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金本位制

增加 3,874 位元組, 3 年前
建立新條目
[[File:金本位制.jpg|230px|thumb|有框|右|金本位制。[https://www.goldlegend.com/thread/7838 原圖鏈接]]]'''金本位制''' (Goldstandard) ,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干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有三種實現形式: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兌匯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最具有金本位制的代表性  ==制度由來=====起源英國===最早實行金幣本位制的國家是英國,由牛頓最早提出。 英國政府在1816年頒布了鑄幣條例,發行金幣,規定1盎司黃金為3鎊17先令10.5便士,銀幣則處於輔幣地位。1819年又頒布條例,要求英格蘭銀行的銀行券在1821年能兌換金條,在1823年能兌換金幣,並取消對金幣熔化及金條輸出的限制。從此英國實行了真正的金幣本位制。到19世紀後期,金幣本位制已經在資本主義各國普遍採用,它已具有國際性。由於當時英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突出地位,它實際上是一個以英鎊為中心,以黃金為基礎的國際金本位制度。這種國際金本位制度持續了30年左右,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宣告解體。 ===黃金與英鎊同成為公認的國際儲備===在金本位制度的全盛時期,黃金是各國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資產,英鎊則是國際最主要的清算手段,黃金與英鎊同時成為各國公認的國際儲備。英鎊之所以與黃金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由於當時英國強大的經濟力量,倫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英國也是國際經濟與金融活動的重心,於是形成一種以黃金和英鎊為中心的國際金本位制,也有人稱之為英鎊匯兌本位制(SterlingExchangeStandardSystem)。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國際貨幣體系,是典型的國際金本位貨幣體系。這個國際貨幣體系大約形成於1880年延續至1913年,它是在資本主義各國間的經濟聯繫日益密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行金幣本位貨幣制度之後自發地形成,其形成基礎是[[英國]]、[[美國]]、[[德國]]、[[荷蘭]]、一些北歐國家和拉丁貨幣聯盟(由[[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和[[瑞士]]組成)等實行的國內金幣本位制
==形式==
'''金本位制'''是一種貴金屬貨幣制度,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此制度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干含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值-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  金本位即金本位制(Gold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干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來決定。<ref>[https://kknews.cc/finance/r39vo.html 金本位體制的大崩潰]每日頭條,2016-03-22<ref>  歷史上,金本位制總共有三種實現形式: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兌匯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最具有金本位制的代表性。狹義來說,即指該種貨幣制度。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這兩種貨幣制度基本上在1970年代消失。
===金幣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金匯兌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這是一種在金塊本位制或金幣本位制國家保持外匯,准許本國貨幣無限制地兌換外匯的金本位制。在該制度下,國內只流通銀行券,銀行券不能兌換黃金,只能兌換實行金塊或金本位制國家的貨幣,國際儲備除黃金外,還有一定比重的外匯,外匯在國外才可兌換黃金,黃金是最後的支付手段。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要使其貨幣與另一實行金塊或金幣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比率,通過無限制地買賣外匯來維持本國貨幣幣值的穩定 <ref>[http://www.yahui.cc/zt/jbw.htm 金本位崩潰的原因]亞匯網yahui
==基本特徵==
==崩潰的影響==
===各國限制黃金流動===
隨著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矛盾的發展,破壞國際貨幣體系穩定性的因素也日益增長起來。英國在拿破崙戰爭期間,美國在南北戰爭期間都曾經停止黃金與紙幣的兌換。到1913年底,英、法、美、德、俄五國占有世界黃金存量的2/3,絕大部分黃金為少數強國所占有,這就削弱了其他國家貨幣制度的基礎。到1913年,全世界約有60%的貨幣用黃金集中於各國中央銀行,各國多用紙幣在市面流通,從而影響貨幣的信用,而一些國家為了準備戰爭,政府支出急劇增加,大量發行銀行券,於是銀行券兌換黃金越來越困難,這就破壞了自由兌換的原則。在經濟危機時,商品輸出減少,資金外逃嚴重,引起黃金大量外流;各國紛紛限制黃金流動,黃金不能在各國間自由轉移。由於維持金幣本位制的一些必要條件逐漸遭到破壞,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性也就失去了保證。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各國停止銀行券兌換黃金並禁止黃金輸出,同時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戰爭期間,各國實行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匯價波動劇烈,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性已不復存在。於是金幣本位制宣告結束。
 
===廢除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度的崩潰,對國際金融乃至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為各國普遍貨幣貶值、推行通貨膨脹政策打開了方便之門,因為廢除金本位制後,各國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或擴軍備戰,會濫發不兌換的紙幣,加速經常性的通貨膨脹,不僅使各國貸幣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破壞,而且加劇了各國出口貿易的萎縮及國際收支的惡化。導致匯價的劇烈波動,衝擊著世界匯率制度。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