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广汉郡

增加 3,472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广汉郡,中国古郡名。汉初分蜀郡、巴郡置。郡治在梓潼县。东汉移治雒县。三国以后屡有析置。隋初废。 ==历史== 汉高帝…”
广汉郡,中国古郡名。汉初分蜀郡、巴郡置。郡治在梓潼县。东汉移治雒县。三国以后屡有析置。隋初废。

==历史==

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分蜀郡东部与巴郡数县置广汉郡。[1]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割广汉郡南部僰道等县与新征服的南夷地区置犍为郡,世曰:“分巴割蜀,以成犍、广”[2]。后又以氐族之地置阴平道、刚氐道、甸氐道,属广汉郡。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广汉郡领梓潼、汁方、涪、雒、绵竹、广汉、葭明、郪、新都、甸氐道、白水、刚氐道、阴平道,共十县、三道。都尉治绵竹,北部都尉治阴平道。属益州刺史部。有167499户,662249人。

王莽改广汉为就都。两汉之际,广汉为公孙述所据,改名为梓潼郡。东汉初年,析置德阳县。汉安帝永初二年(108年),分阴平道、甸氐道、刚氐道置广汉属国,治阴平。广汉郡治先后迁至涪县、雒县。雒县同时为益州刺史治所。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析广汉郡梓潼、涪、葭萌等县置梓潼郡。

蜀汉析郪县、广汉、德阳等县置东广汉郡。西晋以东广汉郡为广汉郡,以广汉郡置新都郡。277年—283年间,新都郡一度为新都国。太康三年(282年),广汉郡属梁州,领广汉、德阳、五城三县。太康六年(285年)省新都国,入广汉郡。刘宋、南齐时广汉郡领雒、什邡、新都、五城、郪、阳泉五县。隋开皇中废。

==现广汉市资料==

广汉市南距成都38公里。南接青白江区,北与德阳市中区和什邡市接壤,东邻中江、金堂县,西靠 彭州市和 新都区。幅员538平方公里,有耕地46.79万亩。辖4乡20镇,人口58万。

广汉历史悠久,古为雒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属广汉郡。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益州治。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为广汉郡治,又为益州治。东汉兴平元年(914年)益州治迁成都。隋开皇元年(581年)废广汉郡,雒县直属益州。大业二年(607年)雒县属蜀郡。公元618年唐罢诸郡为州,雒县属益州,武后垂拱二年(686年)于雒县置汉州,雒县为州治。元中统元年(1260年)废雒县,由汉州直辖原雒县地。1361年,明玉珍建立大夏国,恢复雒县建制,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灭大夏,废除雒县,仍由汉州直辖原雒县地。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降汉州为不领县单州。1913年改为广汉县,因广汉郡得名。新中国成立后仍置广汉县,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市政府驻地雒城。境内三星堆遗址,是国内“七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该遗址从新石器晚期延续到商末周初,为古蜀国都邑所在地,距今约4500-3600年。1986年发现的两个祭祀坑,出土青铜面罩、青铜立人像和金杖等珍贵文物400余件,不间断地反映了3600年前的蜀文化。这批文物赴美、英、日等国展出时,引起轰动。据专家推测,三星堆遗址区内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尚未发掘,省文物局等单位拟于2000年有计划地进行发掘。广汉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三星堆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房湖、龙居寺、古雒城等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十余处。
128,7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