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590
次編輯
變更
边境总督号战列舰
,無編輯摘要
边境总督号战列舰(德语:SMS Markgraf)是四艘国王级战列舰的第三艘舰,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德意志帝国海军。该舰于1911年11月进行龙骨架设,1913年6月4日下水,并于战争在欧洲爆发的短短两个多月后,即1914年10月1日正式编入公海舰队。边境总督号在五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十门305毫米50倍径速射炮,且最高航速为21节(39千米每小时;24英里每小时)。它是为纪念原神圣罗马帝国的巴登边境总督辖区所命名,而边境总督这一贵族等级则相当于中国封建时代的侯爵。
连同她的三艘姊妹舰——国王号 <ref>[https://www.sohu.com/a/169291090_99937089 一战中德国最成功的主力战舰,最终还是落得个自沉海底] ,搜狐,2017-09-03</ref> 、大选帝侯号和王储号,边境总督号在战争期间参与了舰队的大部分军事行动,其中包括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在日德兰,边境总督号是德舰队形的第三艘前导舰,并与敌对的英国大舰队猛烈交火。它共受到5枚大口径炮弹击中,并造成23名船员伤亡。边境总督号也参加了1917年末攻克里加湾的阿尔比恩行动。在行动圆满结束后,该舰在返回德国途中触雷受损。
随着德国战败和在1918年11月签署停战协定,边境总督号与大多数公海舰队的主力被英国皇家海军扣押在斯卡帕湾。在同盟国就《凡尔赛条约》的最终版本进行协商期间,这些舰只被解除武装并仅保留了基干船员。至1919年6月21日,即条约签署前的前一天,海军少将路德维希·冯·罗伊特作为被扣押的舰队指挥官,下令全数凿沉己方舰队,以确保英国无法强占舰只。但不同于大多数的自沉舰只,边境总督号从未被捞起拆解,其残骸仍然留存在斯卡帕湾底部。
==建造及设计==
边境总督号是以“替换魏森堡号”(Ersatz Weissenburg)作为临时代号在不来梅的威悉船厂建造,生产序列为186号。舰只是在1911年11月进行龙骨架设,并于1913年6月4日下水。在下水仪式上,弗里德里希二世大公作为巴登王室的首领,亲临现场为舰只命名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411/08/46357283_905205810.shtml 德国海军战列舰(无畏舰)的命名出处你都知道吗?],360个人图书馆,2020-04-11</ref> 。舾装工作于1914年10月1日完成,并在同一天被编入公海舰队服役。边境总督号共花费了德意志帝国政府4500万金马克。
边境总督号的标准排水量为25796吨,而在全作战负载时,最大排水量可达28600吨。其全长为175.4米,有19.5米的梁宽和最大9.19米的吃水深度。边境总督号由3套贝格曼(Bergmann)蒸汽涡轮机驱动,每套负责驾驶一个螺旋桨轴及输出40830匹轴马力(30450千瓦)的最大功率,最高速度则为21节(39千米每小时;24英里每小时)。蒸汽由运作在16个水密舱室内的3台燃油及12台燃煤的舒尔茨-桑尼克罗夫特式(Schulz-Thornycroft)细管径三锅筒水管锅炉提供。舰只能够以12节速度航行最多8000海里(15000公里)。额定船员编制为41名军官和1095名士兵。
边境总督号在五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十门305毫米50倍径速射炮作为主炮:其中舰艏和舰艉各有两座以超射布局的炮塔,另一座则单独布置在两个烟囱之间的舰舯。它的副炮系统则包括十四门150毫米45倍径速射炮、六门88毫米45倍径速射炮以及五门500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其中一门分布在舰艏,两边舷侧各两门。边境总督号其后拆除了88毫米速射炮,并替换为四门88毫米高射炮。舰只的主装甲带有350毫米厚。甲板为30毫米厚,主炮塔和前司令塔则装甲有300毫米厚的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