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金寨翠眉

增加 8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 大禹岭茶金寨翠眉</big> '''
|-
| [[File:201812261104201219442ec5c47ca495082d4814244075d51.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image.puercn99114.com/uploadfile2013/2018126/2018122611042012117/9442ec5c47ca495082d4814244075d51.jpg 原圖鏈接][http://www.puercn99114.com/czs/cybk/152501.html ?id=11988762 大禹岭茶金寨翠眉]]]
|-
单芽
|}
''' 金寨翠眉 ''' 是以充分成熟的单芽为原料,经过特殊制作和精选加工而成,其外形纤细、眉状、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清澈、香气高雅持久、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幼嫩明亮,冲泡时嫩芽在杯中三浮三沉,犹如 [[ 万笋林立 ]] ,令人浮想联翩,心旷神怡,风味别具一格。
==品质特征==
条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多毫,汤色橙黄鲜明,香气清芬高锐,滋味鲜醇爽品,叶底芽叶成朵匀齐。温州黄汤的外形因种类不同,差异很大,容易混淆不清。有的像白茶类的白毫银针,如 [[ 君山银针 ]] ;有的像绿茶类的细烘青,如黄汤;有的像毛峰,如黄芽;有的像绿大茶,如黄大茶。但总的来说,虽然形状各异,其色泽都有所偏黄。 
==产地分布==
温州黄汤产于浙南泰顺、平阳、瑞安、永嘉等县,品质以泰顺 [[ 东溪 ]] 和平阳北港(南雁荡山区)所产为最好。
==加工工序==
开采
温州黄汤清明前开采,采摘标准为细嫩多毫的 [[ 一芽一叶 ]] 和一芽二叶初展,要求大小匀齐一致。
温州黄汤的制法界于绿茶和黑茶之间,与绿茶不同是多一个闷蒸工艺,与黑茶不同是闷堆的温度和程度的差异,其品质也界于两者之间。汤色的色度深浅不同,滋味的醇和程度不同。
炒制
炒制的基本工艺是杀青、揉捻、闷堆、初烘、闷烘 [[ 五道工序 ]] 。成品外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披毫,香气高锐,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和爽口,叶底匀整成朵。
杀青:温160℃左右,投叶量1~1.2公斤,要求杀匀杀透,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滚炒揉捻。
揉捻:继续在杀青锅内进行, [[ 降低锅温 ]] ,滚炒到茶叶基本成条,减重50~55%时即可出锅。
闷堆:将揉捻叶一层一层地摊在竹匾上,厚约20厘米,温州黄汤上盖白布,静置48~72小时,待叶色转黄,即可初烘。
初烘:用烘笼 [[ 烘焙 ]] ,每笼投闷堆叶1.2公斤左右,烘焙时间约15分钟,七成干时下烘。
闷烘:初烘后适当摊凉,收放在布袋内,每袋1~1.5公斤,连袋搁置在烘笼上闷焙,掌握叶温30℃左右,经3~4小时达九成干,再经筛簸,剔除片末,复火到足干,即可包装。
温州黄汤制法特点主要是闷黄工序,闷黄技术措施因茶叶种类而异。有的在 [[ 杀青 ]] 后趋热闷黄,如台湾省的台北黄茶;有的在揉捻后闷黄,如浙江的黄汤和湖南的沩山毛尖;有的在初干后堆积闷黄,如黄大茶;有的在炒干过程中交替进行闷黄,如纸包低温闷黄的君山银针;有的炒干摊放相结合闷黄,如霍山黄芽。
==价值功能==
主要功效
富含茶多酚、 [[ 氯基酸 ]] 、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
保健功能
温州黄汤以其能抗衰老、防癌症、 [[ 降血脂 ]] 、治糖尿病等多种功能而令人注目。尤其是在抗动脉硬化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该茶对于防止血管病变.血管内阻栓形成以及中医瘀血症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品茗指南==
2.泡茶的水温
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 [[ 文火慢煮 ]] 。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温州黄汤,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通常指将水烧开后,再冷却至80℃;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温度即可)。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 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 [[ 砖茶 ]] ,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3.冲泡时间和次数
==品饮技巧==
1.奉茶
[[ 闻香杯 ]] 与品茗杯同置于杯托内,双手端起杯托, [[ 品尝 ]]
2.闻香
4.再次冲泡
第二次冲泡的手法与第一次同,只是时间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类推,每 [[ 冲泡 ]] 一次,冲泡的时间也要相对增加。优质乌龙茶内质好,如果冲泡手法得当,可以冲泡几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5.奉茶
首先,看干茶的外形。温州黄汤的外形因种类不同。差异很大。容易混淆不清。有的像白茶类的白毫银针;有的像绿茶类的细烘青;有的像毛峰;有的像绿大茶。但总的来说,虽然形状各异,其色泽都黄绿多毫,外形细紧纤秀。
其次。观察冲泡后的汤色。温州黄汤汤色最明显的特点, [[ 茶汤 ]] 是纯黄色,汤面没有或很少夹混绿色环,黄汤的茶名也是由此得来。温州黄汤橙黄鲜明,茶色透明鲜亮,与陈化的绿茶汤不同。青茶汤色是橙黄色或金黄色,其色度深浅与黄茶不同。
最后,品口感,观叶底。上好的温州黄汤香气清芬高锐,清高幽远,人口后,滋味鲜醇爽口,醇厚甜爽.别有风味。温州黄汤滋味与绿茶、青茶不同.滋味要精品细寻,才能识别。另外,其叶底匀整成朵,芽叶成朵匀齐。
==存储方法==
温州黄汤茶叶不能接触异味,避光和 [[ 樟脑球 ]] 、香皂、空气清新剂等放在一起;温州黄汤茶叶含水量不能太高,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干燥;切忌挤压温州黄汤茶叶,保持好茶叶的完整,这样才不影响美观和口感。
石灰保藏法:利用石灰块的吸湿性,使温州黄汤茶叶充分干燥,以延缓变质。方法是采用口小腰大,不会漏气的陶坛作为盛放器。
18,6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