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南京鼓楼

增加 3,074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南京鼓楼是位于中国南京城中心的一座明清建筑,建于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位于北极阁以西的鼓楼岗上,占地9100平方米…”
南京鼓楼是位于中国南京城中心的一座明清建筑,建于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位于北极阁以西的鼓楼岗上,占地9100平方米。在古代是进行击鼓报时、迎王、送妃、接诏等重大仪仗庆典的场所。

鼓楼分上、下两层。下层为砖石台座,是洪武遗物,拱形、无梁、呈城阙状,南北各有券门三道,四周有红墙,东西长44.04米,南北宽22.6米,高8.9米。上层原来与下层同样大小,有报时和仪仗用的大鼓2面、小鼓24面、云板1面、牙杖4根、点钟1只、铜壶滴漏1架、三眼画角24板,在鼓楼西侧原来还有钟楼。明亡后,钟楼和鼓楼上层的木建筑均毁,原有的报时设施散失。现存的上层楼台规模较原来为小,是1684年由清两江总督王新命在明朝台座的基础上重建的,建有大殿两层,屋顶为歇山顶重檐四落水木结构,名“畅观楼”。楼内树有王新命所立的一座戒碑,碑文记述康熙南巡江宁的景况及康熙对江南官员的训谕,故又将此楼称为“碑楼”,并在楼内正门墙上刻有楷书“碑楼”二字,但民间仍习称之为鼓楼。

1923年,鼓楼被辟为公园,供人们登高远眺。1957年,南京鼓楼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点==

格局

南京鼓楼占地面积91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下层建成城阙样式,高达9米,红墙巍峙,飞檐迎风,中间有券门三道,贯通前后,上有“畅观阁”题额。上层建筑,分为中殿和东西两殿,滴水直落台座之外。与其他现存十三座明代官式砖构建筑城台相比,明代南京鼓楼城台台底长度较小,台底宽度最小,上部长43.8米,宽22.6米。可能由于南京鼓楼建于黄泥岗上,具有相对较高的地势,因此可以利用较小的体量创造出平地建筑较大体量才能达到的视觉效果。

特点

南京城墙的设计者是刘伯温,为了体现朱元璋“皇权神授”的统治地位,他在规划南京城垣时,将南京城垣设计成北斗星与南斗星的聚合形,一条贯穿整个城市的中轴线,此轴线的走向正是“西北—东南”,将明代的南京城,分为“南斗星”、“北斗星”两部分。

鼓楼的朝向和明代中轴线平行,从明代地图上看,鼓楼和钟楼就位于这条中轴线的一侧,其“西北—东南”的朝向正与中轴线一致。明代南京钟楼鼓楼位置的选择也有玄机,它们距离朝阳门(中山门)、仪凤门、聚宝门(中华门)的距离大致相等,可以算是当时城市的中心位置。由此可见,明代南京鼓楼的朝向,其实就是由于南京城墙外形决定的。南京城墙的外形不规则,不是古代城墙常见的方形或者矩形,导致了其中轴线也不可能是南北走向。“西北—东南”的城市中轴线,形成了南京鼓楼看似怪异的布局和朝向,同时也反映了南京这座明代都城在城市规划上的特殊寓意。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