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台风奥马尔

增加 4,623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台风奥马尔(英语:Typhoon Omar),在菲律宾名为台风露西恩(英语:Typhoon Lusing),是继1976年的台风帕梅拉以来吹袭关岛的最…”
台风奥马尔(英语:Typhoon Omar),在菲律宾名为台风露西恩(英语:Typhoon Lusing),是继1976年的台风帕梅拉以来吹袭关岛的最强台风,也是对该岛造成破坏最严重的台风之一。系统源于1992年8月23日西太平洋上空的大规模季风槽,在向西移动的过程中缓慢强化成热带风暴,但因附近另一个热带气旋的影响而没有马上得以进一步增强。两场风暴间的距离拉开后,奥马尔迅速发展成强劲台风,于8月28日以风力时速195公里强度登陆关岛。次日,气旋达到最高强度,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估计其1分钟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240公里,属“超级台风”标准。9月4日吹袭台湾东部前,奥马尔有大幅减弱,次日再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上空,于9月9日逐渐消散。

奥马尔在关岛夺走1条人命,并造成4亿5700万美元的损失。时速高达248公里的强烈阵风令全岛绝大多数区域停电数天之久。停电还令供水系统无法正常运作,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岛上的办事处连续11天无法发出灾害公告。岛上有2158套房屋受损或被毁,3000人无家可归。关岛的建筑法规从此提高标准,规定建筑物需要抵御时速250公里的狂风袭击,多家保险公司也停止对那些不是采用混凝土建造的房屋提供新的保险政策。从菲律宾以北较远处海域经过期间,台风造成11人死亡,并对538套房屋造成价值9.03亿菲律宾比索(相当于3540万美元)的破坏。奥马尔接下来给日本南部岛屿带去狂风和小雨,该国农作物遭受了4.76亿日圆(相当于380万美元)的损失。气旋在台湾部分地区引发洪灾,导致3人遇难,经济损失约65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是农业损失。

==气象历史==

8月20日,西太平洋开放水域上空出现热带扰动,并表现出对流或雷暴持续存在的迹象。在此期间,西太平洋盆地有两个热带气旋消散,还有一个转变成温带气旋,这使得西太平洋上空的季风槽(西太平洋的大部分风暴都是由该季风槽催生出来)变得更有利于热带天气系统发展。据日本气象厅记载,之后发展成奥马尔的热带低气压是于协调世界时8月23日下午18点形成。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估计系统的发展速度没有这么快,于UTC当晚21点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再于次日开始针对第15W号热带低气压发布公告。

低气压总体向西移动,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8月25日将其升级成热带风暴,日本气象厅则在次日跟进。气旋向西移动的速度开始减慢,其西侧不远处的热带风暴波利在奥马尔上空产生强烈风切变,令其强化速度减缓。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指出,风切变可能会使风暴的环流和对流分离,令其强度下滑。但随着奥马尔和波利之间的距离拉大,两个气旋间发展出高压脊,奥马尔因此转向北上,再转朝西偏北方向飘移,并因行经洋面风切变减弱而得以继续增强。8月27日清晨,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奥马尔升级成台风,UTC当晚23点左右,系统中开始呈现出风眼。8月28日,奥马尔进入快速增强期,日本气象厅也在这时将其归类为台风。此后不久,风暴以1分钟持续风速每小时195公里强度登陆关岛,直径37公里的风眼从该岛北部缓慢经过,行进过程历时2.5小时。

据日本气象厅估算,奥马尔于UTC8月29日下午18点达到10分钟持续风速每小时185公里,最低气压920毫巴(百帕,27.17英寸汞柱)的最高强度,台风在此强度下保持了24小时,然后开始逐渐减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估计气旋的1分钟持续风速为每小时240公里,达到超级台风标准。两天后,台风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监控海域,该机构将风暴命名为“露西恩”(Lusing)。到了UTC9月3日下午15点,日本气象厅已把奥马尔降级成热带风暴,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评估气旋直至次日都还有台风强度。风暴总体继续向西移动,于9月4日从花莲县秀姑峦溪口登陆台湾东海岸。奥马尔用了7小时穿越台湾,然后从云林县进入台湾海峡。9月5日,风暴在经过台湾海峡后从福建省厦门市附近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接下来奥马尔迅速减弱为热带低气压,然后转向西偏南,在穿越中国南部期间继续急剧弱化,于9月9日在越南北部上空完全消散。
248,5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