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中至正

增加 23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大中至正''':中,同中庸之中的意,是指适中,适度,简而言之,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大中至正释义为:博大、核心达到正统(的[[学问]])。
典出(汉)王逸撰:《[[楚辞章句]]》卷一,四部丛刊景明翻宋本: “皇舆冝安行於大中至正之道,而当幽昧险隘之地则败绩矣 <ref>[https://www.zdic.net/hans/%E5%A4%A7%E4%B8%AD%E8%87%B3%E6%AD%A3 大中至正的解释|大中至正的意思|],汉典</ref> 。”
后有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学生徐爱引言部分,意指先生经过三年静思、专研,豁然(粹然)明白博大、本质的正统学问。
《[[荀子]]》中的《宥坐篇第二十八》说到: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用白话说的话,这个故事就是这样的。孔子带着学生到鲁桓公的祠庙里参观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形体倾斜地放在祠庙里。孔子便问守庙人那是什么,守庙人告诉他那就是欹器。孔子随后说道:“我听说这种用来装水的器皿,在没有装水或装水少时就会倾斜;水装得适中,不多不少的时候就会是端正的。里面的水装得过多或装满了,它会翻倒”。孔子让他的[[学生]]向欹器里慢慢灌水。果然,当水装得适中的时候,这个器皿就端端 正正地立在那里。不一会儿,水灌满了,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再过了一会儿,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就倾斜了,就像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这时候,孔子便长长地叹一口气说道:“唉!人世间哪会有太满而不倾覆翻倒的事物呢?”
孔子通过欹器,领悟到做人就像[[欹器]]一般,不能自满,一自满就会有跌跤、翻倒的危险,即所谓“满而覆” <ref>[https://www.sohu.com/a/353910597_99950293 【每日一典】欹器 ],搜狐,2019-11-15 </ref> 。因此,他告诫学生要牢记“谦受益,满招损”这一人生诫训,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经过数千年岁月的变迁,“欹器”在[[陶壶]]原有的构造基础之上不断地发展,已经由一件单纯的生活用具逐渐演变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警诫之物,“欹器”的外形也与陶壶有着很大不同。在山东曲阜的圣迹殿,还保存有孔子“观欹论道”的[[石刻]],还有一位明代画家所作的彩绘“观欹器图”。如同史书中记载的一样,孔子正带领学生恭敬地向一位守庙人询问殿堂中央的盛水器。画面中央,正是处于“虚而欹, 中而正,满而覆”这三个状态的欹器。画面上的欹器悬挂于一个框架之上,圆口圆底,与原始的长身、圆腹、尖口的陶壶相比,两者存在很大的区别,然而原理是相同的,而且也都同样喻示着“谦受益,满招损,戒盈持满”的人生[[哲理]]。
114,3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