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334
次編輯
變更
林继凡
,→生平简介
丑角巨匠、《十五贯》中扮演娄阿鼠的王传淞,门下从不纳徒,除非他发现对方是块“值得雕琢的玉”。看了林继凡演的戏,王传淞一下子被打动了,“这孩子长得标致,嗓音脆亮,演得伶俐,是块‘大料’!”他的审美标准与众不同:昆剧的丑角并不非得长得“歪瓜裂枣”,相反,应该找条件特别好的人来演。王老认准了林继凡:像这样既标致又聪明的小花脸,将来肯定有出息。王传淞当时已60多岁,还活跃在舞台上,他开始教林继凡学丑行的很规范的程式。经过20多年的学艺,林继凡终成正果。
“昆曲名丑王传淞和我坐茶馆时说过,优秀演员一出场就能使九龙口(表演中心区)显得充实起来。如今,他的弟子林继凡朝九龙口走来,还没有走到就以其生动的表演充实了九龙口。我爱看这位演员的表演艺术……”1982年5月1日,林继凡在 [[ 南京 ]] 演出《游殿》(饰法聪),著名美学理论家王朝闻看后极为兴奋,连夜走访林继凡,并通宵达旦地写下了一篇5000字的戏评,赞扬林继凡把法聪这个年轻和尚刻画得入情入理、新意盎然。
同年5月,76岁高龄的王传淞决定破例收林继凡为徒。于是,在王老教过的很多学生中,林继凡成了他唯一的入室弟子。在拜师会上,王传淞语重心长:“希望你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依然要像过去那样,不要学我王传淞,而是学我王传淞怎么去演剧中人。”林继凡始终遵循王老师这种创造人物的方法,一个戏一个戏地琢磨,然后把它化为自己的东西。身怀绝艺的老艺术家倾囊相授《十五贯》、《游殿》、《议剑》等20多出传统昆剧,林继凡一一继承了下来,并有不少戏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回忆那段师生情缘,林继凡说:“这是我的幸福,终身受益。”
“丑”到极致便是“美”
就像他塑造的角色“法聪”一样聪明的林继凡,除了向老师学习以外,还善于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方法。从小就经常被祖父带到书场去听书,进戏校又初学评弹,业余时间除了画画,林继凡多年来最大的爱好便是听书,使他深谙评弹艺术的渊博。他深知:昆曲和评弹本来就相通。为了把评弹中的“活口”融入昆曲丑角的表演中,林继凡就经常向评话大师[[金声伯]]讨教,金先生则热心地为他的角色塑造和表演出了不少好点子。
《十五贯》里的娄阿鼠,《长生殿》中的[[高力士]]、酒保,《 [[ 水浒记 ]] 》中的张三郎,《芦林》中的姜诗,《狗洞》中的假状元,疯僧济颠,奸臣[[阮大铖]]……在舞台上演了四十年丑角的林继凡,为观众创造的却是美,追求的是审美情趣的最大化。他所扮演的角色或机敏,或灵巧,或正直,或诙谐,或奸诈,或贪婪,无不出色。观众都说:“林继凡演的丑戏,只只好;塑造的人物,个个活。”其中,他的代表剧目、享誉剧坛的“丑”戏―――《游殿》、《活捉》、《芦林》、《醉皂》、《议剑》等,以脱俗的气质和精到的“笔墨”广受欢迎。究其因,既与他长期在王传淞老师指点下得其韵味有关;又与他长期从[[张辛稼]]先生习画有关;更与他注重修养,探求艺理有关。
作为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林继凡追求的不光是戏曲艺术本身,而是大美术的观念,是一切审美的、视觉的艺术。他始终牢记业师王传淞的教诲,不死学硬搬技艺,而是注重传神,讲究“神韵”,在艺术上不断创新,做到“动静皆戏”。他还注重修养,钻研艺理,执著地耕耘在他那小小的画室。但他画画绝不仅仅停留在修身养性的层面上,而是将绘画中悟到的理念运用在他的舞台表演中。在他看来,戏曲就如同把画笔延伸至舞台上,是流动的画面。长期以来,在他的表演和绘画中,始终渗透着对中国美学思想的追求,这也是他不论从事什么都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