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蔡同榮

移除 4,955 位元組, 5 年前
評價
民視史料館紀錄著民視從籌備到開台至今的點點滴滴,在最短時間內衝到台灣收視第一,蔡同創辦人的領導功不可沒,為了緬懷這位政治家,邀請到李明憲老師為蔡創辦人創作銅像,也在今天舉辦揭幕儀式,讓創辦人的精神永遠與民視同在。
 
==評價==
 
2002年6月12日,管中祥說:「雖然蔡董(蔡同榮)過去都以『本土派需要有媒體』的說法做為『自己並非戀棧權位』的藉口,並突顯自己是個具有理想情操的道德者與先行者;然而有理想的臺灣人並非只有蔡同榮,有能力經營堅持『本土』媒體的亦非只有蔡同榮一人。這樣的說法不但自我膨風,將蔡委員搞得像是凡人無法取代的救世主,甚至也沒把其他有理想的臺灣人放在眼裡。……蔡董如果真有理想、使命,考量媒介中的多元發聲,那麼就該從自己開始,放棄既有利益,尋求相對公平的公共媒體環境,不該在爛蘋果的政媒兩棲曖昧中流連與攪和,更不該和其他貪慕政媒兩棲的權位者一起比爛,否則蔡同榮將是臺灣媒體改革的一塊大石頭。<ref>{{cite news| language =| author =管中祥| coauthors =| url =http://www.twmedia.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51| title =蔡董,請自我了結| work =| publisher =台灣立報| pages =| date =2002-06-12| deadurl =yes|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16132459/http://www.twmedia.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51}}</ref>」
 
2003年6月24日,[[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姚人多]]說:「他(蔡同榮)宣稱,之所以至今仍不肯辭去民視董事長的原因,是為了不讓臺灣成為中國的一部份;也就是說,老話一句,他是為了全體臺灣人的利益著想:在今日臺灣內部統派媒體勢力囂張的情況下,他位居民視董事長猶如中流砥柱、一柱擎天;有了他,民視便可以在一群不本土化的電子媒體中除妖斬魔、端正視聽。<ref>姚人多,[http://www.twmedia.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57 〈蔡同榮與綠巨人〉]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421064559/http://www.twmedia.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57 |date=2014-04-21 }},2003年6月24日</ref>
 
2004年7月1日,民進黨立委[[蔡啟芳]]抨擊蔡同榮的民視與[[老三台]]一樣「沒有一家好東西」,並連說2次「叫蔡同榮去死死好了」<ref>李八方,[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1051038/IssueID/20040702 〈蔡啟芳亂射 蔡同榮中彈〉],《[[蘋果日報 (台灣)]]》2004年7月2日〈政壇後花園〉</ref>。
 
[[2006年民主進步黨主席補選]]期間,候選人[[翁金珠]]在政見發表會上說:就算蔡同榮已經不再是民視董事長,只要蔡同榮向民視說要調閱[[民視新聞]]的資料帶,民視就會立即調出資料帶給蔡同榮看,所以蔡同榮回家以後不必擔心看不到自己在電視上的表現。言下之意,蔡同榮雖然已經辭去民視董事長的職位,但是在民視仍有影響力,並未真正退出民視。
 
2007年5月18日,前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王拓]]說:「蔡同榮除了公投,表現在哪裡?<ref>吳家翔、王姵雯、呂-{志}-明 台北報導,[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489402/IssueID/20070519 〈江昭儀下跪陳情 魏明-{谷}-抗議造謠〉],《蘋果日報 (台灣)》,2007年5月19日</ref>」
 
2011年7月12日,柯建銘召開「還台於民V.S.還財於民 黨政軍退出媒體?打破媒體壟斷?」記者會<ref>胡經周,[http://video.udn.com/video/Item/ItemPage.do?sno=344-233-2B4-233-2B343130323-2F4-233-2F3d3-2B33 〈柯建銘:蔡同榮用民視鬥他〉],《聯合影音網》2011年7月12日。</ref> 抨擊:蔡同榮長期將民視當成個人政治鬥爭工具,動輒威脅利誘黨團同仁,讓黨團同仁在陰影下問政,「比國民黨還惡質千百倍!」柯建銘表示,當年的民視靠著四、五萬名不樂見中國國民黨壟斷媒體的民眾以小額投資逐步建立起來,成長茁壯後卻淪為蔡同榮的個人電視台,甚至成為蔡同榮競選黨主席、中常委、立法院黨團總召等職務時的利益交換籌碼,與當初成立宗旨背道而馳,「這樣我們還有臉要求『黨政軍退出媒體』嗎?<ref>鄭閔聲、曾薏蘋、甘嘉雯、朱真楷 綜合報導,[http://www.ccw.org.tw/?p=4337 〈柯建銘:蔡同榮挾民視政治鬥爭〉],《中國時報》2011年7月13日。</ref>」
 
2014年1月13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儀深]]說:「蔡同榮晚年的挫敗,應不在於競選公職黨職的失利,而是在於民進黨因應中國壓力、苦思中國政策的過程中,他除了對一些追求[[權變]]的同志不以為然,卻也提不出可以實踐的有效出路,『反一中顧主權連線』的雷聲雨點是為著例。<ref>{{cite news | language = zh-tw| author = 陳儀深| coauthors = | url =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746365 | title = 送別蔡同榮| work = | publisher =自由時報 | pages = | date =2014-01-13 |}}</ref>」
==軼聞==
1,1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