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掖鼓楼

增加 13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张掖鼓楼 ''' ,又名靖远楼,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州区市中心。该鼓楼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 [[ 清朝 ]] 顺治年间时曾被烧毁,后于 [[ 康熙 ]] 年间重建。该鼓楼高28米,分为楼台和楼阁两部分组成,楼台下有门洞可供穿行,楼台上还有一口唐代的铜钟。2006年,张掖鼓楼被列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
张掖鼓楼,又名靖远楼、镇远楼、张掖钟鼓楼,始建于 [[ 明朝 ]] 正德二年(1507年),负责兴建的官员为都御使史才宽。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米喇印率军起义时曾烧毁该楼。 [[ 康熙 ]] 七年(1668年)时,张掖鼓楼被甘肃提督张勇主持重建。此后在康熙、 [[ 乾隆 ]] 、光绪年间,张掖鼓楼都曾被维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张掖钟楼已经成为甘肃省境内最大的 [[ 钟楼 ]]
==结构==
张掖鼓楼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甘肃| 甘肃省 ]] 张掖市甘州区市中心,由楼台和楼阁两部分组成,总高28米。其中楼台边长32米,高9米,全用青砖包砌,基部衬砌石条,为上大下小的四方台型,台顶边缘部分砌有1米高的女墙。下部四面 [[ 中轴线 ]] 开券形门洞口,宽4米,高5米,门洞平面呈十字型,下方可供穿行。门洞顶部砌5层砖券,上面嵌刻砖匾额,其中东侧 [[ 匾额 ]] 写有“旭升”,西侧写有“贾城”,南侧写有“迎薰”,北侧写有“镇远”。楼阁分为上下两层,重檐四面坡,攒尖顶,楼顶覆盖青筒瓦,饰琉璃吻兽。其中第一层的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四个方向下各悬挂有一块匾额,东侧为“金城春雨”,西侧为“玉关晓月”,南侧为“祁连晴雪”,北侧为“居延古牧”。第二层的重檐下方也在四个方向上各挂有一块牌匾,东侧为“九重在望”,西侧为“万国咸宾”,南侧为“声教四达”,北侧为“湖光一览”。二层北侧还保留有一块光绪二十四年(1899年)所立的《重修甘州吊桥及镇远楼记》石碑一块。鼓楼东南角有唐钟一口,是用铜为主的合金铸成,钟的外壁略呈 [[ 黄色 ]] ,黄中带铁青。钟高1.3米,纽高15厘米,孔径10厘米,唇高9厘米,口径1.15米;略呈喇叭形,口沿为六耳,口耳较直,重约600公斤。钟身3层,外表铸有图案,每层6格,上层中有3格为飞天,中层中有3格是朱雀、玄武,下层中有3格是 [[ 青龙 ]][[ 白虎 ]]
==保护==
张掖钟鼓楼曾被甘肃省人民委员会以“张掖钟鼓楼及唐钟”与其楼台上的唐钟一并列入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1年由甘肃省 [[ 人民政府 ]] 将张掖鼓楼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张掖鼓楼被进行全面加固维修和 [[ 彩绘 ]] ,这次维修将鼓楼修复至接近初建的形制 。2006  2006 年5月25日,张掖鼓楼被 [[ 国务院 ]] 公布为第六批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 ]]。 2011 年,甘州区文物局委托省文保所编制了《张掖鼓楼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获得下拨资金160万元。2013年维修工作正式开始,工程中对下部楼台台明、台阶踏步、 [[ 拱劵 ]] 砖作,上部柱子、梁架、屋面、木基础等部分实施修缮,当年12月时维修工程已基本完工。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247,18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