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Me 163战斗机

大小無變化, 3 年前
设计特点
==设计特点==
Me 163的机身设计,在无动力状态时,是一架无水平尾翼[[滑翔机]]。机身粗短,在机头有一个连接[[发电机]]的小[[螺旋桨]],当它飞行时会被流过机身的[[气流]]带动而转动从而产生提供全机的[[电力]]。机身中段设置内外套管的大容量燃料罐,外管装载氧化剂(1550公斤[[过氧化氢]][[水溶液]])内管装载还原剂(468公斤[[ 甲醇]] ),因此较同期[[飞机]]粗短。机身后段液体火箭发动机有大小两个反应室,通过开闭和切换可改变推力和工作时间,但总的来说,其2吨燃料平均仅可维持约7.5分钟有动力飞行。
Me 163使用非常高毒性和腐蚀性的两种液体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主要是[[甲醇]]和过氧化氢的[[化学反应]]从而生成向后喷射的[[水蒸汽]],产生向前的[[反作用力]],其[[化学方程式]]如下:
Me 163在左右翼根处各安装一门30毫米口径MK-108[[航空]]机炮,两门机炮各有60发[[弹药]],对于轰炸机的破坏力相当强。然而,Me 163的高速缩短飞行员的瞄准时间,30毫米弹头也需要累积命中数发才有机会击落诸如B-17一类的大型目标,因此Me 163的机炮实际效果有限。
Me 163主要为战争末期招收的缺乏空战经验的新飞行员设计。盟军早期缺乏合适的远程战斗机时,无护航的集群轰炸表明,轰炸机群密集编队的大量0.5寸机枪自卫火力即便对Me 109也[[心理]]效果远大于实际上的威胁甚至时有误伤友机;且机群下方的自卫火力最弱,机群上方的自卫火力次弱。因此航程短的Me 163只部署在盟军昼间轰炸机群的必经之路上,在轰炸机群通过时飞至机群下方,然后以其达81米/秒的爬升速率(P 47、P 51的5倍,Me 262的3.5倍)高速跃升,在从下方向上高速穿过机群时有1次射击机会,在到达高空转入俯冲后,又有1次自上而下高速穿过机群的射击机会;因此每次出击最多可攻击轰炸机群2次,随即燃料告罄需滑翔降落;盟军远程护航的螺旋桨战机此时有机会攻击失去动力的Me 163。Me 163的高爬升率使 [[ 飞行员 ]] 在攻击时不必考虑敌方战机的追击以及轰炸机群对上下方贫弱的火力,只须集中精力将火炮瞄准盟军轰炸机。因其战果有限,后德国在战争的最后1年又开发了固液火箭混合的Ba 349,亦采用这种战术,垂直发射,其爬升速率达到当时惊人的190米/秒,但航程更短且数量稀少,未有确定战果。
249,3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