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9
次編輯
變更
张子文
,创建页面,内容为“张子文,名德纯,字子文,祖籍河北沧县。1875年(清光绪元年)夏历5月18日,出生于本溪县本溪湖火连寨。 张子文幼年…”
张子文,名德纯,字子文,祖籍河北沧县。1875年(清光绪元年)夏历5月18日,出生于本溪县本溪湖火连寨。
张子文幼年即入私塾,学习汉文,并在火连寨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16岁时考中秀才,便离开家乡,只身经沈阳转大连,赴关内求学,投师深造。先后师承海思福、马玉麟、李希复、刘玉常,学习阿拉伯文、波斯文和伊期兰教典。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26岁的张子文在保定西清真寺担任教长。
张子文的青年时代,正是清朝政府腐朽没落,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之风。内忧外患,激发了张子文的爱国情怀,他更加如饥似渴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学识渊博、阿汉两通,并能操阿拉伯文、波斯文、德文、俄文四种外语的著名学者。他在保定任职之初,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保定地区经常遭到德国占领军的骚扰,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为保护回族群众不受欺侮,他挺身而出,用纯熟的德语,怒斥德国侵略者的暴行,拯救了许多穷苦百姓,深受人们拥戴和敬重,被誉为“德国张。”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张子文到北京担任西单牌楼清真寺的首任教长,使张子文“经汉兼授”主张在客观上得以更好地贯彻。他变经堂学校为经汉学校,由他本人执教,一面讲授《古兰经》,一面讲授汉学《四书》、《五经》及古代散文,使许多回族青少年不仅学会了阿拉伯文,还学会了汉文。
1909年(清宣统元年),张子文参与创立北京”清真教育会,担任该会《清真杂志》、《清真白话报》、《北京民报》的总发行人。同年,鉴于张子文的学识和声望,北京马甸清真寺正式聘他为教长。
到马甸清真寺后,张子文创办了北京第一所经汉学校(亦称经汉大学)。坚定不移地力主回族儿童学习文化。张子文不仅敢于冲破伊斯兰教的清规戒律,还敢对封建王朝的法令挑战,率弟子马松亭等人毅然剪去作为封建王朝国民象征的发辫,在当时引起不小的反响。
1912年2月,张子文调任北京清真寺任教长。极力劝导同教子弟读书,振兴本民族教育。
辛亥革命的号角,震憾了整个中国社会,唤起了民众的觉醒,张子文与大阿旬王友三、王浩然等人,于当年2月和20余位教-合-国民政府,以表达广大回民和伊斯兰教众对推翻帝制、创立民国的喜悦和拥护“共和政体”的心声,同时也开始酝酿成立全国的伊斯兰教组织。张子文为了这个组织的成立,四处奔走联络,积极参与筹备。
中国回教俱进会于同年7月7日,在北京崇文门外花市大街清真寺内正式成立。会议推举马振五为会长,王浩然、王友三为副会长,张子文则被推举为评论长,成为这个规模最大、民间影响最广的回族进步文化团体的第一代领导人之一。
回教俱进会成立后,张子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组织本会欢迎孙中山北上。1912年8月,孙中山首次到北京。9月15日,张子文参与组织回教俱进会欢迎孙中山的盛会,并参加了会见,亲耳聆听了孙中山关于“五族共和”、“振兴中华”的重要演讲,深受鼓舞,并与马振五、王浩然等7人同孙中山一起合影留念。
同时筹办边报,维护国家统一,反对0活动。1912年末,张子文应王浩然之邀,带领弟子马云亭到蒙藏事务局,参与创办《回文白话报》,并担任主任。该报于次年1月创刊,阿汉双文排版。针对共和方兴,边务吃紧的形势,该报以“开通边地风气,联络感情”、“讲解共和之真理为宗旨,”是一份面向全国回族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宣传国家统一,抵制英俄0活动的杂志。
1912年12月,由张了文、孙绳武、赵斌、陈文举4人联合创办《清真教务杂志》。1916年,张子文又与王浩然、王静斋、李云亭等人共同创办《清真学进译著》。1916年,以清真学一译著社中心,开始集体译注《古兰经》的工作,张子文与王浩然、王友三、安静轩等学者参加,历时6年才正式脱稿,堪称是对传扬伊斯兰教文化的一大贡献。
