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medical}} File:“弱联系”人际关系.jpg|260px|缩略图|右|“弱联系”人际关系 [https://www.kepuchina.cn/health/psychology/01/202007/W020200708…”

{{medical}}

[[File:“弱联系”人际关系.jpg|260px|缩略图|右|“弱联系”人际关系
[https://www.kepuchina.cn/health/psychology/01/202007/W020200708504188084439.jpg 原圖鏈結]]]
<p style="text-indent:2em;"> 据国外媒体报道,'''亲密的朋友'''对我们十分重要,但研究显示,建立“点头之交”的社交网络也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感、知识量和归属感。<ref>https://www.kepuchina.cn/health/psychology/01/202007/t20200708_1640787.shtml 科普中国-新浪科技</ref>

<p style="text-indent:2em;"> 据本文作者伊安·莱斯利介绍,将近10年来,他每周日晚上都会去参加业余合唱团的排练。他在周一的情绪总是不太好,但到了排练结束时,却会变得[[精神振奋]]起来。这不仅拜歌唱所赐,合唱团的成员也是使他心情变好的原因。除了个别几人之外,他和团中的大部分人都不算是密友,甚至有些人根本不认识。他们之间的交情仅限于简短的聊天、互相微笑、或者开开玩笑,但这也足以让他的心情变好一点儿了。

<p style="text-indent:2em;"> 如今受疫情影响,他已经很久没去参加排练了,非常想念这项活动。尽管他在封城期间并不缺乏情感上的支持,但仍然怀念那些友善的面容和闲谈。换句话说,他怀念的是他的[[“弱联系”]]人际关系。

<p style="text-indent:2em;"> 1973年,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马克·格兰诺维特发表了一篇名叫《弱联系的力量》的论文。这篇论文随后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论文之一。在此之前,学者们一直认为,个体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于与密友和家人的关系质量。但格兰诺维特指出,人际关系的数量也很重要。

<p style="text-indent:2em;"> 你可以将自己的社交世界想象成两个圈层:内圈由你经常与之交谈、感觉亲近的人构成,外圈则由你见得不多、或只是点头之交的人构成。格兰诺维特将这两类关系分别叫做“强联系”和“弱联系”。他的核心思想认为,我们要想获取新信息和新点子,弱联系比强联系更为重要。

<p style="text-indent:2em;"> 格兰诺维特调查了282名在波士顿工作的上班族,发现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自己认识的人得到这份工作的,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通过好友得到的。84%的人得到这份工作都是借助了自己的弱联系人际关系,和对方只是偶尔联系一次。格兰诺维特指出,经常和你待在一起的人能接触到的信息都和你差不多,而要想打听新机会和新消息,还要仰仗那些友善的“外圈”联系人,所以我们认识的人越多越好。

==不断消逝的联系==

<p style="text-indent:2em;"> 新冠疫情也许对人们的弱联系、以及从中获取的益处产生了直接影响。有些公司在疫情期间不得不改变工作模式,最终可能也会永久转向居家办公和虚拟办公场所的形式。虽然雇员可以从中获得不少好处,比如办公灵活性增加等等,但这一变化也导致我们的社交网络有所缩减。

<p style="text-indent:2em;"> 办公室不仅让我们可以面对面地开会,还为我们与自己的职场弱联系对象创造了偶遇的空间。这些人在工作上与我们的关系也许并不密切,但他们的工作会对我们的工作产生影响。

<p style="text-indent:2em;"> 有些公司对办公室进行了特意设计,为不同部门的员工创造更多偶遇的机会。例如,皮克斯公司的办公楼就是在史蒂夫·乔布斯的监督下这样设计的。楼中有一座巨大的中央大厅,所有员工每天都要从中穿行数次。乔布斯希望同事们可以多多碰上对方、一起拿杯咖啡、或者闲聊几句,他认为这些看似随意的谈话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偶遇==

<p style="text-indent:2em;"> 与自己的弱联系对象偶遇对我们的精神也有一定益处。

<p style="text-indent:2em;"> 吉莉安·桑德斯托姆在多伦多攻读心理学研究生时,经常要往返于两栋教学楼之间,中途还会经过一个热狗摊。“我总是会朝卖热狗的那位女士笑一下、打个招呼。我们从来没聊过天,但这让我感到自己受到认可、感到与他人有所联系,这令我感觉很开心。”

<p style="text-indent:2em;"> 如今桑德斯托姆已经是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一名心理学高级讲师了。受这段经历的启发,她决定对人们从弱联系中获得幸福感的程度展开探析。她让一群受试者分几天时间录下自己所有社交活动的录音,结果发现,弱联系网络规模更大的受试者一般快乐程度更高,并且在受试者偶遇的弱联系对象更多的那一天(如遇到邻居、瑜伽班同学等等),他们往往也会感到更快乐、更有归属感。

<p style="text-indent:2em;"> 封城使这些偶遇的机会变得罕见了许多。我们只有出门在外时,特别是参加某项活动时,才会与弱联系对象发生互动。在2016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招募了一些来自意大利和苏格兰的受试者。而研究显示,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处于哪个年龄段,属于某个团体(如体育团队、教堂活动团体等等)的人往往会感觉自己的存在更有意义、更有归属感,并且参加的团体越多越好。

<p style="text-indent:2em;"> 如今,大多数俱乐部和社交团体都禁止举办活动,并且这种情况也许还要维持一段时间。我们也不能像往常一样,在繁忙的街道上匆匆行走,在咖啡馆和酒吧里遇见熟人。这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这些低成本交谈的机会。“有时和自己熟识的人交谈反而更难,因为这些谈话往往会带有情绪负担。”桑德斯托姆指出,“而弱联系交谈却更为轻松自在。”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这段每天都过得大同小异的时期,弱联系还是获得新信息的来源。桑德斯托姆说,她有个同事每周会和家人视频聊天一次,而这个同事说,他们聊天时可聊的话题越来越少了,因为大家每天都没什么可做的。

<p style="text-indent:2em;"> 格兰诺维特的研究显示,我们的大多数新信息都是通过弱联系获得的。这些信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刺激,也在这段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了指导。例如,通过与五花八门的弱联系对象聊天,我们可以了解到其他人是如何应对封城时期的各种困难的。

<p style="text-indent:2em;"> 出于以上各种原因,无论是在封城期间还是以后,我们都应当尽量培养弱联系。就算这段需要保持社交距离的时期,与我们关系最疏远的朋友对我们也很重要。“我们都想知道其他人应付得怎么样、在做什么事,好琢磨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桑德斯托姆说道。

<p style="text-indent:2em;"> 她指出,社交媒体可以很好地代替弱联系交谈。我们可以利用社交网络,与不那么熟悉的人进行轻松而有意义的互动。她还补充说,我们也可以与自己的强联系对象多进行一些弱联系式的互动,比如简单问问对方最近怎么样,不需要展开一番完整的交流。桑德斯托姆指出,这种互动的目的在于,让对方知道自己想着他们,却又不需要对方投入太多时间、精力和注意力。

<p style="text-indent:2em;"> 等这次疫情过后,我们应当花点精力、重建自己的弱联系社交网络。毕竟我们可以从与这些点头之交的交流中学到很多。


==視頻==
<center>
{{#iDisplay:g0926j03hvn|600|400|qq}}
</center>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420家政總論]]
1,03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