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282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File:东风4B型柴油机车.jpg|350px|缩略图|右|<big>东风4B型柴油机车</big>[http://spider.ws.126.net/50adb351c6335df3fe939819ab475ab6.jpeg 原图链接][https://dy.163.com/article/DCQ4PSBV0524D8I5.html 来自 网易号 的图片]]]
==开发背景==
东风4B型柴油机车的历史可追溯至1960年代开始研发的 [[ 东风4型柴油机车 ]] 。1963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 机车车辆工厂管理总局成立了"大功率牵引动力内燃化、电气化领导小组",在中国第一代干线柴油机车--东风型柴油机车投入批量生产的同时,就开始组织自主开发第二代大功率柴油机车的试验研究。1965年起,大连机车车辆厂、大连热力机车研究所、大同机车厂、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铁道科学研究院 ]] 等机构联合组成新中速柴油机设计组,正式开始研制4000马力的16V240ZJ型柴油机和东风4型柴油机车。1965年7月,铁道部内燃机车会战指挥小组在青岛召开会议,批准下达新中速柴油机设计任务书,主要技术指标为缸径240毫米、行程275毫米、小时 [[ 功 率4000 率]]4000 马力、额定功率3600马力、额定转速为每分钟1100转、四冲程、16缸、涡轮增压。
1969年9月,为庆祝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二十周年国庆,大连机车车辆厂试制成首台东风4型2001号机车。经过两万余公里的试运行,柴油机暴露出输出功率不足、排气冒黑烟、机油稀释、齿轮传动机构损坏等问题。1971年至1974年,大连机车车辆厂针对原型车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机车和柴油机的设计进行全面改进和大量试验。从1974年下半年起,为了满足中国铁路对大功率柴油机车的急切需求,在柴油机技术改进取得初步成果的情况下,尽管还没有完成长 [[ 时间 ]] 的耐久性试验,东风4型柴油机车就开始投入批量生产。但随着机车走行里程的增加,柴油机的可靠性问题不断暴露出来。为了提高机车和柴油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大连机车车辆厂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试验工作,并将研究成果陆续应用在新造机车上。1976年,工厂首先针对柴油机连杆螺栓和连杆盖断裂故障,采取使用滚压螺栓和加厚连杆盖、加设排气稳压箱等措施,并将经过上述改进的柴油机称为16V240ZJA型柴油机,装用A型柴油机的东风4A型柴油机车于同年下半年开始批量 [[ 生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