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表象

增加 20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表象'''(心理图像),在大多数情况下,就像感知到某些物体、事件、场景,不过对[[感官]]而言,感知对象实际上并不存在。有些时候,尤其是在入眠期和半醒(半意识)状态下,这时的表象有着快速、变幻无常、不由自主的特点,因此会违背[[知觉]],呈现千变万化的场景,以致不能清楚辨识目标。 表象有时会与[[行为]]或想像的体验,产生相同的效果。
表象的性质、成因、功能,长期以来一直是[[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 <ref>[https://www.sohu.com/a/254884647_464088 什么是认知?什么是认知科学? ],搜狐,2018-09-20 </ref> 、神经科学研究及争议的主题。“表象”或“意象”作用当代研究人员的措辞,可包含来自任何感官输入源的资讯; 例如人们可能会体验听觉表象、嗅觉表象等。 然而,大多数的哲学和[[科学]]研究都集中在“视觉表象”上。 有时人们会认为,某些种类的动物与人类一样,也能够体验表象。 但是由于这一现象本质上是内省的,所以几乎没有证据支持或反对这种观点。
乔治·贝克莱、大卫·休姆等[[哲学家]]以及诸如威廉·冯特、威廉·詹姆士等早期实验[[心理学家]],将一般的思想(想法、意念)理解为表象。如今普遍相信,许多表象作为心智表征(或心理模型 )在[[记忆]]和思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威廉·布兰特(William Brant, 2013, p. 12)将“表象”这一用语的科学用法追溯到1870年,约翰·丁达尔发表了名为“想像力的科学利用”的演讲。有些人甚至认为,表象最好理解为一种内在、心理、神经的表征;而入眠表象和半醒表象的情形,根本不具表征性。另一些人则对“表象等同于任何此类心灵或[[大脑]]的表征(或直接由其引起)”表示反对,但也不考虑表象的非表征型式。
视觉通路不是单向道。 更高级的大脑区域也可以将视觉输入送回视觉皮层低级区域的[[神经元]]。作为人类,我们有能力用心灵之眼 - 在没有视觉输入的情况下获得感知体验。 例如,PET扫描显示,当坐在房间中的受试者想像他们正站在前门开始向左或向右行走时,会开始激活视觉关联皮质、顶叶皮质和前额皮质 -所有更高级的大脑认知处理中心。
心灵之眼的基础生物学雏形,发生在大脑新皮质下方较深的部分,或是说发生在感知中心所在处。丘脑被发现是独立于其他组成部分,处理从大脑较低级和较高级组成部分所传来的所有型式的感知[[数据]]。损伤这种组成部分会产生永久性的感知损伤,然而,当大脑皮层受损时,大脑会因应神经可塑性,以修正任何阻塞的知觉。我们可以认为,大脑皮层是个复杂的记忆储存仓库,从感觉系统接收到的数据透过大脑皮层进行分区。这基本上允许识别形状,由于缺乏过滤内部产生输入的机制,因此可能产生幻觉 - 看到的东西不是外部输入而是内部输入 <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657819 如何理解表象理论?],知乎</ref> (大脑皮层的分段感觉数据在过滤时发生错误,可能导致一个人看到、[[感觉]]、听到或经历与现实不一致的事物。)
并非所有人都有相同的内在感知能力。对许多人来说,当[[眼睛]]闭上时,其对黑暗的感知就会占上风。然而,有些人能够感知丰富多彩的、动态的表象。迷幻药的使用增加了受试者有[[意识]]地获得视觉(以及听觉和其他感官)感知的能力。
241,56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