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和装本

增加 9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和装本 ''' (わそうぼん)是指以 [[ 日本 ]] 传统方法印刷、制作和 [[ 装帧 ]] 的书籍,相对于洋装本和唐本(中国古籍),也被称为和本。它大约是于奈良时代末期由日本僧侣从大唐引入,当时的印刷技术主要用于 [[ 宗教 ]] 经典的印制,大部分的民间文献仍然是以手写方式抄录的,直到 [[ 江户时代 ]] 后,木版印刷的运用使书籍变得更容易负担和广泛流传。活字印刷大约在安土桃山时代开始在日本使用,但基于审美和其它种种原因,木版印刷和手抄本一直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在日本,“书”可以分为本*和书籍*,前者仅表示装订书,并不包括卷轴;后者则泛指 [[ 印刷品 ]] 。最通用的术语是书物*,是对所有手抄和印刷体书类或印刷品的统称。古日本时候从中国引进的书物被称为汉籍,在日本刻版复制的汉籍称为和 [[ 刻本 ]] ,和刻本与汉籍合称为和汉书,广义的和 [[ 汉书 ]] 也包括由 [[ 朝鲜半岛 ]] 引入的韩本(朝鲜本、高丽本)。在现代中文环境下所提及日本书籍,多半指的是现代 [[ 工业 ]] 化生产的书物,以传统方法制作的书籍则被称为日本古书或 [[ 古籍 ]]
==书籍的制作==
和装本在制作上经历刻版、选纸、印刷、制本等几个步骤,过去以手写抄录制作的书籍被称为“写本”,后来以刻版 [[ 印刷 ]] 制作的书籍则被称为“版本”或“刊本”,以绘图为主的写本则称之为“绘本”,与现在当代被称为绘本的童书不同。以刻版印刷制作的书籍可以分为 [[ 奈良时代 ]] 的古版本、室町末期至江戸初期的古活字版以及江戸时代以后的整版。在选纸方面,和装本传统上是选用和纸(わし)制作的,这种纤维纸具有耐用、不容易随时间的流逝而发黄或变脆的优点,这有助于保存早期的书籍。在明治时代后,西式木浆纸开始占主导地位,和纸在今日的日本印刷业中已经很少被使用。
==制本方法==
和装本的制本方法称为 [[ 装帧 ]] (装丁、装訂、装釘、装幀,そうてい),大致上可以分为糊装(糊装,こそう)和 [[ 线装 ]] (線装,せんそう)两大种类,书籍制作者根据过去流传下来的经验以不同方法来制作书本,这些方法可以适用于手抄本和印刷体的书籍。[1][2][3]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和装本制作方法:
=== 卷轴装(巻子本,かんすぼん)===
卷轴装又称为卷物(巻物,まきもの)、卷本(巻本,まきほん)或手卷(手巻,しゅかん),是一种早期的书籍制作方法,它并不是以连续的单张纸装钉而成,而是将连续的 [[ ]] 以水平位置排列,再沿其边缘以 [[ 胶水 ]] 粘合制作,这种方法清一色只能以手工方式制作,现今,这种技术只有在装裱书画时使用。[1][2]
=== 经折装(折り本,おりほん)===
经折装也称为帖装本(帖装本,じょうそぼん),它的制作方法与 [[ 卷轴 ]] 式雷同,差异在于它以胶水粘合以后,再折叠成类似 [[ 手风琴 ]] 的形式,这种方法同样是以手工方式制作,但它的制作过程有一部分 [[ 现代化 ]] ,所以在制作佛教经文方面依然有一定程度的使用。[1][2]
=== 旋风装(旋風葉,せんぷうよう)===
旋风叶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一种书籍作方法,制作方法与经折装相似,不同点在于旋风叶是以一张 [[ 表纸 ]] 包袱做成封面和封底,经折装则是将封面和封底分开制作,这种制成品因为在起 [[ ]] 时犹如在风中飘扬的叶子而得名。[1][2]
折叠装(畳み物,たたみもの)
折叠装是将整张纸折叠成本的制作方法,主要用于制作 [[ 地图 ]] 集。制作的重点是将纸张折叠成四、六或八面(也就是三、五或七折),这样可以确保本的角做为标题位置时,可以和内文书写方向符合一致。[2][4]
=== 粘叶装(粘葉装,でっちょうそう)===
粘叶装的制作方法是将一张纸合拢折叠成帖,再将帖集合起来,在头页和底页加上封面,从书背处以糊装钉成册,这种制作方法主要是用来制作 [[ 手抄本 。[1][2]
=== 江户时代的印刷本===
缀叶装(綴葉装,てつようそう)
缀叶装又称为 [[ 蝴蝶装 ]] (胡蝶装,こちょうそう)、列叶装或列帖装(列葉装、列帖装,れっちょうそう),它的外型类似粘叶装,不过缀叶装是以丝线将页面装钉成册的,制作方法是将约五~六张合拢折叠的页面制成帖,再将帖从折叠处以丝线装钉成册,这种制作方法同样是用来制作手抄本的。[1][2]
袋缀(袋綴じ,ふくろとじ)
袋缀也称为线装本(線装本,せんそうぼん),是将书页以线装的方式装钉成册,这种制作方法从中国 [[明朝| 明代 ]] 开始盛行,并流传到 [[ 朝鲜 ]] 、日本、 [[ 越南 ]] 等地,在江户时代,大约90%的书籍是以这种方式制作而成。制法是在书页的边缘位置穿孔为眼,从眼穿线而过将书页固定,根据技术和缀法的不同,有几种不同名堂,不过大体上皆可归类为四针眼订法和五针眼订法两种。[1][2][3][5] 
大和缀(大和綴じ,やまととじ)
大和缀是一种将袋缀简化的制作方法,大约从江户时代开始流行,主要用于制作大福帐或 [[ 手稿 ]] 等非永久保留性质的书类,制法是在书页的边缘位置穿四孔为眼,以两眼为一组,穿过丝绳打结固定。[1][2]
112,6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