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6
次編輯
變更
平安宮
,'''平安宮''',為日本[[平安时代|平安時代]]天皇的[[皇居]],亦稱「大內裏」,大內裏的稱呼,在十四世紀普及化。大內裏位於[[平安京]]北面正中,建立於[[延曆]]13年(794年),於[[安貞]]元年(1227年)廢棄。日本律令制鬆弛以後,平安宮不能獲得獲得良好的維護,災害頻起,日漸荒廢。其內全部建築今已無存,被覆蓋於住宅區下;皇宮東南角與[[二條城|二条城]]西北疊壓。其南界約在今上押小路通,西界御前通,北界約在[[一條通]],東界[[大宮通]]<ref>{{Cite web|title=Static Top Navbar Example for Bootstrap|url=https://www.dmuchgis.com/heiankyo/sp/index.php|accessdate=2020-02-12|work=www.dmuchgis.com}}</ref>。
須注意「大內裏」與「內裏」並不相同,對平安京而言,大內裏是皇宮統稱,內裏則是天皇與後宮居住之處,僅是大內裏的一部分。
== 整體布局 ==
大內裏東西384丈(1164公尺)、南北460丈(1394公尺),周圍以築地塀(註釋:由土夯築而成的土牆)圍繞,四面各築三門,加上東上門、西上門,共十四座門。
大內裏由朝堂院、豐樂院、內裏及朝廷的辦公廳舍等組成。
== 宮門 ==
以內裏為核心,迴廊和築地塀為分界線,將大內裏分成內重、中重及外重。參考下圖,內重相當於承明門所環繞的方形區域,此區與大內裏一樣是每面各開三門;中重則是建禮門等諸門環繞的區域,將中和院等建築包含在內;外重則是整個大內裏。
==歷史==
[[延曆]]13年(794年)桓武天皇自[[長岡京]]遷都[[平安京]],並營建平安宮,即大內裏。延曆24年(805年)桓武天皇納藤原緒嗣諫言,停止營造宮室以安頓百姓。
[[弘仁]]9年(818年)將宮中殿名及門名改用唐風名稱。
[[貞觀 (清和天皇)|貞觀]]8年(866年)在應天門發生了縱火事件「[[应天门之变|應天門之變]]」,主謀[[大納言]]伴善男誣指[[左大臣]]源信縱火,但最終失敗。事後為源信辯護的[[藤原良房]]掌控朝政,許多公卿被流放<ref>{{Cite web|title=応天門の変 - Wikipedia|url=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BF%9C%E5%A4%A9%E9%96%80%E3%81%AE%E5%A4%89|accessdate=2020-02-13|work=ja.wikipedia.org|language=ja}}</ref><ref>{{Cite web|title=应天门之变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url=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5%BA%94%E5%A4%A9%E9%97%A8%E4%B9%8B%E5%8F%98|accessdate=2020-02-13|work=zh.m.wikipedia.org}}</ref>。
[[天德 (村上天皇)|天德]]4年(960年)內裏首次燒毀,此後不斷發生火災,天皇在平安京內里坊中營造臨時住居,稱為「里內裏」。[[應和]]元年(961年)即重建,但在十五年後的[[貞元 (圓融天皇)|貞元]]元年(978年)再度燒毀,此後火災頻繁。
在[[永保]]2年(1082年)的一次燒毀後,重建工作甚至花費了19年,至康和2年(1100年)才完成。此期間,1086年即位的[[堀河天皇]],其即位禮在里內裏之一的堀河院舉行。即使內裏已經重建,天皇仍有大半時間居住在里內裏中。例如,鳥羽天皇在位的十五年中,僅七個月在內裏度過;崇德天皇除為了舉行儀式使用大內裏之外,從未在內裏居住過。
[[天永]]3年(1112年)里內裏高陽院燒毀,即使內裏還能使用,朝廷卻討論要將何處作為新的里內裏。
[[保元]]2年(1157年),後白河天皇的近臣藤原通憲主導了大內裏的重建。藤原通憲使各令制國負擔合理的徭役,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了重建工作。近年的研究認為,當時實際只復原了大極殿、迴廊、會昌門與朱雀門等朝堂院的建築,以為二條天皇的即位式作準備<ref>{{Cite web|title=大内裏 - Wikipedia|url=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A4%A7%E5%86%85%E8%A3%8F|accessdate=2020-07-26|work=ja.wikipedia.org|language=ja}}</ref>。
[[安元]]三年(1177年)京都發生了嚴重的火災「太郎燒失(安元の大火)」,大內裏多處遭殃,正殿[[大極殿]]燒毀,此後未再重建,安德天皇的即位式,改在內裏正殿紫宸殿舉行。但安德天皇在源平合戰中罹難,被視為不祥,因此,後鳥羽天皇的即位式,改在太政官廳舉行。此後室町時代時的天皇多循此例。
[[文治 (日本)|文治]]5年(1189年)又開始重建工作,但在[[承久之亂]]中全部燒毀。
荒廢的大內裏尚殘存了朱雀門附近的宮牆。此後這裡被作為馬場使用,在內亂時也曾作為戰場,後期部分變為農地,[[丰臣秀吉|豐臣秀吉]]在這裡建造「[[聚樂第]]」。
[[安貞]]元年(1227年)內裏火災,大內裏永遠停止了重建。
[[嘉禎]]元年(1235年),此時大內裏已逐漸荒廢,因此被喚作「內野」。
[[元弘]]3年(1331年)光嚴天皇於里內裏之一的土御門東洞院殿(即今日[[京都御所]]的雛形)即位,此後以此為皇居,直至遷都東京為止。
[[神祇官]]官廳是大內裏最後殘存的建築,直到[[天正 (日本)|天正]]13年(1585年)才荒廢。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1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