作为回族教育家和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张了文经常奋笔疾书,来阐发他的强化民族文化教育和宗教改良思想。1914年11月,在由他主持的《京华新报·〈副刊〉》上,连载了他的《清真全史》和《雷门鼓》两部著作。
1924年12月东渡日本,参观了日本的工厂、学校、庙宇等。次年1月,应镰田荣吉之邀,在东京交询会室讲伊斯兰教,为中国伊斯兰教学者首次在日本讲学。
张子文回国后,1926年创建“沈阳文化清真寺”,1936年5月,沈阳文化清真寺,正式成立“奉天回教文化学院”(今沈阳回族中学前身)。为了与当时的“国高”学制统一,又能摆脱日伪统治势力的干预,又特将学院改称“私立奉天回教文化学院,”学制三年,初、高中一体。在当时许多学校都被日伪当局控制的情况下,张子文毅然将学院改为私立,充分表明了他要坚持独立自主办学的方向。
在日本侵略统治我国东北的14年中,他始终拒绝但任敌人控制任何宗教与民众团体的职务,在他的名片上只印着“奉天文化清真寺教长”和“私立奉天回教文化学院院长”两个职务。不允许日本人随意左右。如在外国语的课时上,规定每周阿拉伯语为6课时,日语为3课时,日本当局为推行奴化教育,硬要将日语增至6课时,阿语减至3课时,却因张子文的坚决反对而未能得逞。
1945年,抗战胜利,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14年奴役的历史。张子文以其在回族宗教界的威望和民族气节,受到人民的拥戴,先后担任沈阳回教会最高顾问、中国回教协会东北分会理事长、沈阳市咨询委员会常委、沈阳市临时参议会议员等职。
1948年,张子文己是73岁高龄,担任北京穆德小学(今北京崇文区回民小学)校长。1950年,担任北京西直站清真寺教长。
张子文热爱自己的民族与宗教,也热爱着本溪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他从教70多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国外,他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一草一木。1964年,已近90高龄的张子文,还专程从北京回到家乡本溪,看望亲人,告慰故土。
1966年,回族教育家、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张了文在北京归真,享年91岁。
张子文幼年即入私塾,学习汉文,并在火连寨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16岁时考中秀才,便离开家乡,只身经沈阳转大连,赴关内求学,投师深造。先后师承海思福、马玉麟、李希复、刘玉常,学习阿拉伯文、波斯文和伊期兰教典。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26岁的张子文在保定西清真寺担任教长。
张子文的青年时代,正是清朝政府腐朽没落,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之风。内忧外患,激发了张子文的爱国情怀,他更加如饥似渴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学识渊博、阿汉两通,并能操阿拉伯文、波斯文、德文、俄文四种外语的著名学者。他在保定任职之初,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保定地区经常遭到德国占领军的骚扰,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为保护回族群众不受欺侮,他挺身而出,用纯熟的德语,怒斥德国侵略者的暴行,拯救了许多穷苦百姓,深受人们拥戴和敬重,被誉为“德国张。”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张子文到北京担任西单牌楼清真寺的首任教长,使张子文“经汉兼授”主张在客观上得以更好地贯彻。他变经堂学校为经汉学校,由他本人执教,一面讲授《古兰经》,一面讲授汉学《四书》、《五经》及古代散文,使许多回族青少年不仅学会了阿拉伯文,还学会了汉文。
1909年(清宣统元年),张子文参与创立北京”清真教育会,担任该会《清真杂志》、《清真白话报》、《北京民报》的总发行人。同年,鉴于张子文的学识和声望,北京马甸清真寺正式聘他为教长。
到马甸清真寺后,张子文创办了北京第一所经汉学校(亦称经汉大学)。坚定不移地力主回族儿童学习文化。张子文不仅敢于冲破伊斯兰教的清规戒律,还敢对封建王朝的法令挑战,率弟子马松亭等人毅然剪去作为封建王朝国民象征的发辫,在当时引起不小的反响。
