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宜都市

增加 12,377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宜都市一般指宜都''' 宜都湖北省直辖、宜昌市代管县级市,位于鄂西南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
'''宜都市一般指宜都'''

[[宜都]],[[湖北省]]直辖、[[宜昌市]]代管县级市,位于鄂西南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南山地过渡地带,东隔长江与[[宜昌市]][[猇亭区]]、枝江市相望,东南邻松滋市,西南、正西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交界,北与[[宜昌市]]点军区接壤,介于东经110°05‘-111°36',北纬30°05'-30°36'之间。

'''宜都市'''版图总面积1357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下辖1个街道、8个镇、1个乡,户籍总人口391864人。

'''2016年''',该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0.54亿元。

'''宜都'''于公元前196年设县制,名为夷道。公元210年,刘备设宜都郡,取“宜于建都”之意。宜都素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鄂西门户”之称,是一代宗师杨守敬、清代学者王永彬、开国上将贺炳炎的故乡。

=='''历史沿革'''==

'''宜都'''境内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确证在置县前5000多年时,人类就已经在该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县境属楚地。

'''秦时'''县域属南郡。

'''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宜都已设有县制,名夷道县,治所在今陆城,隶南郡。西汉末年曾更名为江南县,不久复名夷道县。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属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治今陆城,辖夷道、西陵、佷山三县,“宜都”始得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大将陆逊占领宜都郡,获取夷道、枝江、夷陵、秭归等县。时县域属吴。

'''三国'''时期,宜都郡属吴荆州,辖秭归、西陵、夷道、佷山四县。

'''晋朝'''时宜都郡属荆州,辖夷道、佷山、夷陵三县。东晋太和年间,夷道改名为西道县,后仍复名夷道。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析夷道县置宜昌县,宜都郡遂辖夷道、佷山、夷陵、宜昌四县。西魏时,宜都郡属柘州,辖巴山、夷道、归化、夷陵四县。南朝陈时,后梁与陈划长江为界,将县域分为江北夷道、江南夷道二县。江北夷道县属后梁,江南夷道县属陈。陈天嘉元年(560年)江南夷道县改为宜都县。

'''民国'''初年,宜都县属湖北省荆南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属荆宜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设4区,有集镇13个。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全县划分为3个区、1个督导区,17个乡镇。

'''1987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县级)。

'''1998年'''6月,枝城市更名为宜都市。

'''1949年'''至1957年,宜都县隶属宜昌专区;1958年至1961年隶属宜都工业区;1962年至1969年隶属宜昌专区;1970年至1992年隶属宜昌地区。

'''1992年'''起,属湖北省宜昌市代管。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末,宜都市下辖陆城街道1个街道,红花套镇、高坝洲镇、聂家河镇、松木坪镇、枝城镇、姚家店镇、五眼泉镇、王家畈镇等8个镇,潘家湾土家族乡1个乡,市政府驻陆城街道园林大道1号。'''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宜都市为湘鄂西片区。

=='''地理环境'''==

'''[[宜都市]]位于鄂西[[南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南山地过渡地带,东隔长江与[[宜昌市]][[猇亭区]]、[[枝江市]]相望,东南邻[[松滋市]],西南、正西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交界,北与[[宜昌市]]点军区接壤。全市版图总面积1357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5‘-111°36',北纬30°05'-30°36'。'''

'''宜都市处于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是一个丘陵起伏的半山区。最高点为五峰接壤的帽子尖,海拔1064.6米,最低点为枝城镇的官洲,海拔仅38米。西南地势高竣,群山连绵,高程在250-800米之间,约占总面积的40%。东部丘陵,海拔在50-250米,沿长江及清江出口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中部丘陵、冲沟与岗地交错,但坡度较缓,形成平畈。

'''宜都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6.7℃,一月平均气温4.6℃,七月平均气温28.1℃,无霜期273天,年平均降雨量1235.4毫米,夏季多暴雨,主要灾害性天气为大暴雨强寒潮。

=='''自然资源'''==

'''宜都市土地资源分布格局大体是“七山一水两分田”'''。截至201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135482.83公顷,其中西南山区面积63228.57公顷,占46.67%;中部丘陵面积55926.18公顷,占41.28%;沿江平原岗地面积16328.08公顷,占12.05%。境内土壤共红壤土类、黄壤土类、黄棕壤土类、石灰岩土类、紫色土类、潮土土类和水稻土土类7个土类,18个亚类,64个土属和183个土种。全市耕地面积22206.99公顷,占60%耕地分布在市域东北部的长江流清江下游和渔洋河沿岸平原、岗地。其中水田8753.73公顷,占耕地的35.59%,主要分布在市域缓丘陵和沿长江、清江、渔洋河地带;旱地13379.22公顷,占耕地60.08%,集中在市域的中部。林地72186.61公顷,主要分布在市域的西南山区。

'''宜都市森林植被分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清江流域低山丘陵樟、楠、栲、毛竹、松杉、柏木林小区,同时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在境内也广有分布。截至2015年,全市林业用地面积9.19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6.74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70%;活立木总蓄积量256万方,森林蓄积253万方,森林覆盖率64.12%。全市共有森林植物78科,192属,479种,其中乔木415种,灌木58种,木质藤本6种。主要用材林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栓皮栋等,主要经济林树种有柑橘、板栗、乌柏、油桐等,引进树种12个。植物群落为针叶林与阔叶林混交。境内水生植物共65种,隶属26科47种。

