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968
次編輯
變更
台北机厂
,無編輯摘要
[[File:台北机厂.jpeg|有框|右|<big>台北机厂</big>[http://photocdn.sohu.com/20130114/Img363411353.jpg 原图链接][http://roll.sohu.com/20130114/n363411346.shtml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2019年8月文化部成立“国家铁道 [[ 博物馆 ]] 筹备处”,专责推动行政法人国家铁道博物馆软硬建置整体规划等筹备工作,未来此法人机构由 [[ 文化部 ]] 与交通部共同监督。
==简介==
台北机厂厂区位于 [[ 台北市 ]] 信义区新仁里近松山区交界处;北临市民大道与京华城相对面;南临台北市东西向快速道路高架道与 [[ 松山烟厂 ]] 相隔。
==历史==
据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出品之《北厂80-见证台湾铁道工业的黄金年代》所述。早在1885年刘铭传选择大稻埕作为 [[ 铁路 ]] 开工的起点时,他也在此兴建了“台湾机器局”,地点就位于今台北市北门塔城街附近,主要业务为制造兵器和铁路机器,兼铸造货币、修理 [[ 船舶 ]] 等。日本统治台湾之后,接收清军撤退时尚未破坏之铁路相关机具,1895年10月并将机器局改称为“临时台北兵器修理所”,作为炮兵工厂使用。1899年“台湾总督府铁道部”成立,计划全面兴建台湾西部纵贯铁路,并借用炮兵工厂部分空间作为“车辆工厂”,之后又改称为“台北工场”,此即为“台北机厂”之前身。随着铁路兴筑进程延伸至全省,以及急速成长的铁路运输量,腹地有限的台北工场,已无法满足日渐增加的铁路维修需求, 考量机厂占地面积大,而且不能与 [[ 铁路 ]] 站体设施距离太远,因此便选择了位于台北华山车站与松山车站间铁路线上的兴雅庄(今信义区),作为新厂的设置地点,而为了有别于旧厂,新厂也暂时命名为“新台北铁道工场”。1931年,台北工场的新建工程终于动工,厂房配置由日本铁道 [[ 工程师 ]] 速水和彦所规划设计,其规模之浩大,当时号称是 [[ 东亚 ]] 最大的铁路机厂迁建计划。兴建工程期长达4年,至1935年完工,全厂总面积为193,912平方米,厂房面积达57,200平方米,完工启用之后定名为“台北铁道工场”,也成为全台湾最具规模的铁路车辆维修后勤中心。
战后,该厂区成为台湾铁路管理局首要车辆基地,直至交接任务与富冈基地前。
该厂区之主要业务保养及维修 [[ 电力机车 ]] 、电联车、柴电机车。有时,厂区也会负责进行车辆之改造更新工程(如将平快车改造为冷气平快车,又如太鲁阁号之内部装设整理)。早年,该厂区曾一度生产 [[ 不锈钢 ]] 制守车出口泰国。
厂区内设有一座自落成时留存至今、 [[ 设计 ]] 风格受现代主义影响的员工澡堂;该地曾为电影《天台》拍摄场景之一,也是厂区第一个被指定为台北市市定古迹的建筑。[1] 法国 [[ 导演 ]] 卢贝松电影《露西》也曾在机厂周边取景。
台北机厂原设有人事室、 [[ 会计 ]] 室、政风室、总务室、劳工安全卫生室,并另有技术组、工作组、 [[ 材料 ]] 组与厂内数座工场[2] 。大多组织人员现已搬至富冈基地,仅留少数保全人员。
在纵贯线台北=松山区间地面四线时期,其最南侧一线为华山站管理之站外侧线,并被称为台北机厂侧线;华山站主要站外专用侧线都是由此线分出。
在厂区外围设有员工车站(无正式站名,内部称呼台北机厂前),平常工作日有两班通勤 [[电动车组| 电联车 ]] 供员工上下班搭乘[3] ;离开机厂的 [[ 列车 ]] 也需在此等候调度;往松山站方向则进入地下段路线,可经由路线出土段至松山站,由松山行车室管制发车。
在2010年代初期,厂区路线为纵贯线汐科(不含)=板桥地下化区间中唯一地面 [[ 轨道 ]] 区间,并于至台北站方向设有折返线,以供列车折返进入厂区(由于设有此一折返线,一列推拉式自强号列车维修或改装需分二至三次完成)
2012年1月31日,台北机厂与松山 [[ 车站 ]] 间的连络线(机厂侧线)正式停用并拆除。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