1912年2月,张子文调任北京清真寺任教长。极力劝导同教子弟读书,振兴本民族教育。
辛亥革命的号角,震憾了整个中国社会,唤起了民众的觉醒,张子文与大阿旬王友三、王浩然等人,于当年2月和20余位教-合-国民政府,以表达广大回民和伊斯兰教众对推翻帝制、创立民国的喜悦和拥护“共和政体”的心声,同时也开始酝酿成立全国的伊斯兰教组织。张子文为了这个组织的成立,四处奔走联络,积极参与筹备。
中国回教俱进会于同年7月7日,在北京崇文门外花市大街清真寺内正式成立。会议推举马振五为会长,王浩然、王友三为副会长,张子文则被推举为评论长,成为这个规模最大、民间影响最广的回族进步文化团体的第一代领导人之一。
回教俱进会成立后,张子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组织本会欢迎孙中山北上。1912年8月,孙中山首次到北京。9月15日,张子文参与组织回教俱进会欢迎孙中山的盛会,并参加了会见,亲耳聆听了孙中山关于“五族共和”、“振兴中华”的重要演讲,深受鼓舞,并与马振五、王浩然等7人同孙中山一起合影留念。
同时筹办边报,维护国家统一,反对0活动。1912年末,张子文应王浩然之邀,带领弟子马云亭到蒙藏事务局,参与创办《回文白话报》,并担任主任。该报于次年1月创刊,阿汉双文排版。针对共和方兴,边务吃紧的形势,该报以“开通边地风气,联络感情”、“讲解共和之真理为宗旨,”是一份面向全国回族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宣传国家统一,抵制英俄0活动的杂志。
1912年12月,由张了文、孙绳武、赵斌、陈文举4人联合创办《清真教务杂志》。1916年,张子文又与王浩然、王静斋、李云亭等人共同创办《清真学进译著》。1916年,以清真学一译著社中心,开始集体译注《古兰经》的工作,张子文与王浩然、王友三、安静轩等学者参加,历时6年才正式脱稿,堪称是对传扬伊斯兰教文化的一大贡献。
作为回族教育家和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张了文经常奋笔疾书,来阐发他的强化民族文化教育和宗教改良思想。1914年11月,在由他主持的《京华新报·〈副刊〉》上,连载了他的《清真全史》和《雷门鼓》两部著作。
1924年12月东渡日本,参观了日本的工厂、学校、庙宇等。次年1月,应镰田荣吉之邀,在东京交询会室讲伊斯兰教,为中国伊斯兰教学者首次在日本讲学。
张子文回国后,1926年创建“沈阳文化清真寺”,1936年5月,沈阳文化清真寺,正式成立“奉天回教文化学院”(今沈阳回族中学前身)。为了与当时的“国高”学制统一,又能摆脱日伪统治势力的干预,又特将学院改称“私立奉天回教文化学院,”学制三年,初、高中一体。在当时许多学校都被日伪当局控制的情况下,张子文毅然将学院改为私立,充分表明了他要坚持独立自主办学的方向。
在日本侵略统治我国东北的14年中,他始终拒绝但任敌人控制任何宗教与民众团体的职务,在他的名片上只印着“奉天文化清真寺教长”和“私立奉天回教文化学院院长”两个职务。不允许日本人随意左右。如在外国语的课时上,规定每周阿拉伯语为6课时,日语为3课时,日本当局为推行奴化教育,硬要将日语增至6课时,阿语减至3课时,却因张子文的坚决反对而未能得逞。
1945年,抗战胜利,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14年奴役的历史。张子文以其在回族宗教界的威望和民族气节,受到人民的拥戴,先后担任沈阳回教会最高顾问、中国回教协会东北分会理事长、沈阳市咨询委员会常委、沈阳市临时参议会议员等职。
1948年,张子文己是73岁高龄,担任北京穆德小学(今北京崇文区回民小学)校长。1950年,担任北京西直站清真寺教长。
张子文热爱自己的民族与宗教,也热爱着本溪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他从教70多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国外,他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一草一木。1964年,已近90高龄的张子文,还专程从北京回到家乡本溪,看望亲人,告慰故土。
1966年,回族教育家、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张了文在北京归真,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