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言语知觉的运动理论

增加 13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言语知觉的运动理论.jpeg|有框|右|<big>言语知觉的运动理论</big>[https://wkretype.bdimg.com/retype/zoom/02cd0ca5f524ccbff12184dd?pn=1&o=jpg_6&md5sum=e49ee2ea3d5cfc3838d9cad611188dd8&sign=b590733cbc&png=0-66422&jpg=0-89670 原图链接][https://wenku.baidu.com/view/02cd0ca5f524ccbff12184dd.html 来自 Bai文库 的图片]]]
''' 言语知觉的运动理论 ''' (Motor theory of speech perception),是一种认为人们通过辨认发音的声道姿势而非 [[ 语言 ]] 的发音习惯来理解 [[ 话语 ]] 的假说。它最初声称言语知觉是通过一个人类天生特有的特殊模块完成的。虽然这个模块在近几年的理论中得到认证,但人们还是认为言语运动系统的角色不仅是产生发音,还有检测它们。
相比于 [[ 言语知觉 ]] 这个领域,该假设在领域外获得的关注更多。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使得其关注度更加高。 [[ 镜像神经元 ]] 将运动的产生与认知联系起来,其中包括了由声道产生的运动。
该理论最初由阿尔文·利伯曼和富兰克林·库珀 于20 于[[20 纪50 纪]]50 年代在哈斯金斯实验室提出。并由唐纳德·尚克韦勒、迈克尔·斯塔德特·肯尼迪、伊格内修斯·马丁利、卡罗尔·福勒以及道格拉斯·惠伦进一步发展。
==起源和发展==
该假说起源于运用模式播放为盲人创造取代拼写 [[ 字母 ]] [[ 声音 ]] 的阅读机的研究。这导致了一次有关讲话声音如何与其声谱图的听音序列相对应的仔细检查。这才发现,连续辅音和元音彼此同时重叠(这种现象被称为协同发音)。这表明,言语不是 [[ 听觉 ]] 的“字母表”或“密码”,而是重叠的语言姿势的“代码”。
=== 连结论者的方法===
最初,该理论由连结论者提出: [[ 婴儿 ]] 模仿他们听到的语言,这导致了发音与其感官后果 [[ 行为 ]] 上的关联。然后,这种明显的模仿会被绕过,并成为言语知觉。然而,随着研究发现语言前的婴儿已经能够检测出大部分用来分隔不同的语音的语音对比,这方面的理论被放弃了。
=== 认知主义的方法===
行为主义的方法是被有语言模块的 [[ 认知主义 ]] 取代的。这个模块通过隐藏的远端对象来检测言语,而不是在它们的的近端或直接输入处。这方面的证据是,研究发现,语言处理是很特殊的,例如双工认知。
=== 改变远端对象===
言语知觉最初的假设是与以下的发音对象关联的:
=== 语音发音器官的不变运动===
传达到 [[ 肌肉 ]] 导致声道发声运动的不变运动指令
后来这被修改为包括语音姿势,而不是运动指令;而语音姿势是说话人声前和语言的层面控制的,而不是实际的运动。
=== 近代的修改===
由于研究发现,言语知觉可能发生于非语言的 [[ 声音 ]] (例如,摔门为双工感知),“言语是特殊的”的这一主张已经被放弃。
=== 镜像神经元===
[[ 镜像神经元 ]] 的发现已经引起了在言语知觉的运动理论方面新的兴趣,而这一理论也仍旧有其拥护者,虽然也有批评。 [[Category:170 心理學總論]]
249,0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