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淡水区

增加 9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淡水区.jpeg|有框|右|<big>淡水区</big>[https://photo.travelking.com.tw/scenery/16EFB951-E41F-47C5-A628-2C4CA6886ADE_e.jpg 原图链接][https://www.travelking.com.tw/zh-cn/tourguide/scenery952.html 来自 travelking 的图片]]]
''' 淡水区 ''' ,位于 [[ 台湾省 ]][[ 新北市 ]] 西北沿海,位于 [[ 淡水河 ]] 的出海口北侧,北邻三芝区,南邻台北市北投区,西滨台湾海峡,西南与八里区以淡水河一水之隔。河光山水、风景秀丽,自古为台湾八景之一,昔日并有“东方威尼斯”之称<ref>[https://dy.163.com/article/E9CT5RRM0524FREC.html 台湾淡水,昔日被称作东方威尼斯,一个你来了之后不想再来的地方],网易号,2019-03-04</ref>。在历史上曾经是台湾第一大港,也是西方文明在台湾北部散播的起点。今日之淡水区,北邻三芝区,南以关渡和台北相接,西濒 [[ 台湾海峡 ]] ,并与八里一水之隔。东西长11.138公里,总面积70.6565平方公里。
淡水区行政区域划分为33里,计有562邻, 2006年12月底人口数129898人( 不含外来学生人口) 。 淡水镇公所为淡水镇最高行政机构,由镇长主持镇政下设民政课、财政课、建设课、工务课、 [[ 农业 ]] 课、兵役课、秘书室、人事室、主计室、政风室及另设所属机关清洁队、 [[ 图书馆 ]] 、托儿所,依法办理相关业务。
淡水是 [[ 东南亚 ]] 海陆的中途站,大屯山又是极好的航途指针,因此至今七千年来一直有人类入居淡水,以部落形式过着渔猎、放耕的 [[ 生活 ]] 。淡水 [[ 原住民 ]] 皆属居住于台北一带的凯达格兰平埔族住民,早期中国和日本的船只,经常停泊淡水,和他们从事贸易。
今天淡水地区地名如:沪尾、八里、大屯、圭柔山、北投子等都是平埔族住民留下的。在八里的十三行、淡水港仔平等,尚留有凯达格兰人时代的大片 [[ 遗址 ]]
==地名由来==
古时候“淡水”是一个地方的总称,使用于淡水河口与淡水港,更早以前甚至是指整个台湾北部。而“沪尾”即是村落名称,后来“淡水”与“沪尾”并用, [[ 日本 ]] 时代“淡水”才正式取代“沪尾”的名称,而延用至今。但是日本时代的淡水郡,包含今之三芝、石门、八里等乡镇。
“沪尾”一说为原住民之语音,一说如《台湾府志》所载,以碎石筑海平之,为渔民捕鱼之所,村处其尾处而得名。
关于淡水这个地方的名称,清治时期基本上是“淡水”与“沪尾”并用。日据时期以后,“淡水”则正式取代“沪尾”的名称,例如淡水线 [[ 铁路 ]] 在测量路线时预定设置“沪尾”车站,最终命名为“淡水”<ref>[https://www.y5000.com/tsfx/44578.html 台湾八景:台湾旅游不要错过的景点],中国历史网,2019-07-08</ref>。
关于英译拼音部份,新北市政府官方使用Tamsui,此为马偕 [[ 牧师 ]] 在1895年出版的“福尔摩莎之旅”(From Far Formosa)一书,以台语拼音使用,已经有百年 [[ 历史 ]] ,新北市交通局表示,将会请台北捷运公司也尊重在地传统,将淡水英译更名为“Tamsui”。
==历史==
淡水是东南亚海路的中途站,大屯山又是极好的航途指标,因此至今7000年来一直有人类入居淡水,以部落形式过著渔猎、放耕的生活。淡水原住民皆属居住于台北一带的凯达格兰 [[ 平埔族 ]] 住民,早期中国和日本的 [[船| 船只 ]] ,经常停泊淡水,与他们从事贸易。
[[ 十六世纪 ]] ,西方海权强国,开始逐鹿 [[ 亚洲 ]] ,台湾优越的地理位置,引起他们的注意。西班牙人为了确保 [[ 菲律宾 ]] 的经营,并为了和荷、英、萄对抗,最先占领北台湾;西班牙人于1629年的秋天,筑圣多明哥城、建 [[ 教堂 ]] ,以做为殖民和宣教的基地,与赴中国、日本贸易及宣教的跳板。他们由淡水溯河入台北平原,降服诸部落,并扩张势力到新竹和宜兰一带。
1641年,荷兰为防止中日贸易路线被西班牙截断,遂驱逐西人并重新筑城(即今之「红毛城」)。他们除了镇抚平埔族,也招聚汉人来此拓垦,并致力于硫磺、鹿皮及土产的运销,更利用淡水为港口和 [[ 中国大陆 ]] 互市。1661年,郑成功渡海东征,驱逐南台湾的荷兰人,淡水也暂归明郑。此后,淡水除了原有「汉番交易」之外,汉人已渐渐到此从事拓垦,直到明郑降清。   渐渐的,淡水因与大陆最近,本身又为良港,「沪尾」由渔村渐成街庄和通商港口。 [[ 康熙 ]] 年间淡北开治设防,淡水由番社渐成村庄,山区也逐渐开拓。早期港口发展在南岸之八里,1792年清廷才正式开放八里坌与大陆对渡,但因泥沙淤积腹地有限,港埠遂又逐渐移至北岸淡水。1808年,水师守备由八里坌移驻淡水。此后,淡水街民环福佑宫形成街衢。
==视频==
269,38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