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内容==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2103d901010poy.html 阿旃陀石窟外精美的雕刻] </ref> 阿旃陀石窟群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北部温迪亚山的悬崖上,传为公元前2世纪左右开凿,历时1000年之久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2103d901010poy.html 阿旃陀石窟外精美的雕刻] </ref> 。中国唐代僧人玄奘曾对它作了最早的记载。1819年英国人又重新发现。该石窟今存洞窟29座,窟形分支提和毗诃罗两大类,以后者居多。支提窟内中央置窣堵波,依天然岩凿成,内殿四周,建造柱,在早期的支提窟中有明显的仿竹木构造痕迹,且装饰简朴;至中晚期后则趋于精美。毗诃罗窟内部有石床、石枕、佛龛等,陈设较简单。阿旃陀石窟的雕刻从题材上分佛教造像、装饰纹样。其中佛教造像可分早中晚3期,由于风化严重,早期雕像已很难辨识,中期雕刻手法趋于成熟,出现了许多精品,如16窟中的说法佛、19窟中的列柱和板框上的采花女子像及蛇王像等,技艺精熟,为石窟造像之佼佼者。后期雕像,规模扩大,人物的刻画更加细腻精巧,形态也更加优美,如26窟中的佛陀降魔和涅盘、1窟中的释迦牟尼像,以及布满窟内四壁的佛传、佛本生故事浮雕等。壁画是阿旃陀石窟中最为人们瞩目的艺术,被认为是印度古代壁画的重要代表。画面上出现的大量的现实生活场景,说明为宗教服务的绘画艺术,已出现世俗化倾向。画中所描绘的众多的妇女形象,体态丰满,姿态优雅,形象高贵典雅,反映了印度古典艺术的美学思想。壁画依时代风格可分为早、中、晚3期。早期壁画构图多为横幅长条形,人物造型、表现技法较之同时代的其他遗迹中的佛教艺术,有明显的进步。如9窟残存有佛传和佛本生故事,线条柔和纯朴;10窟有索姆、六牙白象本生和礼拜菩提树等画面,运笔大胆,风格豪放。中期壁画正值笈多王朝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画面构图壮阔繁密,布局紧凑和谐,作风沉着老练,色彩典丽,富有抒情趣味,能注重人物的神情刻画和意境的表达,人物描绘手法精细,注重姿态的变化,其中对妇女的描绘,均风姿绰约,艳丽动人,其代表作有17窟的狮子国登陆图和佛说法图及太子与嫔妃劝酒图、16窟的佛传故事等。另外,各窟的装饰壁画,如卷云、蔓草、莲花及小动物等,均设计巧妙,想象丰富,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到了晚期,[[壁画]]创作在艺术上更臻完善。此时壁画构图宏大庄重,整体感强,线条稳健,色彩典丽,讲求透视,画面景物立体感有所加强,人物装饰更加华美,为阿旃陀石窟壁画艺术的最佳者。阿旃陀石窟的雕刻和壁画艺术,对以后印度的美术创作产生了巨大作用,而且随着佛教的传播,对其他国家的美术亦有很大影响。983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7届会议报告》。
==石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