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黑尔戈兰级战列舰

增加 4,408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黑尔戈兰级战列舰(德语:Großlinienschiff der Helgoland-Klasse)是德国的第二个无畏类战列舰船级。从1908年至1912年,该级别共建…”
黑尔戈兰级战列舰(德语:Großlinienschiff der Helgoland-Klasse)是德国的第二个无畏类战列舰船级。从1908年至1912年,该级别共建成4艘舰只,分别为:主导舰黑尔戈兰号、奥尔登堡号、东弗里斯兰号以及图林根号。其设计较之前级拿骚级有了显著改善:它们以更大的305毫米主炮取代了装备于早期舰只上的280毫米炮,并有更高效的推进系统。作为德意志帝国海军唯一设置三座烟囱的无畏舰,黑尔戈兰级在外观上可以轻易的与前级区分开。但另一方面,舰只仍沿用了前级的六边形主炮布局。

黑尔戈兰级舰只在入役公海舰队后组成了第一战列分舰队的第一支队,与隶属于第一战列分舰队第二支队的拿骚级舰只并肩作战。它们都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主要战斗,包括在北海的日德兰海战以及在波罗的海的里加湾海战。全部4艘舰均在战争中幸存,但没有成为被扣押在斯卡帕湾的德国舰队的一分子。当德国主力舰只在斯卡帕湾自沉后,4艘黑尔戈兰级舰只作为沉没舰只的替代品被赔偿予协约国。东弗里斯兰号被美国海军带走,并于威廉·米切尔在1921年7月进行的空中力量演示中用作靶舰。黑尔戈兰号及奥尔登堡号被分别分配至英国和日本,并于1921年报废。图林根号则于1920年被交付至法国,用作法国海军的靶舰,该舰最终于1923年至1933年间拆解。

==设计==

在英国、法国及俄国于1907年签署了三国协约后,使德国变得非常孤立。在欧洲大陆,德国于东、西两端分别受到俄国及法国的掣肘;而英国则携其强大的海军力量,同样能够封锁德国进入世界航运的通道。海军上将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对事态的发展作出回应,要求研发更新和更强的主力舰。他对此事的想法是,“我必须牢记我的目标… 出于技术和组织原因,以及政治金融的原因,更应尽可能坚定的建立”。他的诉求促成了《舰队法第二修正案》的制定,并于1908年3月27日获得通过。

对于德国的第二个无畏舰船级,所需进行的变动从首次设计起便存在很大的争议。1906年5月,帝国海军部得知英国正在建造装备13.5英寸(340毫米)炮的战列舰。为此,海军总部主张将主炮的口径从280毫米(11英寸)提高至305毫米(12.0英寸)。提尔皮茨并不情愿接受这一改变,因为他希望避免升级与英国的军备竞赛。

提尔皮茨在增加新舰只的装备上犹豫不决,直至他于1907年春获悉美国海军正在建造携305毫米主炮的战列舰。1907年3月,提尔皮茨下令建造部门起草305毫米(12.0英寸)主炮和320毫米(13英寸)加厚装甲带的设计。主炮的布局仍然存在一些争议。英国为巴西建造的两艘米纳斯吉拉斯级战列舰搭载了相同数量的舰炮,但效率更高。这是因为一对超射炮塔连同两个以雁列式布局安装在舰舯的炮塔可以布置在舰只的任意一端。提尔皮茨青睐于为黑尔戈兰级采取这种布局,但建造部门却认为两个超射炮塔极易被一击失效。结果,新船级保留了前级拿骚级的六边形排列。

《舰队法第二修正案》规定大型军舰的使用年限将从25年降低至20年,这是为了迫使帝国议会为建造更多的舰船拨款。使用周期的缩短意味着岸防战列舰齐格弗里德级、奥丁级以及前无畏舰勃兰登堡级都需要被替换。提尔皮茨在1906年的《舰队法第一修正案》中未能获得的战列舰此时已获议会批准。此外,舰队法还额外增加了10亿马克的海军预算。在四艘萨克森级铁甲舰被四艘拿骚舰替换后,三艘齐格弗里德级舰只——齐格弗里德号、贝奥武夫号、弗里特约夫号,以及独有的一艘岸防战列舰奥尔登堡号,都被纳入接下来的替换计划。黑尔戈兰级舰只——黑尔戈兰号、东弗里斯兰号、图林根号和奥尔登堡号,分别被赋予“替代齐格弗里德号(Ersatz Siegfried)”、“替代奥尔登堡号(Ersatz Oldenburg)”、“替代贝奥武夫号(Ersatz Beowulf)”和“替代弗里特约夫号(Ersatz Frithjof)”作为临时名称进行订购。
124,0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