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梅塞施密特Me-262战斗机

增加 9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梅塞施密特Me-262战斗机 ''' [[ 德语 ]] :Messerschmitt Me 262 Schwalbe)是德国梅塞施密特飞机公司在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末期为德国空军制造的一种 [[ 喷气战斗机 ]] 。该机于1944年夏末首度投入实战,成为 [[ 人类 ]] 航空史上第一种投入实战的 [[ 喷气机 ]]
德国飞行员称Me-262为涡轮(Turbo),盟军则称之为暴风鸟(Stormbird)。虽然燃料以及稀有 [[ 金属 ]] 的缺乏使得Me-262大战中未能完全发挥其性能优势, [[ 德国 ]][[ 飞行员 ]] 驾驶该型战斗机在二战期间仍取得击落约509架敌机(含轰炸机),自损100架的战绩。
==发展==
Me-262早在二战前已经开始研发,名为P.1065计划。计划于1939年4月首飞,原型机与最后投入实战的Me-262非常相似。但由于缺乏经费而拖慢了研发进度,当时空军的高层都认为使用传统 [[ 战斗机 ]] 就能够打赢战争,于是把经费投放去研发其他机种。
后掠翼的概念早于1935年由德国气动力学家阿道夫·布斯曼(Adolph Busemann)提出,1940年威利·梅塞施密特(Willy Messerschmitt)开始研究这个 [[ 概念 ]] 。1941年4月他提议把一对35度后掠的机翼安装到Me-262上。然而提议并没有被采纳,1944年提出的两个高速版本HGII和HGIII分别有35度和45度的 [[ 后掠翼 ]] 。投产的Me-262有一对前缘后掠18.5度的机翼,以维持飞机的重心。Me-262 V1到V4原型机都是以后三点式(前2后1)机轮支撑,后来发觉在起飞时水平尾翼受到主翼和 [[ 发动机 ]] 遮挡而失效,无法拉起飞机。于是在第5架原型机改用前三点式机轮(前1后2),问题迎刃而解。
首次试飞于1941年4月展开,但由于BMW 003 [[ 喷气发动机 ]] 尚未研制成功,Me-262 V1仅能在机鼻装上容克(Junkers)的Jumo 210活塞发动机试飞。BMW 003装上Me-262 V1后,机鼻的活塞发动机仍然被保留着,万一两具BMW 003发动机同时熄火,试飞员仍能够转用活塞发动机着陆。
1942年3月25日,试飞员弗里茨·温德尔(Fritz Wendel)驾驶着有3具发动机的Me-262 V1升空,升空不久后两具BMW 003发动机突然熄火,温德尔发动备用的Jumo 210发动机,把原型机从失速的险境救出, [[ 安全 ]] 着陆。
1942年7月18日,V3原型机只带着两具喷气发动机由试飞员弗里茨·温德尔驾驶在 [[ 德国 ]] 京茨堡(Günzburg)附近的利佛海姆(Leipheim)升空。BMW 003发动机已经证实不太可靠,V3换装了新的容克Jumo 004喷气发动机。虽然Jumo 004比BMW 003可靠得多,但Me-262要与阿拉多(Arado)Ar 234轰炸机争夺发动机供应。与 [[ 英国 ]] 的流星式战斗机劳斯莱斯韦兰(Welland)喷气发动机相比,Jumo 004的可靠性还是非常之低。
翌年的试飞中,发动机问题仍然困扰著Me-262,使得生产速度非常缓慢。1943年11月26日, [[ 希特勒 ]] 参观了Me-262的试飞后要求把它改成轰炸机。虽然机身的修改早在1942年便完成,但由于缺乏 [[ ]] [[ ]] 这两种高耐热能力的 [[ 金属 ]] ,发动机需要重新设计并使用一些耐热能力较差的 [[ 合金 ]] 。到1944年才开始量产。
249,6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