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漢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漢郡,中國古郡名。漢初分蜀郡、巴郡置。郡治在梓潼縣。東漢移治雒縣。三國以後屢有析置。隋初廢。

歷史

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分蜀郡東部與巴郡數縣置廣漢郡。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割廣漢郡南部僰道等縣與新征服的南夷地區置犍為郡,世曰:「分巴割蜀,以成犍、廣」[1]。後又以氐族之地置陰平道、剛氐道、甸氐道,屬廣漢郡。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廣漢郡領梓潼、汁方、涪、雒、綿竹、廣漢、葭明、郪、新都、甸氐道、白水、剛氐道、陰平道,共十縣、三道。都尉治綿竹,北部都尉治陰平道。屬益州刺史部。有167499戶,662249人。

王莽改廣漢為就都。兩漢之際,廣漢為公孫述所據,改名為梓潼郡。東漢初年,析置德陽縣。漢安帝永初二年(108年),分陰平道、甸氐道、剛氐道置廣漢屬國,治陰平。廣漢郡治先後遷至涪縣、雒縣。雒縣同時為益州刺史治所。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備析廣漢郡梓潼、涪、葭萌等縣置梓潼郡。

蜀漢析郪縣、廣漢、德陽等縣置東廣漢郡。西晉以東廣漢郡為廣漢郡,以廣漢郡置新都郡。277年—283年間,新都郡一度為新都國。太康三年(282年),廣漢郡屬梁州,領廣漢、德陽、五城三縣。太康六年(285年)省新都國,入廣漢郡。劉宋、南齊時廣漢郡領雒、什邡、新都、五城、郪、陽泉五縣。隋開皇中廢。

現廣漢市資料

廣漢市南距成都38公里。南接青白江區,北與德陽市中區和什邡市接壤,東鄰中江、金堂縣,西靠 彭州市和新都區。幅員538平方公里,有耕地46.79萬畝。轄4鄉20鎮,人口58萬。

廣漢歷史悠久,古為雒縣,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縣,屬廣漢郡。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為益州治。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為廣漢郡治,又為益州治。東漢興平元年(914年)益州治遷成都。隋開皇元年(581年)廢廣漢郡,雒縣直屬益州。大業二年(607年)雒縣屬蜀郡。公元618年唐罷諸郡為州,雒縣屬益州,武后垂拱二年(686年)於雒縣置漢州,雒縣為州治。元中統元年(1260年)廢雒縣,由漢州直轄原雒縣地。1361年,明玉珍建立大夏國,恢復雒縣建制,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滅大夏,廢除雒縣,仍由漢州直轄原雒縣地。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降漢州為不領縣單州。1913年改為廣漢縣,因廣漢郡得名。新中國成立後仍置廣漢縣,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市政府駐地雒城。境內三星堆遺址,是國內「七五」期間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該遺址從新石器晚期延續到商末周初,為古蜀國都邑所在地,距今約4500-3600年。1986年發現的兩個祭祀坑,出土青銅面罩、青銅立人像和金杖等珍貴文物400餘件,不間斷地反映了3600年前的蜀文化。這批文物赴美、英、日等國展出時,引起轟動。據專家推測,三星堆遺址區內還有大量的珍貴文物尚未發掘,省文物局等單位擬於2000年有計劃地進行發掘。廣漢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三星堆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還有房湖、龍居寺、古雒城等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二十餘處。

視頻

廣漢郡 相關視頻

廣漢城市形象短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