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峡橘海

移除 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三峡橘海"'''景区位于忠(县)石(宝)主公路旁的涂井乡友谊村,居长江之滨。东距重庆市忠县县城18km,西距国家级4A景区石宝寨25km,南与长江对面的石柱县黎场乡遥遥相对,北与汝溪镇接壤。<ref>[https://www.360kuai.com/pc/9790523383b1f500d?cota=4&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组图】三峡橘海花果同树惹人醉] , 快资讯 2019-04-15 </ref>
"三峡橘海"景区是[[长江]]边的一个大型孤岛,主体景观是万亩[[柑橘 ]][[ 果园]]。该橘海是忠县将"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创出的示范区,是忠县50万亩优质柑橘产业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忠县人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原来贫瘠的荒坡终于变成了[[“花果山”]],“花果山”最终变成了村民手里的[[“摇钱树”]]。这里不仅变成了连绵浩瀚的柑橘海洋,[[生态 ]][[ 环境]]得到了保护,村民们也因此走上了致富路。<ref>[https://cq.qq.com/zt2017/mlt389/ 探秘重庆“三峡橘海”] , 腾讯网 2019-06-23 </ref>
==序言介绍==
"三峡橘海"景区不仅有着优美的[[ 自然 景观]],还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景区是现代作家马识途的故里,有全国劳模[[李淑娥]]的感人事迹,还有"缺钱不缺德"的优秀公民[[郑定祥]]道德模范精神。弘扬[[马秀英]]、[[马识途]]、[[李淑娥]]、[[郑定祥]]"四大名人"的忠义、忠诚、忠孝、忠信精神,构筑了"三峡橘海"的另一道风景,这大大地提高了景区可观赏性、景点可参与性,丰富了"三峡橘海"景区旅游内涵。
除了橘,这里还有树,有美丽的传说。两株[[黄桷树]],连理而生,望江而立,枝繁叶茂,被誉为夫妻树。相传,贫苦儿郎告别娇妻离家拉纤身亡,妻每日立于江边翘首相盼,闻噩耗,投江而去。是年,投江之地,长出两棵黄桷树,相拥而生。人们说,那是[[夫妻]]俩的化身,"夫妻树"由此而得名。[4]
[[File:三峡橘海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拥有著名作家、革命家、书法家[[马识途]]先生的故居旧址。[4]
"三峡橘海"景区最高点建有一座仿古建筑的观景台,登上观景台,可以纵观景区全貌。 "三峡橘海"景区积极配合[[忠县]]举办柑橘文化艺术节,启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观农家景"为主题的乡村生态旅游活动,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积极打造星级农家乐,挖掘地域特色,开发突出忠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及体现本地民俗风情的互动节目,加强宣传生态游和田园风光游,推动农业休闲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
==景点建设==
[[File:三峡橘海3.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协会还向县农办争取了农业部"一村一品"项目,购买机动[[喷务器]] 95 台, 使一人喷药操作代替了人工操作 10 倍的工作量。40 盏杀虫灯的安装,使该园区成为无公害的生态基地果园,[[中国]]柑橘专家[[邓烈]]考察"三峡橘海"时说: "目前,三峡橘海是世界上山区农业中最先进、最科学的基地果园,属一流的建园、一流的技术、一流的 管理。" [3]
忠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海拔117米至1680米,属[[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山地,是[[亚洲]]乃至[[世界]]最适宜柑橘生长的地区之一。数万亩橘林紧紧环绕核心区,极具旅游观赏价值。每年3-4月份可欣赏花果同树的 [[ 奇观 ]] ,亦可品尝和采摘柑橘。<ref>[https://www.360kuai.com/pc/9b26392583e53e08d?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重庆忠县美丽乡村涂---井乡三峡橘海] , 快资讯 2019-06-04 </ref>
==社会评价==
涂井乡友谊村,这方得天独厚的沃土,是亚洲乃至世界最适宜柑橘生长地之一。因为柑橘产业的兴起,这方土地日益升温,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世界柑橘看中国,中国柑橘看重庆,[[重庆]]柑橘看忠县,忠县[[柑橘]]看三峡橘海",成为业界公认的定论。[4]
== 相关视频 ==
<center>
26,395
次編輯