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下田菊

增加 11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下田菊 ''' (拉丁学名:Adenostemma lavenia (L.) O. Kuntze) [[ 菊科 ]] 下田菊属一年生 [[ 草本植物 ]] 。茎直立,单生,头状 [[ 花序 ]] ,花序分枝粗壮;瘦果倒披针形,花果期:8-10月。
下田菊全草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味苦,凉。用于风湿关节痛,咳嗽痰喘,咽喉肿痛,乳蛾, [[ 黄疸 ]] ,痈疖疮疡。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 [[ ]] 直立,单生,基部直径0.5-1厘米,坚硬,通常自上部叉状分枝,被白色短柔毛,下部或中部以下光滑无毛,全株有稀疏的叶。基部的叶花期生存或凋萎;中部的茎叶较大,长 [[ 椭圆 ]] 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2-5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或狭楔形, [[ 叶柄 ]] 有狭翼,长0.5-4厘米,边缘有圆锯齿,叶两面有稀疏的短柔毛或脱毛,通常沿脉有较密的毛;上部和下部的 [[ ]] 渐小,有短叶柄。头状花序小,少数稀多数在假轴分枝顶端排列成松散伞房状或伞房圆锥状花序。花序分枝粗壮;花序梗长0.8-3厘米,被灰白色或锈色短柔毛。总苞半球形,长4-5毫米,宽6-8毫米,果期变宽,宽可达10毫米。总苞片2层,近等长,狭长椭圆形,质地薄,几膜质, [[ 绿色 ]] ,顶端钝,外层苞片大部合生,外面被白色稀疏长柔毛,基部的毛较密。花冠长约2.5毫米,下部被粘质腺毛,上部扩大,有5齿,被柔毛。瘦果倒披针形,长约4毫米,宽约1毫米,顶端钝,基部收窄,被腺点,熟时黑褐色。冠毛约4枚,长约1毫米,棒状,基部结合成环状,顶端有棕黄色的粘质的腺体分泌物。花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水边、路旁、柳林沼泽地、林下及山坡灌丛中。 [[ 拔460拔]]460-2000米。
==分布范围==
产于江苏、 [[ 浙江 ]] 、安徽、福建、 [[ 台湾 ]] 、广东、广西、江西、 [[ 湖南 ]] 、贵州、四川、云南等地。此外在印度、 [[ 中南半岛 ]] 、菲律宾;日本 [[ 琉球群岛 ]] 、朝鲜以及澳大利亚均有分布。
==主要价值==
【别名】白龙须(云南思茅)、水胡椒、风气草、汗苏麻
【来源】为菊科 [[ 下田菊属 ]] 下田菊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 [[ 感冒 ]] 高热,支气管炎,咽喉炎, [[ 扁桃体炎 ]] ,黄疸型肝炎;外用治痈疖疮疡,蛇咬伤。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各家论述】
⑴《贵州民间药物》:除 [[ 风湿 ]] ,解表。治风湿骨节疼痛,外感。
⑵《广西药植名录》:治牙痛,乳痈。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246,18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