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張景鉞

增加 4,893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_Person | name = 張景鉞 |image= 張景鉞.jpg |caption = 張景鉞院士1931年在瑞士巴塞爾大學 |box_width= |occupation= | period = |birth_nam…”
{{Infobox_Person
| name = 張景鉞
|image= 張景鉞.jpg
|caption = 張景鉞院士1931年在瑞士巴塞爾大學
|box_width=
|occupation=
| period =
|birth_name=
| other_names =
| Sex =男
|birth_date= 1895年10月29日
|birth_place= [[湖北]][[光化縣]]
|death_date= {{death date and age|1975|4|24|1895|10|29}}
|death_place= [[北京大學]]燕東園38號
| nationality ={{PRC}}
| residence =
| party ={{CPC}}
| religion =
| spouse =
| relatives =
|education=
| past =
{{Infobox_People_CAS
|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专业=植物学
|当选年=1955年
}}
{{Infobox_People_Sinica
|组别=生命科學組
|届数=第1屆
|当选年=1948年
}}
| work =
*《植物系統學》(與吳韞珍合編,1965年高教出版社出版)<ref name="北京植物協會">[http://www.bast.net.cn/bjkx/xstt/lkl/bjzwxh/zjfc/7166.shtml 北京植物協會 專家風采 張景鉞]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302132211/http://www.bast.net.cn/bjkx/xstt/lkl/bjzwxh/zjfc/7166.shtml |date=2006-03-02 }}</ref>
|awards=
}}
'''張景鉞'''({{bd|1895年|10月29日|1975年|4月24日|catIdx=C張}}),字'''峴儕''',[[江蘇]][[武進]]人,中国[[植物學家]]。

==生平==
出生於[[湖北]][[光化县|光化縣]]。1916年在[[安徽]][[蕪湖]][[芜湖市第十一中学|聖雅各中學]]畢業後,考入[[北平]][[清华学堂|清華學堂]]([[清華大學]]前身),1920年畢業後公費赴[[美國]]留學,初入[[德克萨斯州A&M大学|德克薩斯農工學院]]學習,1922年轉入[[芝加哥大學]]植物系,1923年獲得學士學位,1925年獲得科學博士學位。同年秋季回國,擔任[[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改名[[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系]]教授,次年兼系主任。1932年獲中國教育及文化促進基金會的研究資助,赴[[英國]][[里茲大學]]和[[瑞士]][[巴塞尔大学|巴塞爾大學]]考察研究。同年9月回國後,擔任[[北京大學]]植物學教授兼生物系主任,後曾任理學院院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輾轉赴昆明任教於[[西南聯合大學]],1945年抗戰勝利後,應邀到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進行學術交流一年。1946年冬回國續任北京大學植物系主任<ref name="北京植物協會"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續任原職。1952年北京各大學院系調整後,續任合併後的北京大學生物系主任<ref name="北京植物協會"/>。他曾當選為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協委員。

[[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受迫害,其妻崔之蘭是動物形態學家,崔之蘭先被作為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鬥爭,後來又被指控為惡毒攻擊江青。年近七十的她和丈夫在家門前被鬥爭,臉上塗了漿糊和墨汁,身上掛了黑牌,還有人揪他們的頭髮進行辱罵。有一次被長距離游斗,她低頭彎腰行走,鼻子流血灑了一路。張景鉞患帕金森氏症不能長時間站立,鬥爭會上竟強迫崔芝蘭跪在地上用身軀支撐住她的丈夫。<ref>{{cite news|url=http://www.epochtimes.com/b5/17/1/11/n8690231.htm|title=留在大陸的中華民國院士之大結局(二)|author=張東園|publisher=大紀元|date=2017-01-11}}</ref>1968年張景鉞在病中還受到批鬥,從此臥床不起,於1975年4月2日逝世于北京大學燕東園38號<ref name="梁家驥等">[http://www.gmw.cn/CONTENT/2005-07/13/content_268452.htm 我國植物形態學和植物系統學的開拓者——張景鉞,梁家驥、高信曾、尤瑞麟,光明網]</ref>。

他在就讀研究所期間,曾獲選為Sigma Xi科學會會員。1933年共同發起成立中國植物學會,並多次擔任理事長職務。先後創辦《中國植物學雜誌》、英文《中國植物學彙報》、《植物學報》等學術期刊。他在植物解剖學、實驗形態學、古植物學、系統植物學和植物胚胎學等領域,都推動了開創性的研究<ref name="北京植物協會"/>,是中國植物形態學和植物系統學的開拓者<ref name="梁家驥等"/>。1948年獲選為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獲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ref>[http://www.people.com.cn/BIG5/keji/25509/29829/2104085.html 中國兩院院士資料庫:張景鉞,人民網]</ref>。

==參考資料==
{{Reflist}}

{{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Z}}
[[Category:芝加哥大學校友]]
[[Category:國立清華大學校友]]
[[Category:國立中央大學教席學者]]
[[Category:南京大學教席學者]]
[[Category: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組院士]]
[[Category:中国植物学家]]
[[Category:中华民国大陆时期部聘教授]]
[[Category:张姓|J]]
[[Category:文革被迫害学者]]
10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