'''截至2015年,宜都市有兽纲重点保护动物4目10科16种''',代表物种有斑羚、大灵猫、花面狸、赤腹松鼠、野猪等,占全省重点保护42个物种的38%。16种兽类中受国家II级保护的有4种,省级保护的有12种;鸟纲重点保护动物10目20科35种,代表物种有白鹤、鸳鸯、大小杜鹃、红嘴相思鸟、家燕等,占全省重点保护151种的23%,35种鸟类中,属国家I级保护的有自鹤1种,II级保护的有6种,省级保护的有28种;两栖爬行纲重点保护物种3目5科11种,代表物种有中华大蟾蜍、乌梢蛇、银环蛇、丽纹龙蜥等,占湖北省重点保护42种的26%。

'''截至2015年,宜都市共发现矿种有5大类23种''',矿床(点)109处。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12种,矿床32个,包括大型矿床4处,占3.7%,中型矿床14个,占12.8%,小型矿床14个,占12.8%,零星矿点77个,占70.7%。已查明资源总68687万吨,非金属62505万吨,占91%。全市矿产资源潜在总价值172.4亿元,人均潜在总值4.47万元。水泥石灰岩、煤、方解石、重晶石、建筑石料等矿产,是宜都市主要开发利用的矿产。

=='''交通'''==

[[宜都]]位于[[鄂渝湘]]三省交界处,属于[[三峡]][[宜昌]]半小时经济圈。贯穿南北的焦柳铁路及两江航道,沪蓉高速、三峡翻坝高速架起连接外界的快速通道,宜华、陆渔一级路、宜张、宜岳高速宜都段建成通车,水路空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地方文化'''==

==='''民间故事'''===

'''2000年5月''',[[宜都]]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故事之乡”称号。宜都传统的故事活动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日(说)白弹琴(谈情)讲古'''

'''在宜都本地的口语中,讲故事又叫“讲古”'''、“日白谈情”、“讲日古子经”,既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也不分人多人少,均可即兴开讲。在自发的传讲过程中,不断产生一些讲述力强、记忆力好的人,他们被人们称为“日白佬”。如潘家湾土家族乡88岁的山民沈泽雄,一生讲古无数,又擅长于唱“五句子”山歌,被当地的土、汉百姓誉为活宝。

'''2.为谋生计说书'''

'''晚清至1949年前,宜都水府庙,洋(轮船)码头,'''丹阳河码头,古老背码头,红花套河街等都有茶社。店老板为招徕生意,习惯于请有名望的说书艺人上门讲书。茶客们一把拖椅一杯茶,喝茶听书。

'''3.劝人积德讲善书'''

'''宣扬孝敬父母、家庭和睦、扶危济困、积德行善、因果报应,在宜都称为讲善书'''。一般是在夏天纳凉时和冬天围火炉烤火时进行。一个家族聚拢了,请来说书的艺人,为家族成员宣讲。讲善书的艺人是不收费的,东家只招待一餐饭就可以了。

'''民国年间白洋镇的刘国湘老人可算代表性艺人''',他一生浪迹于宜都、枝江、江陵等地,《好媳妇》、《吉祥花》等是他的传统段子。

'''成立了宜都故事学会,各乡镇成立了分会''';依托民间故事创讲能手,培育了一批故事创讲传人;故事讲演被纳入群众文化活动的范畴,每年有组织地开展活动;一大批新创作的故事被各类报刊杂志刊登。

'''收集整理出版了《宜都民间故事集》'''、《宜都地名故事》等故事专集12部。2003年《杨守敬故事》英汉对照版获“中华大众文学奖”;2004年11月5日《宜都民间故事》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民间文化重点保护项目;2009年,《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宜都卷》获国家“山花奖”。

=='''旅游景点'''==

==='''宜都梁山'''===

'''梁山——[[佛]]、[[道]]两教共居一山,'''[[中国]];lian。海拔920米,方圆8平方公里,山势雄奇,自然风光秀丽,山麓有佛教[[观音禅寺]],山顶为道观金顶。梁山宗教活动始于[[梁武帝]]时期,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南武当“]],梁山的金顶最为险峻,山峰如削。祖师庙立于峰顶,梁山的佛教建筑以梁山庙最为巍峨壮观,为[[唐代]]所建。拟建成宗教文化旅游、民俗观光旅游、滑翔探险旅游等特色项目。<ref>[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64/yiduliangshan.html | 宜都梁山] </ref>

==='''宋山森林公园'''===

'''宋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宜都]]宋山风景区位于万里长江与八百里清江交汇处高坝洲境内''',景区植被丰富,谷幽峡险,泉飞石静,云缠雾绕,被誉为:“植物的天堂,动物的乐园,人类的氧工厂”。宋山因宋女升仙而得名,更因张飞在此演练骑兵,宋太祖赵匡胤题有佛寺“圣”匾而在历史上享有盛名。

'''赏竹''':宋山的竹是它的一大特色,这里共有[[楠竹]]、[[桂竹]]、[[刚竹]]、[[粉绿竹]]、[[早园竹]] 、[[罗汉竹]]、[[紫竹]]、[[茅竹]]等数十个品种。因此,到宋山旅游,'''赏竹,也就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在海拔300多米的法泉寺背后,有一片50多亩的连片楠竹,平均高度在10至25米,它四季长青,秀丽挺拔,值霜雪而不凋,历四时南而常茂,是宋山的“竹海”'''。<ref>[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9/songshansenlingongyuan.html | 宋山森林公园] </ref>

==='''三峡九凤谷'''===

'''三峡九凤谷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宜都市五眼泉镇''',占地3.7平方千米,是集四季花海、峡谷溯溪、高空滑索、栈道幽径、儿童探索乐园及主体活动等众多娱乐项目于一体的宜都首家准4A级综合性主体生态旅游区。

=='''视频'''==

{{#iDisplay:p0337wsw0b5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72 華中地區]]
93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