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塔勒

增加 5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塔勒 ''' (Thaler、Taler或Talir),或译为泰勒,一种曾在几乎整个 [[ 欧洲 ]] 使用了四百多年的银币名称及 [[ 货币 ]] 单位。
词源上,“塔勒”(Thaler)一词是银币类型“约阿希姆斯塔勒尔”(Joachimsthaler)的缩写,该银币类型是以 [[ 波希米亚 ]] 城市亚希莫夫的德语名“约阿希姆斯塔尔”(Joachimsthal)命名的,该类型的银币是亚希莫夫于1518年最早开始铸造的。在德语中,“Thal”意为“山谷”,“Thaler”意为来自山谷的人或事物,1902年 [[ 德语 ]] 拼写改革后,两词分别变为“Tal”和“Taler”,但英语中保持了“Thaler”的写法。“托拉尔”(Tolar)是塔勒在 [[ 捷克语 ]] 中的拼法。
斯洛文尼亚原来的货币单位托拉尔(tolar)及 [[ 美国 ]] [[ 澳大利亚 ]] 等国使用的货币单位“dollar”均是由塔勒衍生的。
==起源==
塔勒式银币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 到15 到[[15 世纪 ]] 中叶。15世纪末,由于战争损耗和向远东、 [[ 印度 ]] 等地外流等原因,欧洲多个 [[ 国家 ]] 处于货币短缺的状态。持续的贬值导致一些格罗申式硬币中的银含量已经降到了不足5%,货币的价值已远低于可是铸造时的价值。
为应对这一趋势,且随着欧洲银矿矿床的发现和开采, [[ 意大利 ]] 首先于1472年试探性地迈出了发行大银币的第一步,发行了超过6克(3.875dwt.)重的里拉多隆银币,而法国的图尔格罗斯银币也增重到了4克(2.625dwt.)。到1474年,里拉银币的 [[ 重量 ]] 已增至9克(5.75dwt.)。但最终在此次货币改革中取得成功并对欧洲货币产生重要影响的却是1484年 [[ 奥地利 ]] 大公西吉斯蒙德发行的重约15.5克(10dwt.)的“半金格罗申”。这种硬币几乎像样币一样非常罕见,但它的流通却十分成功以致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276,8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