤质之离火。卢氏此论进一步阐述了“坎中之阳”为“人生立命之根”之说。 卢氏关于“坎中之阳”的上述观点,虽受其师郑钦安的直接影响,并源于明代学者赵献可有关命门真火“为真君真主”之论, 但是,他在强调这一观点时,较前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说:“人身乃血肉之躯,阴也,全赖真阳运于其中而立命。人以脏 腑分阴阳而立论,乃论其末也,以坎卦立论,实论其本也”。  '''治病立法 重在以火消阴''' 卢氏在生理上重视阳的主导作用,在病理上自然十分重视阳气的盛衰变化。卢氏认为阳气为化生气血津液之本,百病皆因阳气 受损而生。因此,治病立法当重在温扶阳气。他说:“阳气者,乃化生精血津液之本源,为人生立命之根本,阳气的盛衰存 亡,决定其人生体魄的强弱与死生。无论外感六欲,内伤七情,或饮食劳伤,疫病等,皆可导致人生阳气受损而发为疾病。治 病立法,必须重在温扶阳气”《阳气盛衰论》,同时还强调了“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的治疗原则。 卢氏在强调“以火消阴”,阳光一照则阴霾自灭的同时,还认为扶阳则精血津液自生而脏腑及周身各部均能得其润养。所以, 他在治疗上崇尚仲景和其师郑钦安“温扶阳气”之法,并进一步提出了“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的治疗主 张。这一主张充分反映了卢铸之的临床用药特色。 对外感疾病的辨证治疗,首先注重表证的及时处理,强调贵在早治,急治,以避免病邪传里,即所谓“善治者,治皮毛”。表 证初起,辨其虚实。常用自创之桂枝法,或附子桂枝法,以及麻黄桂枝附子细辛法等辨证施治。并且依据人体正气的强弱,感 邪的轻重,在方药配伍及剂量增减上灵活掌握,权衡变通,能使患者多发汗,少发汗,微似汗出,不令汗出,或反收虚汗。一 法数用,均能奏效而不伤正。 对虚损内伤疾病的治疗,他强调必须抓住温扶先天真阳这一重要环节,方能获得阳复而精血生,阳复而阴退,克敌制胜的疗 效。他临证既常用仲景四逆、白通,又擅用自拟扶阳诸方。活法圆通。真可谓治病重在扶阳,用药多为桂附姜。 对于桂、附、生姜等温扶阳气之药,卢铸之均给予高度评价。如他说:“附子大辛大温大毒,至刚至烈,且刚中有柔,能内能 外,能上能下,为药品中最大一个英雄也。以之治人,人健而身轻,以之治国,人和而国泰,以之治天下,而亿万年皆成盛世 也。”桂枝“有引阳出阴之能,……实通达内外之能使”。生姜能“导气血阴阳之传变,助五行生成之气机,更能旋转于经络 脏腑之间,驱寒除湿,和血通气”。故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使人体阳气若“日月星辰丽于夭,华岳河海附于 地”。“阳气司令而阴静无扰”,则机体五脏六腑安和,经脉通畅。气血调畅,生机勃勃,乃达却病延年,健康长寿之目的。 其传人为“火神派”当代代表卢崇汉
34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