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664
次編輯
變更
雾社事件
,無編輯摘要
雾社事件是台湾人在日治时代最后一次武装抗日行动(汉人在[[西来庵事件]]后已放弃武力斗争,改采社会运动模式)。虽然在1896年日本占据至1920年间,台湾原住民死士先后发动150余次武装抗日行动,但仍以日后发生的雾社事件最为惨烈。后世有不少作品纪念此事件,著名的有邱若龙的[[漫画]]《雾社事件》、邓相扬的[[小说]]《[[风中绯樱]]》以及魏德圣执导的[[电影]]《[[赛德克·巴莱]]》。
==发生背景==
清帝国自1684年起统治台湾,对台湾的移民拓殖并不积极(甚至为避免动乱而多加限制),对台湾原有之原住民,虽有时亦使用武力进行“开山”,征剿不服公家之原住民部落,主要方针仍以“画界封山”将不愿承认清帝国统治权之“生番”隔离于界线外的消极 [[ 政策 ]] 为主;故即便台湾清治时期末期开始较积极的“开山抚番”政策,高山原住民仍大体保存了各自的文化与社群。因此1895年政治观念受西方影响、强调国家 [[ 领土 ]] 及对全体国民拥有管理权的日本占领台湾后,被日方称为 [[ 高砂族 ]] 的高山原住民与日本的冲突就不可避免。
雾社位台湾中部山区, [[ 浊水溪 ]] 上源于此。当地原住民 [[ 赛德克族 ]] 人因地处台湾中央地带的深山,尤属与外界接触稀少之部族,以数十至数百人为单位,组成 [[ 部落 ]] 的雾社群赛德克人,居住在雾社台地。计有马赫坡社(Mhebu,今庐山温泉区)、荷戈社(Gungu,荷歌社,今春阳部落)、塔洛湾社(Truwan,今春阳温泉)、波亚伦社(Boarung,今庐山部落)、斯克社(Suku,今台14线云龙桥附近)、罗多夫社(Drodux,今仁爱国中至清境农场附近)、巴兰社(Paran)、塔卡南社、土冈社、西袍社(Sipo)、卡兹库社等十余部落。
由于居于 [[ 中央山脉 ]] 中央枢纽的重要地理地位, [[ 日月潭 ]] 及周边的雾社,自日治初期即是台湾总督府开发山地林矿资源的重点地区,世代居住于此,地域性强烈、不受拘束的赛德克人也不可避免地与日方政府发生 [[ 冲突 ]] 。1897年日方为开辟道路,派出测量队至雾社一带进行探勘,遭到赛德克人攻击而全灭;将赛德克人视为反抗者的日方因此展开对雾社的 [[ 经济 ]] 封锁,于1902年试图将既有隘勇线向深山推进,再次与赛德克人发生人止关事件,赛德克族虽然于此役击退日军(赛德克人因此役日军士兵头戴红色军帽,日后称日本人为红头人"tana dulu"),但仍因日方策动的姐妹原事件及持续的封锁而无以为继,最后在1910年代向日方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