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32
次編輯
變更
科特迪瓦革命战争
,無編輯摘要
[[File:科特迪瓦革命战争22.jpg|350px|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19/585c2652ca5d46d898b7c340737d003a.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14980951_120059707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之后法军决定介入帮助科特迪瓦稳定局势,却导致敌意增加和攻击外国士兵与平民事件增多。2006年局势进入最紧张,许多谣言说法军和 [[ 联合国 ]] 已经无法控制内战爆发。联合国维和行动在局势缓和时介入,但是他们发现得面对复杂情势和众多暴民、叛军。2007年3月的和平协定看似终止了 [[ 冲突 ]] ,期望能借由选举解决冲突,重新整合国家。在经过6次的延期后,2010年10月终于举行大选。
==冲突由来==
*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长达30多年的 [[ 总统 ]] 任期结束,迫使国家进入首次面对民主试炼。乌弗埃-博瓦尼自从独立后就担任总统,前后长达33年。当然他具有一些领导力和政经才能,但国家 [[ 政治体制 ]] 并未正常建立,而仅仅围绕着他的个人崇拜基础上。1993年12月他逝世后,群龙无首。政府系统被迫开放政治资源,第一次由乌弗埃-博瓦尼以外的人于 [[ 选举 ]] 中公开竞争。 *科特迪瓦有大量外国移民,引发选举 [[ 投票权 ]] 的争议。目前科特迪瓦大约有26%居民具有外国血统,有许多是来自北方贫穷的布基纳法索。其中许多人已经在科特迪瓦生活两代以上,其中有一部分是曼丁哥族后代,与科特迪瓦北部原住民同种。这些种族问题过去长期以来被乌弗埃-博瓦尼总统强力压制,但他死后已逐渐浮现。“科特迪瓦化”一词原本是亨利·科南·贝迪埃所创立,用来宣导科特迪瓦全体国民的 [[ 文化 ]] 认同;但目前已经被 [[ 民族主义 ]] 者和仇外政客借用,以代表科特迪瓦南部人民,尤其是居住于首都 [[ 阿比让 ]] 地区者。 *歧视布基纳法索人的情势使得邻国紧张,担心会有大量难民移入,其中尤以 [[ 布基纳法索 ]] 为最。 由于与 [[ 第三世界 ]] 和 [[ 发达国家 ]] 之间的贸易条件恶化,所导致的经济衰退,更加剧了文化和 [[ 政治 ]] 问题。 *第三世界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 [[ 经济 ]] 往来恶化,加深文化和政治 [[ 冲突.]]。 *失业迫使一些都市人回家耕田,之后他们发现自己被 [[ 移民 ]] 来的外资或大地主剥削。
==情势升高==
最初暴力对象是非洲裔的“外国人”,因为科特迪瓦的繁荣吸引很多 [[ 西非 ]] 的人移居到此,1998年已经有26%人口是这些人,这26%中的56%又以布基纳法索来的居多。这种氛围使得种族冲突更紧张。乌弗埃-博瓦尼的 [[ 政策 ]] 允许布基纳法索人住在科特迪瓦,被批评是想借此得到那群人的死忠选票。
1995年,情势更激烈,因为有些布基纳法索人在塔波的 [[ 种族 ]] 冲突中被杀。
种族冲突在地主和雇主间也很激烈,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比特族与包尔族之间,以及比特族与罗比族之间。这是当年独立之后,政府鼓励中部的包尔族人大举移民到西部和西南部的肥沃地区,并允许他们种 [[ 可可 ]] 和 [[ 咖啡 ]] 维生所产生的结果。经年累月下来,开始有一些比特族人痛恨这些成功的外来农民。许多移民被禁止行使投票权,使得选举形同虚设。
==导火线==
冲突的导火线是政府在2000年大选前快速草拟《血统论法案》,要求总统候选人的父母都必须出生于科特迪瓦,随后立即在公民投票中获得通过。此一法案导致北方的候选人阿拉萨内·瓦塔拉无法参选。瓦塔拉代表了人口数占优势的北方地区 [[ 穆斯林 ]] ,尤其是从马利和布基纳法索来的贫穷移民,他们通常在咖啡和可可田过着 [[ 奴隶 ]] 般生活。此一法案直接导致了这些族群起来诉求于 [[ 暴力革命 ]] 。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