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制空权

增加 11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制空权 ''' (command of the air),交战一方在一定时间对一定空间的控制权。有的国家称空中优势。掌握了制空权,就能限制敌方 [[ 航空兵 ]] 和防空兵力兵器的战斗活动,保障己方航空兵的行动自由,使陆、海军的作战行动得到有效的空中掩护,国家重要目标不受敌方航空兵的严重危害。
现代战争立体化程度愈来愈高,交战双方争夺制空权的斗争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制空权的归属极大地影响战争全局和各个阶段,争夺制空权的斗争已成为现代 [[ 战争 ]]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述==
制空权按其规模和作用,分为 [[ 战略 ]] 制空权、战役战术制空权。
=== 战略制空权===
是在整个战争期间或战争的某个阶段,在一个或数个战区内,较长 [[ 时间 ]] 占有的制空权,能对整个战争产生影响,使己方部队能快速打赢这场战争。
=== 战役战术制空权===
是在重要的战役方向上或有限地域内,较短时间占有的局部制空权,能对 [[ 战役 ]] 、战斗产生影响。制空权是相对的,即使交战一方夺得了战略制空权,也不能排除对方夺取战役战术制空权的可能性;掌握了制空权的一方,也很难保证完全不受对方的空中袭击。夺取制空权以空军为主,并依靠诸 [[ 军种 ]] 、兵种的共同努力达成。争夺制空权的斗争,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制空权与否,虽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但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能够产生重大影响。
==理论介绍==
当航空还处于 [[ 气球 ]] [[ 飞艇 ]] 的时代, [[ 英国 ]][[ 工程兵 ]] 少校富勒尔顿于1893年就提出:未来战争可能由空中开始,制空权将可能是陆上和空中作战的重要前提。
1908年,英国 [[ 工程师 ]] 兰彻斯特指出:在不久的将来,制空权对英帝国的 [[ 安全 ]] [[ 少将 ]] 和制海权同等重要。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开始后,交战双方均使用飞机从事侦察和炮兵校射。为制止对方侦察,出现了空战的飞机—— [[ 歼击机 ]] 。到大战后期,飞机用于战略轰炸,也用于对地面军队进行火力支援,争夺制空权的斗争随之出现。1916年,兰彻斯特出版了《战争中的飞机》一书,主张建立一支机队,其任务是“保持制空权”。1917年,美国空军奠基人威廉·米切尔在论述美国远征军使用航空兵的基本原则时,指出驱逐机的任务是夺取制空权。同年,英国空军奠基人之一斯穆茨在向首相的报告中,也论述了在战争中夺取并保持制空权的重要性。 [[ 意大利 ]] 将军朱里奥·杜黑首先建立了系统的制空权理论。他在1909年就预言,“制空权很快就会具有至少与制海权同等的价值”。
杜黑关于制空权的著作主要有4部:
1921年修订的全面阐述其理论观点的《制空权》;
1928年出版的强调新 [[ 兵器 ]] 在未来作战中作用的《未来战争的可能面貌》;
1929年出版的论战性著作《扼要的重述》;
1930年出版的描述未来 [[ 欧洲大战 ]] 可能面貌的《19××年的战争》。
1937年,这4部著作被合编后以《制空权》为名在 [[ 罗马 ]] 出版。该书全面阐述了其制空权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资产阶级 ]] 空军军事理论的奠基作,流传较广,至今颇有影响。
[[ 飞机 ]] 用于战争将引起战争样式的革命
杜黑认为,任何战争样式都取决于当时的战争技术手段。飞机由于可以在 [[ 三度空间 ]] 中自由飞行,因而在行动和方向上享有充分的自由;飞机由于不受地面障碍约束并具有极快的速度,是一种出色的进攻性武器,因而能够自由选择攻击点并能调动最大的打击力量,使敌军没有时间调动援军加以对付。
所以,可以确信,飞机"将完全改变迄今已知的们战争样式",(《制空权》,中文版, [[ 解放军出版社 ]] ,1986年,以下凡引该书只注页码)"必不可免地会给未来战争样式带来深刻的变化,战争的主要特性必将与以往任何战争根本不同。"
113,40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