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非纳粹化

增加 23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非纳粹化.jpeg|有框|右|<big>非纳粹化</big>[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7768215116/640 原图链接][https://new.qq.com/omn/20190219/20190219A035UC.html 来自 腾讯网 的图片]]]
'''非纳粹化'''(德语:Entnazifizierung),是同盟国为了清除[[纳粹主义]]影响德国之转型正义运动 <ref>[https://m.sohu.com/a/163165105_99935212 德国去纳粹化:正视历史方不重蹈覆辙],搜狐,2017-08-08</ref>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主义在社会、[[文化]]、出版、[[经济]]、司法和政治等方面皆造成严重影响。1945年德国二战投降,胜利的同盟国根据波茨坦协定,在当时的德国和奥地利进行的。该运动依民主化、非军事化和非纳粹化三大准则进行实施。德国方面,盟国管制理事会在1946年1月柏林通过了几项去纳粹化命令,借此可以划分被审查人员的[[政治]]角色,并且对之展开司法调查。
==德国的情况==
非纳粹化实际执行状况并未依[[波茨坦]]协定最初原订计划施行,仅在各个占区分别实行,执行强度和流程也各有差异 <ref>[http://news.sina.com.cn/o/2005-07-27/14296542871s.shtml 德国的非纳粹化运动],搜狐</ref>
部分地区初期曾出现大规模拘捕情况。单是西德的3个占区就有达182,000人被捕,但直到1947年1月1日有86,000人被释放,直到1947年被拘捕的人:
248,8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